工作日志:《荷塘月色》教学片段之突发奇想篇
讲散文,可以再诗意一点
——《荷塘月色》教学片段之突发奇想篇
上午的语文课,讲《荷塘月色》第二课时。面对这样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写景的重点段落,我选择学生自主找出优美句子分析来突破教学重点。
分析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时,同学们率先找出了“比喻、排比、拟人和通感”这样比较明显的手法,接着又分析出“泻”“浮”两个字的妙处。我在此让大家停了一停,将“泻”“浮”两个字板书,问在诗歌鉴赏中会是什么考点,一小部分回答出是“炼字”。然后就把“炼字”的相关知识再次明确了一下。就在学生一步一步复述炼字答题步骤的时候,我突发奇想,问学生:“大家能不能保留'浮’字”,结合所在句子,试着写出一联诗来?
这一句,大家纷纷讨论起来,你一个词我一个字的,就成了!“薄雾浮荷塘,荷花笼轻梦。”我把大家的意见汇总在黑板上,笑着对她们说,“看,你们共同拼成了一联诗!”他们笑嘻嘻的回应。
紧接着,我说,“一联诗大家拼好了,能不能再写一联呢?把'泻’字再用上。”
大家讨论得更热烈了。不仅在月的修饰上多次易名,如明月、月光和月色等,最终敲定“满月”,在“淡云”与“疏影”中也多次推敲,最终选定了“掩”。而且“疏影”这个词也是想了又想,常皓杰脱口而出才算了定了这个句子的调。
于是,又一联诗成了:满月泻如水,淡云掩疏影。
接着,我说,“同学们,这已然四句了,咱能连起来成一首诗吗?”
大家齐声读道,“满月泻如水,淡云掩疏影。薄雾浮荷塘,荷花笼轻梦。”
我问:“看着是有样子,可好像哪里还不太合适?”
只听见有声音说:“荷塘和荷花重复了!”
“噢,是啊,那么怎么改呢?”我追问道。
“把荷花改成白花吧!”
于是我试着改成了白花。又问:“还能再改改吗?”
我笑着改了改,问:“这样的好看其实是什么啊?”
“就工整了,对仗!”
“嗯,真棒,我们再齐读下这首诗。”
满月泻如水,淡云掩疏影。
青雾浮荷塘,白花笼轻梦。
“同学们,你们真棒啊,这就写成了一首诗。请抄录下来,这可是咱2017级高一7班共同创作的一首诗。再起个名字吧!”我笑着说。
听他们满是开心的语气,我又问道:“同学们,我忽然想啊,咱们能创作出一首诗,是否也能就着这首诗出几道诗歌鉴赏题呢?”
不一会儿,张树伟就站起来率先说:“认真阅读《月下荷塘》,并写出这首诗歌的创作灵感来自高中语文教材的哪一篇文章?”
他说完,大家哈哈大笑,我也大笑了。
“真是抛了块好砖,还有吗?”
张帆站起来,说:“'淡云掩疏影’的'掩’字可以不以换成'遮’或者' 蔽’,为什么?”
“嗯,有意思。这又涉及到炼字了。”
然后又请大家一起说了说不能换的理由。
接着,李怡凡又说:“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并具体分析。”
“这可是个好问题!”我及时给她鼓励,继续说,“这既是这首诗的主要手法,也是课文第四自然段的主要手法;既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还是诗歌鉴赏中的高频考点。真不错!”
随后我引导全班就“动静结合”这个知识点再做巩固。
一节课结束了,因为这个“创作诗歌”等,结果还剩下大约8分钟的内容没有讲完。这个打破已有计划的“突发奇想”虽然让我的课程安排稍有变动,但我却更享受其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体验了创作的乐趣,也加固了知识点的复习,可以说是知识的创新迁移吧。优美如画的散文,配上炼字、工整的诗歌,在高一的语文课堂上,不也很有趣吗?
所谓教无定法,在我主导的课堂上,是否也可以这样多做尝试与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