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二)
(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十)桃花源记(陶渊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2)忘/路之远近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日光下澈 澈: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