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军平(陕西省)
我了解许多面,像有名的岐山臊子面、扶风臊子面和凤翔臊子面;像刀削面、像扯面,像兰州牛肉拉面;像宝鸡的满满面、张辉面,老碗面以及各种如小刚手擀面,农家手擀面等等,还有杨凌蘸水面,真是不一而足。但我总结它们共同的特点,首先就是以肉提味,以肉香而面香;再者就是面筋道,面条白;还有就是配菜香,做时多用蒜苔、红萝卜、韭菜、豆腐、木耳、豇豆、豆角、茄子、针斤和青菜等炒成底菜,用鸡蛋炒成片状切成小片与凉粉小块和生韭菜叶或生小葱叶做成漂花,而除过扶风臊子面不用油泼辣子提味外,其它油泼辣子辣香四溢,很解人馋。至少这些在我认识我妻子以前是这样的。我的妻子是地地道道的甘肃灵台人。灵台县古称北塬,源于那儿自古地广粮多,又在我们陕西省宝鸡市的北边,人们羡慕的称其为北塬。至今陕甘两省人仍津津乐道妻子她曹志朗曾祖父给我们凤翔东门纸坊捐建塔阿桥的故事,据说当时捐物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各由几十头清一色的骡子托运。可以想象那场面该是多么壮观撼人心魄呀!而我的妻子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早已解放,地多是多但都归生产队所有,而且她的父亲在她十二岁时早已因病去世,全家全靠她母亲起早贪黑在生产队挣点工分维持生计。要知道,她一姐两哥和一妹里呀,日子能不捉襟见肘吗?幸好后来承包责任制了,分到了不少土地,她家的日子才好过了。她母亲晚年常念叨:妻子自从十二岁她姐嫁出去以后就开始做饭,一直做到遇见我嫁给我。主产小麦的陕甘两省都以面食为主,而我们以臊子面出名,娶了妻子以后才知她们以酸汤面见长。众所周知陕西臊子面主要靠大肉臊子香,而甘肃的酸汤面以香醋出头,辅以油泼辣子提味。其它的则大同小异,像我们把红萝卜、韭菜、豆腐、蒜苔、豇豆、豆角、木耳、针斤、茄子、青菜等炒成搭汤的菜叫底菜,而她们则叫料料。而漂花酸汤面也是必备的。而面条两省都要求薄劲光,只不过妻子擀得更薄更劲更光,因为她是有几十年擀面经历练就的精湛技艺里。妻子说面要擀得薄劲光,面首先要“採”好!于是,妻子在大面盆里放上适当量的面,再往盆里加适当的水,据她说水越少面採的越硬擀出来的面越劲光,但难得是分寸也要把握好,可想而知水太少了也採不成面。採成面团后妻子不但揉,更用一双大拳头顶,老长时间终于把面採好了。至于擀面,对妻子来说是轻车熟路,只听得当当当,妻子两臂有节奏灵巧的运动,不大一会儿,一大案又圆又薄又光的面就擀成了。更让人惊奇的是,妻子切面用的是大西瓜刀,而我母亲则用的是菜刀。只见一把刀在妻子手里上下翻飞,嚓嚓嚓,没几分钟,又细又匀的一案面便摆在了我们面前,细看真如我们西府人吃的手工挂面。记得前几年去妻子老家,遇见了妻子现已过世的家门堂哥。那堂哥对谁都看不上,专爱挑人的毛病说人的坏话。但说起妻子的酸汤面却人前人后赞不绝口,并对我和父亲说许多人都夸赞不已,甚至说吃我妻子做的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的酸汤面比坐宴席还要解馋还要过瘾。据说妻子她大哥结婚就是吃的妻子的酸汤面。反正,我和父亲去妻子家头一次相亲时吃得就是妻子的酸汤面。所以,现在,逢年过节或有亲朋登门,妻子往往会做起酸汤面,当然酸汤面里面多加了大肉臊子提味使其好上加好。酸汤面,自然成了我家的美食之首。妻子的酸汤面,好吃;妻子的酸汤面,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妻子的酸汤面,是我的骄傲。妻子的酸汤面,饱含着妻子的辛劳、灵巧和聪慧。妻子的酸汤面,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简介
兰军平,《农业科技报》特约通讯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会员,有数十篇散文、诗歌和通讯报道在报刊和平台刊播,多次征文获奖。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