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有哪些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涉及疾病广、危害大、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已成为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大类疾病。随着科研发展,靶向药物的研发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传统治疗肺动脉高压方法如抗凝、地高辛、吸氧、L-精氨酸(NO 前体)、硝酸甘油、利尿剂等,对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有限。近年来针对各个不同路径的靶点药物不断研发并得到应用,有望提高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福音。
临床上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种类不多,按照他们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 一氧化氮途径药物
内源性的一氧化氮(NO)又称内皮舒张因子(EDRF),可以通过上调鸟苷酸环化酶(cGMP)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而cGMP的代谢有赖于大量5型磷酸二酯酶(PDE-5)的激活,从而降低细胞内cGMP水平,抑制平滑肌舒张作用。
这类药物包括:
1、西地那非(Sildenafil):西地那非是口服的强效选择性PDE-5抑制剂,目前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获准上市用于治疗第一大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和第四大类血栓栓塞型肺动脉高压,WHO功能分级II-IV的患者。但儿童患者使用需要谨慎。
2、伐地那非(Vardenafil)
3、他达拉非(Tadalafil)
4、瑞司瓜特(Riociguat):瑞司瓜特是2013年8月被美国FDA批准的新型用于治疗1型和无手术指证或手术后持续性、复发性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即chronicthromboembolic pulmonaryhypertension,CETPH)。这药也是首个新型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能够直接刺激sGC,增强其对低水平一氧化氮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舒张血管的作用。
二、前列环素途径药物
前列环素I2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强效扩血管剂。肺动脉高压患者前列环素代谢调节出现障碍,其合成与分解代谢均明显异常。前列环素类药物是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有细胞保护和抗增生作用。
另外前列环素类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还与其开放钾离子通道,对抗内皮素活性,抗血栓,抗炎,抗增殖等药理作用有关。
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是最早研发用于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近年来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的研发也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下一个新型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
1、依前列醇(Epoprostenol):依前列醇是首个应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前列环素类药物,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其半衰期短,仅为3-5分钟,且室温下不稳定,需输液泵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给药。
2、伊洛前列素(Iloprost):伊洛前列素是率先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吸入制剂,其化学性质稳定,吸入用伊洛前列环素肺血管选择性好,其血管扩张作用可持续35-40分钟,也可用于静脉滴注。
3、曲前列尼尔(Treprostinil):曲前列尼尔的化学性质较依前列醇稳定,已有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和吸入三种剂型在欧美上市。
4、贝前列素(Beraprost):贝前列环素是第一个化学性质稳定且口服有效的前列环素类似物,但目前仅在日韩等国家上市。贝前列素的缓释剂型也在研发当中。
三、 内皮素途径药物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一种由血管内皮产生并分泌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物质,同时具有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ET-1通过激活两种不同亚型的受体,即ETA和ETB受体,产生一系列生理作用。ET-1与肺动脉平滑肌上的ETA和ETB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而激活内皮细胞上的ETB受体,可通过增加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引起血管舒张。
在IPAH、硬皮病和栓塞后肺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或肺组织内均检测到高浓度的ET-1。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receptor antagonist, ERA)就是通过阻断ET-1的作用而起效。
这类药物包括:
1、波生坦(Bosentan):波生坦是第一个上市的非选择性ERA,可同时阻断ETA和ETB受体,防止甚至逆转肺动脉高压的进展、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室肥厚。波生坦的起始剂量为62.5mg,一天两次,治疗4周后增加到125mg,一天两次,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2、 安立生坦(Ambrisentan):安立生坦是一种选择性ETA拮抗剂,口服给药,一天一次,应用于WHO分级Ⅱ-Ⅳ级患者。
3、马西替坦(Macitentan):马西替坦为全新的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即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于2013年10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PAH(WHO分级Ⅰ级)治疗,批准剂量为10mg/日,口服给药。马西替坦具有持久的受体结合力及其组织渗透特性,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其体内有效性强于所有现有的ERA。
四、中药对肺动脉高压治疗也有优势
前述三大传统途径的靶向药物全部为西方发达国家专利药物,价格十分昂贵,且很多药品未能在我国上市,限制其应用。我国学者近年来针对中医中药治疗肺动脉高压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1、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课题组在中药淫羊藿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具有较高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健教授团队发现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tanshinone IIA sulphonate,STS)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目前正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支持下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多中心试验。
这些工作有望推动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型药物的诞生。
目前这些靶向药物大部分都没有在我们国家上市,相信社会对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重视,会有更多更好的药物能在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能尽快进入我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