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校园文化才能触动学生心灵

【平湖一柱 第1080期】

我读得书不多,却有个坏毛病,喜爱咬文嚼字,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到哪里都好对人家的文字指手画脚。
多年前到一所学校,见人家一面墙上刷着一幅标语:“知识改变命运,读书铸就前程”,我的“毛疵”毛病就又犯了。我说,这标语意义很积极,但写得过于实在,境界不够高,让学生只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待学习的意义。我于是给人家提出了修改建议,最好改为“知识改变世界,读书滋润心灵”大家都点头称好。
对此,我自以为得计,经常把这两句话讲给我的学生听,要他们好好学习,立鸿鹄大志,刻苦学习,改变世界,同时,丰润心灵,修身养性,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多少年来,我很满意给学生开的这副心灵鸡汤,每届学生都让他们记在自己笔记本上。
前不久,偶遇一位过去教过的学生,他的经历让我对两条标语不得不进行重新的审视。
那是一次乘公共汽车外出,中途上来一个年轻帅哥,看见我之后,喊我老师,给我打招呼。我嘴里应承着,却实在想不起他是谁。
帅小哥见我疑惑,接着说道:“他叫谢飞(化名),是我的学生。他这一说,我就想起来了。这真是男大十八变啊,这就是多年前那是个调皮的小男孩么?矮小瘦弱,不爱学习,爱打爱闹,与现在魁梧、稳重的帅气的他真有天壤之别,也难怪我一时不敢认了。
我问,“现在干什么呢?”他说在读大学,还没毕业。我有点惊讶:“怎么还在读大学,早应该工作了呀!”他笑笑说,“不怕老师笑话,您那时让我好好学习,说'知识改变世界,读书滋润心灵',我听不心里去,认为‘改变世界’那么大的事,与我这个乡下小孩是不相干的。因此,学习从没下过力气,后来虽然勉强考上高中,但仍旧习未改,以至于后来高考落榜。当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也没怎么当回事,就随着村人一块外出打工。这一干才知道,世上的钱不是那么好赚,没有知识,只能凭手脚挣个力气钱,出大力,赚小钱,仅能吃饱饭。而看着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却可以凭着头脑智慧,用知识赚大钱。而且,没有文化,话都不会说,出门在外被人瞧不起。在外打了两年工,我越寻思越不行,于是回到高中继续复读,所以,我比同学晚了好几年啊!”
“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奋起直上,总算也赶上了末班车,不算晚!而且,你以切身的经历,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得比其他同学都要好,全有大出息的!”我听了他的叙说,非常感慨。
谢飞的曲折的求学经历,对我触动很大,我回来后不停地反思,并不是所有的”鸡汤“学生都能”喝下去,消化了”的——学校标语仅讲究“高大上“是不行的,应该接地气、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启示、鼓励作用才行。
对农村学校孩子来说,他们的生存环境艰苦,家庭条件大多一般,前辈们过得都很辛苦,“知识改变命运,读书铸就前程”的标语虽显庸俗,但“命运、前程”对他们确是实实在在的,直接触及生活的现实,对很多学生有着很强地触动和激励作用。
“知识改变世界,读书滋润心灵”,境界是高了,但对学生来说,“世界“却成了一个“遥远的虚无”,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心灵”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这样的标语,就成为一种摆设,让学生天天视而不见了!
悔想当初,如果我不是用“世界”、“心灵”这样的“虚词”去教育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从我们农村、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个人命运出发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那像谢飞这样的学生就不会多走两年的弯路了!
诚然,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部分,当有一定高度和境界,不能太通俗甚至庸俗。但是,校园文化不通俗,不等于不接地气。我们常讲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而要落到实处,非得让这个环境、文化走下云端,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才行。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置,要让学生读得懂,要切入、触动、震颤他们的“心灵”,要给他们的“未来”指明方向,要给他向美好“前程”奔跑的力量!反之,如果校园文化,高高在天,玄而又玄,晦涩难懂,高不可攀,那这样的校园文化就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