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师德纳入社会诚信系统,不科学也不公平,对教师有歧视之嫌
【平湖一柱 第1324期】
【核心提示】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一个人有师德违规行为,甚至受到过处分,但这却与本人的社会道德并无本质的关联,更与诚信、守信挂不上半毛钱关系,将师德与社会信用挂钩,对教师职业有着歧视之嫌,会直接导致教师社会地位的下降……
当下,社会进入“码时代”,凡事都可扫描二维码,就像孙涛春晚小品中所言:“以后小孩出生身上长的不是胎记,是二维码,一扫就知亲爹是谁!”
这不,近日浙江温州 “瓯越师德码” 上线,借力大数据实时收集、记录师德表现情况,全市所有教师都将拥有个人专属的师德码,绿码、黄码、红码,教师师德水平高下,一扫便知。同时,还要将教师师德情况纳入诚信温州“瓯江分”系统,对师德优秀予以加分,对存在师德负面清单行为予以扣分,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个人成为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一名教师违反师德要求,说明其在教师岗位上做的不好,当要接受再培训;严重者,将失去了做教师的资格。这是因为,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所从事工作的是教书育人。如果一名教师师德不过硬,那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一批孩子。因此,师德之于教师,那是相当地重要。教育及相关部门,再怎么抓都不过分。
一般情况下,师德考核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除不合格之外,优秀和合格都是按照教师人数比例来划分的。这也就是说,优秀和合格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一名教师师德考核优秀固然好,但被评为合格的教师师德水平也并不差。
现在,温州的“师德码”将根据师德情况分为绿码、黄码、红码,如果颜色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则显然不合适;如果说教师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就被打成黄码,那么有多少个教师从来没有犯过小错,从来没有被批评教育过呢?
如果说一名教师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撤职、开除,他都失去教师资格和身份了,那要那个红码对他还有什么作用呢?
一般情况下,师德考核结果就是用于教师评优树先、晋职晋级、职称评聘等活动中,违反师德者“一票否决”,而有违师德者的处分都是有文件可查的,在关键时,一查文件便知。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师德考核并不像现在的健康绿码一样,每天入校前都要扫一扫,平日里是用不到的,因此,这个“师德码”纯属是一种资源浪费。
另外,如前所言,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一个人有师德违规行为,甚至受到过处分,但这却与本人的社会道德并无本质的关联,更与诚信、守信挂不上半毛钱关系。相反,一名教师没有师德违规行为,甚至师德考核优秀,也并不代表着他在社会上就诚实守信,因此,将师德与社会信用挂钩,对教师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不仅无助于“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还对教师职业有着歧视之嫌,会直接导致教师社会地位的下降。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