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一个有梅花的地方,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千百年以来牵动着多少骚人墨客的情怀!
是否可以这样说:有梅花的地方,就是有文化的地方!
山人的家乡郁南,就是一个有梅花的地方!大量的历史记载证明:那是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
石门山,是家乡郁南最有文化积淀的名山之一。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
大峒岩。即石门山,在城东五里(《李志》),近山麓有大石无数,盘礐崎嶬,叠成如门,上有仙人巨迹。石下流水涓涓,穿岩而出,游人从石罅螺道而进,悬崖欲压,疑于无路。及出峒,豁然开朗,石门庵在焉。
译文:
大峒岩。即石门山,在县城东面五里的地方,(据康熙五十七年李玉鋐《西宁县志》),山麓附近有很多大石头,巨大、坚硬、险峻,这些大石头互相重叠,形成了一个门洞。石门山上面有一个巨大的神仙脚印。石头下面流水涓涓,穿岩而出,游人从石洞中的螺旋小道进去,悬崖像要覆盖下来似的,让人怀疑前面没有去路了。出了洞后,前面豁然开朗,石门庵就在眼前。
石门山又叫大峒岩,因为上面有很多野生的梅花,所以又叫梅坪山。石门山上最漂亮的就是梅花了。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五·人物志(四)·寓贤》僧人成鹫传记中写到了石门山的梅花:
去翠林里许,有梅坪山,山之阳石壁峭立,中通一洞,窈窕幽邃,初入疑无路,行数十步,豁然别有天地,遍界皆梅花,落英如糁雪,冷香逼人,中有高僧湛慈谅公居焉。
译文:
离翠林寺一里多地,有一座梅坪山,山的南面,石壁峭立,中间有一个洞穴,非常幽深,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好像没有路,走了几十步后,豁然开朗,另有一番境界。这里到处都种植了梅花,落花好像飘下的雪花,冷香逼人。寺里有高僧湛慈谅公。
关于石门山的梅花,康熙四十年开始担任西宁县知县的李以宁写有四首《游石门庵》诗:
其 一
探梅共指石门庵,暂谢尘劳半日谈。
妒杀山僧无个事,洞天胜处享云岚。
其 二
诘屈层层石腹穿,藤萝翳日树含烟。
南荒最僻泷西地,不信人间小有天。
其 三
危石嵚崎绕画屏,竹梢松鬣上青冥,
阿谁点缀烟霞外,几处凭虚布野亭。
其 四(时映水梅盛开)
南北枝头烂漫开,淡红浅晕蕊珠胎。
分明一树桃花放,洞口渔人得入来。
这四首诗的大意分别是:
其 一
因为寻梅我们一起来到了石门庵,
放下公务我与山僧进行半天闲谈。
非常嫉妒山僧没有一点事情要做,
在这洞天胜境中享受山中的云岚。
其 二
大石重叠人从石腹穿过曲曲弯弯,
藤萝遮蔽了太阳绿树笼罩着云烟。
南方最荒远的地方是泷西的西宁,
不敢相信这里景色美丽小有洞天。
其 三
岩石高峻四围是如屏环绕的青山,
竹树尾梢松树针叶高高插入碧天。
谁在缥缈的烟雾云霞之外作点缀?
几个地方的小亭子像是凌空而建。
其四(当时临水的梅花正盛开)
南北枝头上的梅花开得如此烂漫,
花苞孕育梅子梅花淡红浅晕娇艳。
水边一树树桃花开放得非常夺目,
洞口的渔人应该进入到这个桃源。
如今石门山的梅花似乎沉寂了,代之而起的是天马山的梅花。有何鉴清先生拍摄的照片为证:
漫山遍野的梅花
在郁南,特别是在旧县城建城,梅花到处可见。山人的同学、当年同在一个知青场的场友聂的先生,在建城石山村就拍摄到美丽的梅花:
梅花林中有人家
梅花和小鸟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是伟人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词,山人垂髫之时就已把它背诵得滚瓜烂熟。山人对梅花的向往,就是从儿时诵读毛泽东同志这首词的时候开始的。而这首词中豪迈的革命豪情,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是伴随了山人几十年!
如今家乡的梅花在盛开。
那是一个有梅花的地方,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
本文图片除文中注明作者外,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