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2丨广南西枫斗 — 心在一艺,其艺必精
提到传承,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还是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现实中是不是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差不多就得了!”“手艺好也不赚钱……”
在这个盲目求变现、求速度、求关注的今天,人们常因跑的太快,而捐弃了一些更珍贵的东西,譬如信仰,譬如初心。
其实,传承既不止守旧,也并非全盘迎新,
而是让好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再活一次。
广南铁皮石斛使用的文字记载最见见于宋朝苏颂所著的《本草图经》载称:“……。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出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七月八月采茎,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阴干……”。
这一段记载所a提到了“广南”,是文山州所属广南县,以出产铁皮石斛(西枫斗)而闻名。据阳福清等《文山风物》(1997)一书记载道:“广南铁皮枫斗是国内知名的天然药用饮品。20世纪初,在广南逐渐形成一套铁皮石斛加工制成“西枫斗”的传统工艺,本地商人用铁皮石斛加工制成“西枫斗”,畅销国内外,广泛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广南也因加工生产“西枫斗” 而著名,成为“西枫斗”的传统产地,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和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20 世纪 80 年代在广交会上,广南西枫斗与外商的成交价为每公斤 3600 美元,曾以每公斤兑换 12 吨小麦,从国外换回一批粮食。
传承人:张科长
“张科长,您是哪个科的?”“不是哪个科,我名字叫'张科长’。”张科长的名字很有趣,可他的命运却很坎坷。儿时,张科长因高烧没得到及时医治而导致小儿麻痹,双脚不能站立,行走困难,经鉴定属一级残疾。
虽然身体残疾,但张科长积极而坚强。他靠在本地到处打临工过日子,做一些如收银之类的工作。收入不高,上有父母双亲,一家人日子过得艰辛。加入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凌垭公司)后,在公司和相关单位的介绍下,张科长正式拜师王兆明老先生,学习西枫斗纯手工制作。
制作纯手工西枫斗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铁皮石斛以文火烘烤后,其茎慢慢变软,需在约70度左右的温度下降其茎去掉粗皮并将其旋转为斗状。这对温度、力度、速度都有很大的要求,为了保证成型西枫斗呈金黄丝滑的斗状,所以只能在双手不戴任何辅助装备下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双手手指经常被烫得起水泡,慢慢的双手习惯以后,就好多了。差不多用了5、6个月吧。”
真正做出令师傅满意的西枫斗,用了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很多人没这份耐心,也吃不了这苦,所以多年以来,王兆明带了很多学徒却没有收过一个弟子。
目前,张科长已成为凌垭公司的技术骨干员工,专门负责纯手工制作西枫斗。西枫斗是药用石斛加工品,由铁皮石斛鲜茎经文火烘烤炮制,去掉外层粗皮,以纯手工工艺旋绕为斗状而成。
“烘烤后的石斛茎是脆的,旋绕时一定要轻柔用力,用力过猛就会破裂或者断掉,那根石斛也就废了。”张科长的经验之谈,可见他功夫不浅而力道恰好。
(广南西枫斗对比其他枫斗)
注:用机器或者不给石斛去皮做出来的枫斗都很粗糙
不被“逐利”的潮流裹挟,
坚信“慢工细活”的古老智慧;
在嘈杂的世界中心无旁骛,
让技艺在代代传承中获得不朽,
使匠心在执著坚守中生生不息。
在世界文明的画卷中,
中华传统文化,经千秋岁月而不朽。
历时光代序以长存,
从濒临失传到焕然新生,
从民族精粹到世界瑰宝,
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默默付出,
你身边有哪些“匠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