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诊脉方法

2020年中医生物钟疗法课程《脉法专题》笔记

基本的诊脉方法

一、诊脉时患者的体位

正确体位:正坐位、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自然放松。宜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脉枕,使寸口部分暴露伸展,保证气血畅通无阻,反映机体的真实脉象。

错误体位:

<1>侧卧位--会使下侧的手臂受压;

<2>上臂扭转--导致脉气不能畅通;

<3>手臂过高、过低、与心脏不在一个水平面,都将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脉象失真。

中医脉法心决:静下心慢慢品,举按寻比要认真;轻重力度掌握好,慢匀有序莫走神;为何脉象摸不准,多在自身找原因;脉征未能理解透,指法脉法定不准;脉诊程序有错乱,或者心态没调稳。

寸口整脉的理论依据:手指的灵敏触觉,医者的体验感觉。识别患者的身体状况,辩别他的一些病症,除了我们熟悉把脉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把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反复的去练习,仔细体会。

基本理论知识+反复训练、仔细体会

手下的感觉逐步识别各种脉象,真正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我们才能够有效运用到临床当中。

把脉方法有很多种,振荡中医用的是寸口诊脉的方法。

<1>寸口脉为肺经原穴"太渊"所在之处,十二经脉之气汇聚于此;"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运行都起于肺而止于肺,所以脏腑气血的病变都可以反应在寸口;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同名经,肺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在寸口可以诊察胃气的强弱,同时也可以了解全身脏腑气血的盛衰。

<3>寸口处的桡动脉在桡骨茎突处,其位置相对固定、浅表、诊察方便易行,所以是诊脉的理想部位。

二、诊脉的定位

寸:靠近手掌的地方(食指);

关:高骨定关位(中指)手腕桡骨动脉地方;

尺:远离手掌的位置(无名指)

三、诊脉的布指

1.角度:寸关尺三部位置确定后,三指略呈弓形倾斜,指端平齐,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角为宜,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

2.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与指甲二角连接之间的部位,是手指触觉比较灵敏的地方。(不能用指腹---因为指腹的肌肉较丰富,手指腹切脉有时会受医者自身手指动脉搏动的干扰,容易产生错觉;不能用指尖---指尖虽灵敏,但因有指甲不宜垂直加压,指尖相当于顶着患者的脉,顶着皮肤,患者会不舒服。因此诊脉时三指平按或垂直都不合适)

3.布指:要疏密得当,要与患者的手臂长短和医生的手指粗细相适应。患者的手臂长或医生手指较细者布指易疏;反之宜密(如:10岁小孩,体小胳膊短,脉相对短密,宜3个指头贴紧一点把脉;又如姚明体型高长,脉相对长疏,宜3指稍稍分开一些把脉),即根据患者情况来把脉。

四、诊脉的指力

诊脉运用指力的轻重去感受,通常运用指力有3个:举、按、寻。

1.举: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又称"浮取"。

2.按: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感受脉搏跳动,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又称"沉取"。

3.寻:指力适中(稍为用一点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脉的方法,亦称"寻"。用寻的方法取脉又称"中取"。

(把脉寸关尺,看哪一部位哪一层次跳动明显。如,把左手关脉位置,用举按寻慢慢去感受,慢慢按下去又慢慢抬起来,在"按"时感觉跳动最为明显,那么左手的关脉就是"沉脉",叫左关沉,这是方便判断患者虚实的一个方法)。

切脉手下的力度可以有大有小,缓慢进行增强递减去感受脉搏的跳动。

五、诊脉的注意事项

1.诊脉的时候注意诊室环境安静,避免因环境嘈杂,对医生或患者的干扰;

2.医生诊脉的时候要集中注意为,凝神静气,认真体察脉象,最好不要同时进行问诊;患者必须平心静气,避免由于活动及情绪波动引起脉象变化(把脉说话注意力不止在手上,还在嘴巴、耳朵上,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可以先问诊完再把脉或先把完脉心里有一定的想法、底子以后再问诊。其次,人在说话时,他的气血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下,因为说话,呼吸开始不平稳,就会影响到脉,脉象可能就不是一个真实的脉象,所以不要让患者说话,医者也不要说话,把脉就安静把脉,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再就是,让患者保持一个平心静气的状态,如,家远走得急过来或就诊前情绪比较激动或就诊前吃了什么东西、喝了什么汤,这种情况先让患者在旁边稍作休息,等他的脉平稳以后和他整个人的气息精神平静以后,再去给他诊脉,避免他因这些原因引发的一个脉象不准确的情况);

3.诊脉时避免让患者坐得太低或太高,以保证手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不宜佩戴手表或其他首饰诊脉;肩、手臂不宜挎包;

不要将一手搭在另一手诊脉,以避免脉管受到压迫;

卧位诊脉也要注意手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不宜将患者的手臂过高抬起,也不宜侧卧诊脉。

非常规脉

斜飞脉: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

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的背面;

其他脉位:出现于其他位置属于生理度异常的脉位,也就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于病脉的范畴。

六、脉体和脉势

中医通过脉诊主要得出两个方向的信息:脉体和脉势。

脉体---主要反应人体气、液的变化,察气液是否充足;

脉势---主要反应脉跳动的力度、温度、均匀度、平滑度、脉管的充盈度、粘稠度这6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把脉得出的两个方面的信息,一定离不开我们的手感,单纯靠言语去描述是很难描述的特别清楚的,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一定要亲自通过手把到脉以后心中有这样的一个感觉,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说:学脉一定要多摸脉,多摸脉后感觉来了,手感也来了,不管是什么脉象,脉势练到这个状态都会把握到这些信息的,基本上都会碰到,对提升脉诊方面的知识更好一些)

通过把脉知道了这些信息以后,就可以判断患者他是和脉还是病脉?

和脉---脉体柔滑和缓,无寒无热,十八个脉位分布均匀;

病脉---脉位、脉体、脉势,任何一个有异常。

结合所有的脉诊信息判断患者的一个气、液、阴、阳、郁、瘀、水、湿、痰的问题。

教学演示:患者取坐位,伸一个胳膊出来,用一个脉枕垫到手腕下面,若觉得高可以不用脉枕,可用医者的一个手托在他的腕处,然后把他的脉,先是高骨定关,中指摸高骨桡动脉,食指和无名指往上面一搭,定我们的寸和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寸关尺的定位,定位找好后,如果摸不到脉的清晰,可稍微往前或往后移一点,感觉到他脉跳动明显在这寸关尺,就停在这个位置上,这个就是我们找寸关尺的位置。紧接着用"举按寻"三步聚去找寸关尺他的具体的各个部位脉跳的感受。用"举按寻"去慢慢的感觉脉象,这就是把脉的一个过程。

我们通过这个基本的把脉,可以感觉到患者他的脉的一个力度,如果说脉有力的同时,患者本身症状比较明显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个时辰来用生物钟疗法去拨相应的手指或脚趾,进行一个调理;如果说患者脉的跳动不是很有力或者是患者他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就可以用振荡中医的脉药对应

自己把脉:要把于反过来,从腕底下伸手过去,反着手把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三指在寸关尺脉上面。

七、振荡中医的脉诊

通过振荡中医的把脉来感知到患者的气液阴阳之外,还可以判断患者大致病位。

如何判断大致病位?

1.左手反应的是整个后面的信息:

<1>左寸:反应的是第七胸椎到百会的信息;

<2>左关:反应的是第七胸椎到命门的信息;

<3>左尺:反应的是命门到脚的信息。

2.右手反应的是整个前面的信息。

<1>右寸:反应的是膻中到百会的信息;

<2>右关:反应的是膻中到神阙的信息;

<3>右尺:反应的是神阙到脚的信息。

左右手寸关尺反映我们人体前后三个不同部位的信息。

虽然我们将脉按照全息大致进行区域化分,只是把脉的一个框架,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我们把脉时,特别振荡中医把脉不要被这个位置给框死,一定要把左右手把的脉结合到一起来进行一个判断和考量,特别是判断这个人是虚是实,才能判断这个人的整体情况,就是一个整体观。

——以上七点概括整个把脉流程。

***********************

中医脉诊的寸关尺对应脏腑

1、寸关尺与脏腑对应关系

双手寸关尺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五脏六腑及相关部位。目前,一般认为对应关系如下:

左手寸脉:心、心胞络 
左手关脉:肝、胆 
左手尺脉:肾、膀脘 
右手寸脉:肺、胸中 
右手关脉:脾、胃 
右手尺脉:肾(一说为命门)、大肠

2、仲景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附:按脉方法

在找准脉的位置后,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

(1)举法: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浮取"。

(2)按法:指医熟手指用力较重,以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沉取"。

(3)寻法:觅即寻觅的意义,指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以细细体察脉象。又称为"中取"。

(4)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巨细相称的指力诊脉的圆法,从整体上分辨寸关尺三部和摆布两手脉象的形状、脉位、脉力等。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次、形、势等变化特征。

临床时一般三指平均用力,但亦可三指用力不一,总按和单诊共同运用,以求周全捕捉脉象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