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做到这4件事,是对父母最好的回馈

前段时间,填了一份关于“家庭关系”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

你是否对父母不耐烦地吼叫过?

A.有过1次 B.偶尔会 C.经常会

这个答案的设置,直接就忽略“没有”。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学习的平台,见识了父母没有见识过的世界。父母在我们眼里就显得有些“笨拙”了。于是,随口而出,“别再说了,你不懂。”

潜意识里——父母的唠叨,已经配不上我的优秀了。

朋友小芸是个全职妈妈,她说,“有次,我一边哄着小宝(3岁),一边辅导大宝作业(一年级),忙得不可开交。我妈打来了电话,我顾不上讲两句,就匆忙挂断了。”

她停顿了有将近30秒,吸了一口气,“直到半夜,我才发现,我妈发了一个红包。”

这时,她又停顿了将近一分钟,“我妈说:'女儿,今天是你的生日,买个礼物吧。’”

顿时,她泪如雨下。

35岁的生日,我自己都忘记了,可妈妈记得。”她破涕为笑地说,“谁还不是个孩子呢。”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而实际上,三十岁的人,可能正焦头烂额,在恍惚间,就到了中年。

人到中年,我们如何才能回馈生养我们的父母呢?

NO.1

如果你不能经常见到父母,那么就每天拿出10分钟,给父母打个电话吧,哪怕问候一句。

大学时的室友小C,从前最烦接到妈妈的电话,就怕妈妈不停唠叨她。

前段时间跟她约饭,她说:“你等我一下,8点了,我得给我妈打个电话。”

我诧异地听到她说着,“妈,你要按时吃饭……你要多穿点衣服……”

我感慨:“当妈之后,你变化挺大呀。”

她愣了一下,说:“老话说的没错啊,养儿方知父母恩,那天我女儿说我啰嗦,我才懂了我妈的心情,每句啰嗦里都有她的爱。”

给妈妈打个电话,每天啰嗦一次。

直到妈妈说:“你真啰嗦。”

你再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就是要让你体验一下,我从前被啰嗦的滋味。”

其实我们都懂得,藏在啰嗦里的爱,是我们彼此最深的惦念。

NO.2

如果离得不远,周末一起约个郊游吧。

周末,孩子放假了,做几个美味的便当;切上几盒五彩缤纷的水果;再带上一只大风筝,和父母一起坐到青翠的草地上……

哦,不,是你悠哉、悠哉地坐在草地上,听妈妈在喊,“这孩子,不要跑这么快……”

爸爸呢,安排照顾小宝。

你再也不用担心,左手一个娃,右手一个娃,真正地解放了双手。眼前的人都是最爱的人,辛苦早就被幸福替代。

最后,看看,和妈妈一起奔跑的孩子;再看看,那追风筝的人们……

那画面,足够填满你将来的回忆。

NO.3

如果刚好是近距离。那么,随手帮妈妈,买个水果吧,哪怕带根葱。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她帮妈妈买了一件500块钱的衣服,妈妈唠叨了半个月,嫌她不会生活,浪费钱。

她一直困惑于跟妈妈之间有银河系那么大的代沟……

直到有一天,她在小区里看到妈妈提着一袋橘子,在一群阿姨面前,乐呵呵地分享着:“我女儿买的,有一大箱……”

似乎,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都透露出了自豪感。

原来,父母嘴里说着嫌弃的话。实际上,哪怕是你买的一根葱,都足够她炫耀好几天了。

所以呀,哪有不领情的妈妈?只是心疼你赚钱辛苦。

希望我们能读懂每句“责怪”后的甜蜜,那是彼此爱意的延伸。

NO.4

如果条件允许,和父母住得近一点吧。

和父母住在一起,总怕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那就分开住,住得近一点吧。

时常去串串门,蹭蹭饭……没有生活上的矛盾,又能相互照应。老人生活得更舒心,我们也能安心地工作。

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古人尚有谆谆的教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意义。

做自己很重要,有人叨念也很幸福。

总之,常回家看看吧,别总说没有时间。时间,总能挤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