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陵墓封闭后,工匠是怎么逃生的?方法很高明

大家都认为古人充满了智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看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巧妙的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当时人们对生死之事很看重,特别是丧事。举个例子,皇帝在生前就已经命人修建自己的陵墓,死后下葬时,修建陵墓的工匠往往都是最危险的,为了保护陵墓位置不被暴露,工匠们往往都被无辜杀害。有的还被关在地宫中,成为陪葬品。那工匠还有机会逃生吗?说了你别不信。

古代工匠虽然是平民百姓,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智慧,聪明的工匠有逃生的机会,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就连专家都称赞古人确实很聪明。修建皇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秦始皇从13岁那一年起,就已经命人开始修陵墓,秦始皇陵在经过39年的时间后,才终于建成。关于工匠逃生的具体例子,可以从明十三陵中去寻找答案。在这座墓中,埋葬着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

专家在进入地宫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因为那里的大门紧紧关闭着 ,无法打开。若强行损坏大门,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毕竟这是文物。那该怎么办呢?经过研究后,专家发现,大门之所以打不开,是因为门内的“自来石”的石条,将门口顶住。

聪明的工匠一般会在门口后面设置好石槽,将石条倾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人的安全,也能有效的防止陵墓从门外被人打开。自来石在当时很出名,是皇家的机密。但实际上它的制作原理在我们现在人的眼里并不是很难。

直接在石门上挖出一个槽,在地面也挖一个,倾斜的角度在45度左右,再打造一条尺寸相当的石条。在关上门之前,工匠们会把那根有宽度的石条,放入到地面的凹槽内,让它慢慢的倾斜,之后就会跟石门接触。

人们从地宫离开以后,石条会借助自身的倾斜的力量,自动推着门前进,一直到关闭。古代修建陵墓的工匠虽然一直在做着危险的工作,毕竟为皇帝办事的过程中,充满了很多的未知性。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更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