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命意
诗词格律
作者:王力
诗词格律
作者:李凯 著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说法
其实跟写作文的命题、立意差不多
但诗词的命意和其他问题不一样
诗词的主题往往和“风格”是糅合在一起的
所以从《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都没有严格的区分
讨论起来也很复杂
今天呢,我尽量挑主要的说,分条列项
一、立意取向
立什么样的意最好?
我认为好的立意有四类特点:
“深邃、高远、新颖、奇妙”(同一类的诗词也或有细微差别),古今名家诗词的立意大抵具有上面一个特点或是几个特点。
所谓“深邃”,就是通过对简单意象描写,突然把“火力”集中于一点,阐述深刻的哲理。说理透彻,明白晓畅。
如王之涣的《登鹳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禹锡《乌衣巷》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等。
这些例子大家太熟悉,我就不细说了
所谓“高远”,就是境界开阔,不拘于时,不拘于心。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又如杜甫的《登高》(等诗,读来让人顿生或豪壮或激越或悲怆之意,不独为事,不独为己。)
有的朋友的诗词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词藻典丽,这些都是优点,大概可以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才子”了。
但是诗词的立意不高、认识肤浅,甚至格调庸俗,纵具备了上述的那些优点,其作品仍然当不得一个“好”字来。
古人尝有论“周旨荡而史意贪”,就是说以周邦彦、史达祖的才情文采犹不能称为第一流的词作家,何也?立意不高。
所谓新颖,就是要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宋子京道:“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如《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等,其立意均有与众不同处。
呵呵 他们写的时候,确实够新颖。不过千年以后再去模仿,那就是垃圾了。
所谓“奇妙”,就是立意佳妙,情景交融,给人或含蓄蕴籍,或清隽淡雅,或婉丽别致的感受。
这是要功夫、要才思的地方
人人都能其妙,但不会人人总奇妙
我们的作品或许很好,但不见得每首都好,名人大家也一样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秦淮夜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之,立意的好坏高低,与写诗词者思想层面、个性禀赋、学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等等都有关,还与创作灵感,情绪状态等偶然因素有关。
二、立意三法浅说
立意三法
写诗词,摆弄文字的人必须熟悉
这是古往今来,占统治地位的三种说法
我简单给大家说一下
(一)第一种是“作诗必先命意”。
作文也如是
跟命题作文差不多
宋人韩驹《陵阳室中语》说:“作诗必先命意,意正则思生,然后择韵而用,如驱奴隶,此乃以韵承意,故首尾有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
韩驹的“作诗必先命意”正如书法之“意在笔先”。是一个道理
大凡颂歌、纪念、述怀之类,以及社会政治诗等总是先立意后下笔。
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写边地人民赞颂哥舒翰忠勇守边,传为国建功立业之意。
就是这类作品
(二)第二种是“心不孤起,仗境方生”。
仔细看这八个字——心不孤起,仗境方生
这是清人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中的话,类似于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就创作的立场看“诗意”所生由于“时事”和“境遇”,实质就是触景生情、缘物兴怀。
如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刚才批了周邦彦,再引他一首,给点面子
上片写景,写因景触发的情意:“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引逗他心神俱爽,怡然自得;而“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却引起他类似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郁闷。流宦他乡的凄苦之感陡上心头,由是引出下片作者因党争受贬而起的叹息,曲尽感慨无奈之意。
再如林峰《菩萨蛮》:“夕阳红透茱萸酒,银勾挂在青青柳。月是水晶梳,何如借小姑。 随伊千万里,星夜长凝睇。蝉翼扑轻纱,窗前一树花。”
与其说立意在隐约传达一种朦胧的情爱,倒不如看作是一种对美、对诗、对理想人生的挚着追求。“小姑”和“明月”都是象征性意象。
(三)第三种是“意随笔生”,不加布置。
这是明榭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兴会说”。
“意随笔生,而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或因字得句,句由韵成,出乎天然,句意双美。若接竹引泉而潺湲之声在耳,登城望海而浩荡之色盈目。此乃外来者无穷,所谓‘辞后意’也。”“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
(三)第三种是“意随笔生”,不加布置。
这是明榭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兴会说”。
“意随笔生,而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或因字得句,句由韵成,出乎天然,句意双美。若接竹引泉而潺湲之声在耳,登城望海而浩荡之色盈目。此乃外来者无穷,所谓‘辞后意’也。”“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
可见他强调“辞后意”,即意随笔生,但并不反对“辞前意”,即作诗必先立意。只是指出“辞后意”较符合他所主张的“诗有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者,此诗之入化也。”的“兴会”成诗说。
现在中华诗词学会的很多人,追捧这种说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果说前二句是即景生情,那么后二句便是借联想而生的“辞后意”了。因为成都草堂之“窗”很难望见被称为“雪山”的高黎贡山和夹金山,门前的浣花溪也停泊不了可驶向东吴的“万里船”。“千秋雪”山极可能是西南吐蕃凯觎唐帝国的图谋不可能得逞的象征,“万里船”则更可能是寄寓了作者渴望唐王朝从此中兴愿望的意象。
这三种说法的本质区别:
意在前、意在中、意在后
大家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灵活运用孰是孰非,在这里就不讨论了。很麻烦的
三、立意误区举略
(一)立意戒“缺位”
初学诗词常用看图说话法,但有的话说得有诗意,有的话就只是单纯的图象的纪录。
单写景物的诗中也有好诗,写得有新意,画与摄影不能做到。
如宋周邦彦《浣溪沙》: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清俞陛云说:
通首写景,别是一格。字字矜炼,‘归燕’二句宛似宋人诗集佳句,虽不涉人事,而景中之人,含有一种闲适之趣。‘摇扇’句虽有人在,只是虚写。
寄托闲适之趣,正是词意所在。这类诗词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已将自己的精神情怀融注到了景物之中,与美学上常说的“移情法”合。因此好的切合胸襟的景物诗,并不能称立意“缺位”。而是一种有心或无心的“含蓄”。
当代有大量的山水旅游诗,其中不少平庸之作,就很难说其有所立意,因为,没有作者想借这类平庸之境以寄托怀抱或写照心性。
也就是有文字,没立意。立意缺位!
举个例子,作者就不说了:
河南灵宝一日:
山头凉爽锄归晚,
山脚如蒸客进笼。
沟壑突然奔铁马,
行踪不见耳隆隆。
丁芒先生的评语结尾说:“……此诗各意象,如同‘拼贴’,不足取。”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立意缺位,写景、叙事,不知作者要想说什么。
正因无诗意,所以意象不连贯,无诗味就在所难免了
(二)立意戒“无象”
有一首诗
有感物产示范生开班(新声):
经院学生示范扬,
浙江物产意绵长。
流通魁首传经宝,
他日隽才商海航。
作者赞颂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合办示范生班,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到校举行报告会。
应该说,此首七绝是有格律的文而非诗,
因为,它完成了“文”对读者的“告知”任务,而并不具有读者对此诗的“感知”性质。
“告知”与“感知”的区别在于有无形象。这几乎是文与诗的分水岭。
关于意象、意境的问题,有提高班后,要重点讨论
清吴乔《围炉诗话》中把“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确是深刻而生动。无象之意是无法感动读者的。
当代诗学家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中说:“中国古典诗歌有以意境胜者,有不以意境胜者。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屈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李白的《扶风豪士歌》、王维的《老将行》、杜甫的《北征》、《又呈吴郎》,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贺再用韵答之》,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以及文天祥《正气歌》,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很难说它们的意境如何,但谁也不能否认它们是第一流的佳构。”
这些诗浓烈的诗意都是以“象”为载体的。
杜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沾巾。
此诗传达了诗人的“仁者”情怀,由小事而见其家国之思。一位无儿无食、扑枣充饥的西邻妇人,一位插篱补牢“甚真”的吴郎(杜甫的远亲,小吏),和颜悦色地劝导、为更多人因战乱罹难而抹泪的仁慈长者——作者自己,正是此诗的一组意象。
诗词格律教程
作者:朱承平
诗词格律十讲
作者:王力
(三)立意戒直白。
直白与无象不同,直白是指一览无余。
且看《七绝·买官谣》(新声韵):
我送他贪买卖黑,
白银换得锦袍回。
当官胜过经商利,
只缘强权醉玉杯。
后来又改为
我送他贪买卖黑,
白银换得锦袍回。
神仙不比当官好,
酒色权钱一并归
但不论原作或改作,都觉直白欠含蓄,因而也少了耐品的远韵。虽然刺诗不少是直露锋芒,痛快淋漓的,正如抒情也有低回三复乃至呼天抢地的,但含蓄婉曲似乎更符合传统诗词崇尚意境的艺术特质。
宋刘克庄《戊辰即事》:
诗人安得有青衫,
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
剩栽桑树养吴蚕。
平静的叙述句下蕴含的对投降卖国者的讽刺何等辛辣!清人田同之《西圃诗说》说:“不微不婉,径情直发,不可为诗。一览既尽,言外无余,不可为诗……。”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说得比较全面。作词要有意的寄托,即不可直说。当然,专事寄托,刻意隐曲,也有伤词格。对诗而言,并同此理。
(四)立意戒浅率
陆游极爱梅花,仅咏梅花七律即达30多首,但他的咏梅诗也和他的有些诗作一样信口吟来,平滑浅率,并无多少新意。
《射的山观梅》之二:
凌厉冰霜节愈坚,
人间乃有此癯仙。
坐收国士无双价,
独立东皇太一前。
此去幽寻应尽日,
向来别恨动经年。
花中竟是谁流辈,
欲许芳兰恐未然。
首联泛写梅花之清癯;颔联率写梅花之卓特;颈联直写探梅之留恋;尾联颂赞梅花非芳兰之所能及。
所以,纪晓岚毫不客气地说:
三、四凑,对不佳,馀亦滥调。
作诗立意欠推敲锤炼,常陷入平滑烂熟,大家尚有不能免此误区的,何况初学,岂能不经心炼意?
古人重炼意胜于炼句、炼字,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中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贺贻孙《诗筏》中说:“诗家固不能废炼,但以炼骨、炼气为上,炼句次之,炼字斯下矣。”炼气炼骨,实即炼意。
《不见炊烟》:
平端画版架南阡,
晚景轻描却愕然。
顿悟农家煤气灶,
从兹不复起炊烟。
这是一首网友的诗作,写农村新气象的
我不说好否,大家可以品评一下
(五)立意戒多头
《端午》:
壮志兴邦愿未酬,
彭咸故辙水宫投。
逝无归处天人愤,
生不逢时今古愁。
江浦年年投米粽,
渔乡处处赛龙舟。
几人能解大夫恨。
默默清波枉自流。
此诗写端午节吊屈原,寄意有三:首联感叹屈原壮志未酬,赍志自沉;颔联寄“愁”于其生不逢时,“愤”其死未得所;尾联叹息屈原之恨,未为人知。这三层寄意多头而未能切中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要害。
当时,中华诗词学会的熊东遨先生的评语是:“口号多,现成话多,平铺平叙多,惟独寓意少,谓之‘三多一少’”
其实寄意并不少,而是杂与泛,淹没了主旨。熊东遨先生的改作是:“江浦年年米粽投,古今谁解大夫忧?可堪天意高难问,默默清波枉自流。”这“天意高难问”点出了屈原悲剧之实质。八句改为四句,正是“简繁就简三秋树”,立意的眉目清晰多了。
为了完成一首七律、五律,强编硬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种现象太多啦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小诗而多头寄意,难免隔靴搔痒,自也不免拖泥带水。即使长篇如宋范温《潜溪诗眼》分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时所说:“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但句中命意须紧绕一篇的主旨展开,仍不同于多头寄意。
(六)立意戒“无我”
前面说的《河南灵宝一日》
此诗分明由“我”在见,在感受,在听,只是呈现给读者的是并无多少情思的“我”。因此,立意缺位的诗,并非“无我”。一般说来,诗通常有“我”。单纯的描景诗无论好、坏总由“我”所见、所撷取。这里所谓的“无我”专指缺少时代感的诗。
再如有一首《临江仙》:
凤篆烧残心字,灯帘扶影凄然。暂凭红泪忆当年。菱花羞鬓翠,秋水衬眉弯。
暗想画楼今夜,罗衾何奈霜寒。蚕身缚向碧丝眠。织愁怜恨茧,有梦便成缘。
这在作者自己,泥古学得很辛苦,刻骨铭心,怎说“无我”,但在读者,仿佛面对的是普救寺的张生。失去了时代性,即无真实的我,因为“我”生活在当代。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文律运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望今制奇,参定古法。”《时序》篇进一步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立意有“我”的要害在于立意中要体现出生活在当代的“我”,即常说的时代精神。
四、诗词立意的六要·五忌
诗词立意有六要:
(一)要高远。
“诗最争意格”意必有格,格必崇“高”,“高”在古雅。
历代诗人,都强调诗词立意要高远。
《李希声诗话》云:“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奇作。左太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句,读之飘飘有世表意,所谓‘若不可及’。”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诗说》云:“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未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写归田后悠然自得的心态,融情入景,意存高远,令人神往。明都穆《南濠诗话》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王荆公谓诗人以来,无此四句。”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召斋语,说此诗“脱尽古今尘俗气”,这是志趣高洁,寓意深远的很好例子。
(二)要含蓄。
含蓄者言不尽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含蓄叫做“隐秀”,并说“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所谓“复意”,就是意中有意。晚唐诗人司空图称含蓄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他进一步举例说:“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形象地说明含蓄的艺术魅力。姜白石把“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诗,称为“善之善者。”清代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含蓄可以达到“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昧,使人神远”的境界。
简而言之,含蓄的诗都把思想感情蕴藏于篇章之中,而不直接披露于外,读者掩卷而思,即可思而得,再三玩味,便觉味之不尽。这样的诗不仅给人以无穷的情趣,而且能唤起读者的翩翩联想,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
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灏双篷鬓,
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
春风回首仲宣楼。
此诗前半首写李剑州,对他功绩作了高度评价,对他的遭遇抱不平;下半首叙身世之感,离别之情,境界更大,感慨更深。诗人从当前的情况预计今后的境遇。友好不易相见,只能学王粲之登楼罢了。此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陆时雍说:“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一咏三讽,味之不尽。”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头向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临考前,特以闺意诗投献张藉,希冀得到他的赏识推荐,诗写得很含蓄。
(三)要敦厚。
敦厚者,极雅人之深致也。孔子论诗早有“思无邪”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论,要求诗歌温良平和,适中合礼。敦厚是指内容充实,思想深邃,质地浑厚的样子。综合言之,“温柔敦厚”艺术原则,指的是充实,浑厚而深刻的内容,通过温润柔和的艺术风貌,来加以委婉曲折地表现。
《白雨斋词论》云:“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亦不可有才子气。人但知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之不可有也。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
清刘献廷咏《昭君词》云:“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明江阴士子题《昭君祠》云:骊山举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应是汉忠臣。以上二诗俱为画工开脱,殊见敦厚。后来,有的人从艺术角度将“温柔敦厚”加以积极发扬,把“温柔敦厚”与诗歌的比兴艺术相联系。清焦循云:“夫诗,温柔敦厚者也。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入而务感人。”
王士禛更以“一唱三叹”来发挥,认为诗歌的“温柔敦厚”,就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池北偶谈》)
(四)要雄浑。
雄浑者,雄伟浑融也。唐司空图《诗品》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此诗开头四句,非常简明地表述了司空图美学本体论的核心观点:宇宙万物千变万化,其本原、本体则是虚而无形的“真体”,即“道”。“道”之自身,运动不息,而具有“雄”、“健”的本然属性,这就是雄浑之美的特质。五至八句,揭示出雄浑之境的审美特征是气充、力大,无处不在,无时不动,既可以表现为浑沦一气,漫天翻滚的云,也能够显化作横扫千里,呼啸而过的风。但不论见之于何种物象,其共同特征总是运动流转,沛然莫之能御,而又一气包举,深涵苍茫,具有空间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无尽性。九至十二句则是讲创造雄浑之境的方式、规律,告诉人们必须超越物象自身的局限才能把握住雄浑之美的本质奥蕴,而令诗思自然而然,永不衰竭。司空图论雄浑达到了相当的美学高度,给后世以有意的启示。
老杜《登楼》诗: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先写登楼所见,“万方多难”,触景伤怀。次联写景壮阔,而人世巨变亦蕴含其中。三联就长安失而复得发挥,表现了坚强的民族自信心。尾联借蜀后主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讽谏代宗,并希望有像诸葛亮的人才出现,蕴含深广。施朴华云:“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岘佣说诗》)沈德潜云:“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为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集》)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之后,常恨无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以上皆雄浑阔大之例。
(五)要委曲。
委曲指深婉、曲折而又自然流转的艺术风格。
唐代司空图《诗品》形容道:“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伏,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司空图的体会,大体有以下几层意思:其一,诗之“委曲”,当如山间羊肠小道,曲曲折折,不取直径,所以后人有诗如看山不喜平的说法。袁枚讲“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诗话》);其二,“委曲”,指深婉、曲尽之致。流水气霭窈深,花香悠悠渺渺,无处不至,无微不入,就是形容这种境界;其三,“委曲”之得来,并非强制,而是自然乘运,如水之流转,如鹏之乘风升空。末两句以道、器关系说明“委曲”之本体随势变化,自然生成的道理。
陈与义《浣溪沙》:
送了栖鸦复暮钟,
栏杆生影曲屏东。
卧看孤鹤驾天风。
起舞一尊明月下,
秋空如水酒如空。
谪仙一去与谁同?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夜间景象抒发寂寞孤愤的作品。起拍两句成功地运用了繁说婉曲式,以“栖鸦”、“暮钟”、“栏杆”、“曲屏”这些物体分别造成不同的场景,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自己心理上的难熬。继而通过“孤鹤”这种象征、比喻的手法委婉地透出心中的孤独和高雅不俗的襟怀。下片则通过月下饮酒、起舞的描写,抒发了没有知音的遗憾和苦闷。全词委曲而深沉。
(六)要淡雅。
淡雅者,平淡渊雅之谓也。梅圣俞云:“做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
苏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李林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佘子所及也。”
淡泊在诗歌审美领域,是指一种意境平和、色彩清淡的风格特色。所谓淡不是淡而无味,平庸肤浅,而是指用平易朴素而含蓄的语言,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欲造平淡难。
这是古今诗家,最头疼的论题
宋张瑞义《贵耳集》谓李清照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则难。平淡的词风,语言朴素,不事雕琢,不尚辞藻,表白用语平淡,而含蕴深厚有致。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评宋无名氏《青玉案》词:“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味,非鄙俚朴陋者可冒。
诗词立意有五忌
(一)忌陈旧。诗贵有新意,
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入后,随人作计终依人”诚至论也。宋子京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这都说明了立新意之重要。
(二)忌意杂。意杂诗就不纯了,尤以绝句为最。
因绝诗只四句,于短短之28字中(或20字)欲阐明一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王夫之云:“一诗止于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
(三)忌媚俗。
宋严羽《沧浪诗话》云:“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陶明浚《诗说杂记》日:“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今亦不成问题矣。俗意者何?善颂善祷,能谀能谐,毫无超逸之志是也。俗句者何?沿袭剽窃,生吞活剥,似是而非,腐气满纸者是也。何谓俗字?风云月露,连类而及,毫无新意者是也。何谓俗韵?过于奇险,困而贪多,过于率易,虽二韵亦俗者是也。”
(四)忌脉露。
宋严羽《沧浪诗话》云:“气脉之来,绵绵如绳,前后相连,首尾互应,虽千言万语,仍然生气勃勃,跃跃如动,乃为能品。”他又曰:“缘诗主谲谏,寓意微远,所称甚力,所指极大。”如果语言直露,“率尔操觚,不加捶炼,任心任意,偶然而为,安能入人意中而出人头地乎?矫之之法,惟有苦心深思,不稍轻易。故人所易言,我难言之;人所烦言,我寡言之。”
(四)忌脉露。
宋严羽《沧浪诗话》云:“气脉之来,绵绵如绳,前后相连,首尾互应,虽千言万语,仍然生气勃勃,跃跃如动,乃为能品。”他又曰:“缘诗主谲谏,寓意微远,所称甚力,所指极大。”如果语言直露,“率尔操觚,不加捶炼,任心任意,偶然而为,安能入人意中而出人头地乎?矫之之法,惟有苦心深思,不稍轻易。故人所易言,我难言之;人所烦言,我寡言之。”
(五)忌相碍与犯复。
沈德潜云:“写景写情,不宜相碍。前说晴,后说雨,则相碍矣。亦不可犯复,前说沅澧,后说衡湘,则犯复矣。即字面亦须避忌,字同又异者或偶见之;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如‘暮云空碛时驱马……玉靶角弓珠勒马’终是右丞之累。”特别是律诗之颔颈二联,每有合掌之病,当慎之。诗的立意还因题材、体式之不同而不同。元杨载之《诗法家数》于各种诗体的立意方法阐述甚明。
1、诗不可穿凿强作,由感而生,自然成诗,寓意深远。
2、立意明确,起承转结,有机一体,才是完美的诗。
3、结体、命意、炼句、用字,此为做诗的四个要素。
4、立音浑厚,气贯长虹,忌卑弱浅陋。
5、遣词炼煅,雄伟清健,如金石落地,语不惊人死不休。
6、说理简易,古事实说,今事虚说;讥人不露,人无察觉。
7、书事不拘,大而国事,小而家事;陈古讽今,因彼证此,不可著迹,只可映射。
8、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意含蓄为妙。
9、写意带景,写景含意,事中瞰景,缜密清淡,忌庸俗雕凿。
10、琢对宁粗勿弱,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忌俗野。
11、诗铺叙正,波澜阔,用意深,琢句雅,使字当,下字响。
12、学诗避俗体,避俗意,避俗句,避俗字,避俗韵(此“俗”乃庸俗,非“通俗”)。
13、语不同众:人皆多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然不俗。
14、诗有九品: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
15、古诗要法: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15、古诗要法: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命意和风格是糅合在一起的,大家千万记住,不可片面理解
今天就讲到这里
关于诗词的命意、风格问题,今后还要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