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一音禅师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去年四月,我第一次抵达查济半山拜访一音禅师,我们之间有了第一次交谈。而后的几个月,我反复抵达那里,和师父喝茶聊天,接待来访的客人,扫地做饭,上早晚课。是过往岁月中未曾有过的经历。

时隔一年,再次踏上寻访之路,内心无限感慨。

想起去年在一音禅院度过的日子,时间慢悠悠的向前铺展延伸。清晨早起走一段山路,路边盛开的花朵,阳光穿过竹林,山势绵延起伏。傍晚和师父一起去山里散步看黄昏,山间的风不时吹过。在这里,在他身边,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和喜悦。

有个朋友告诉我一句诗“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意思是经历过的世事越多,见识也就越广,接触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我想做访谈便是如此。看见和被看见,听见和被听见。这是相互的。

那天午后,再次与师父交谈,一杯茶,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给予我无声的滋养。访谈结束,起身看到窗外大片青青翠竹。那一刻,我觉得它们在向我表法:

“让光充满自己,也让自己发出亮光。”

▲2018年4月,第一次拜访一音禅师。(图片/李雨蔓)

▲“让光充满自己,也让自己发出亮光。”

拟见&一音禅师

1.

拟见:再次见到师父很开心 ,觉得您状态越来越好了。

一音禅师:自己去感受吧,不可说。(笑)

拟见:住山住久了,有时外出去城市会不会不习惯?

一音禅师:作为修行者来说,无论对任何外境, 山林也好,城市也好,这个心境是不会变的。也许外在的环境多少会给你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可是你不要被外境转变。

在山里面,我们感受到清净。其实也不能执着于这种清净。不然的话,就会陷入这种所谓的喜悦状态。不要执着于山里的清净,或者城市的喧闹。执着于这个外相,都是不对的。心境始终是不变的,它保持一种通透的、光明的、永恒寂静的状态,不要对境起分别。其实城市与山林是不二的,这一切相都是虚妄的,不要被它牵着走就行了。

拟见:刚刚和你一起种花,觉得这个道场一点一滴建起来真不容易。一些细节需要用心去养。在这个过程中,你是用怎样的心态去做的?

一音禅师:说用心也是“无心”,是用那颗无心去做。所谓用那颗无心是“无心恰恰用”,我是用的那颗无心。但是,我讲“我”实际上这个“我”也是一种假相。那个“无心”才是我,本来的我。不要执着于它好与不好,就是用那颗无心。每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诵经、打坐、念佛、敲钟、上早晚课也好,种花、种草也好,到了时节因缘,就用心去做就好了。“无心恰恰用”用的就是那颗“无心”。

拟见:这个道场建好了,觉得您不只是为个人清修,也是为社会,为他人。

一音禅师:也要随顺因缘吧。我的想法是尽可能的通过修行这种方式,能影响一些人更好。至于能不能影响,也不是我所能决定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发心和实践。不管从艺术上显现一些也好,从这个生活状态也好,让大家去看到和听到,然后有一些思考。首要的是,先把自己做好。发心是发心,能不能给大家一个正能量的影响也是取决于内心的状态。你有这个状态,内心具足能量,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别人。现在每天都有社会各界的客人来,有的从香港、台湾远道而来。和大家聊一聊修行体验,哪怕不聊,只是喝杯茶,感受一下。

大家有缘相见,看到了你的状态,听到了你的话语,就会产生思考。至于能不能受益,还要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每个人看到同一个外相,内心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样一个地方,一个场景,每个画家画出来的画都是不一样的。“心如工画师 ”,每个人心不一样,画就不一样。

拟见:现在觉得这个禅院好像是一座桥,联通了山林和外界,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体会一种清净简单的生活。

一音禅师:做这个清修的地方呢,也是一种因缘。至于将来会怎么样,也要看这个道场它能发挥什么作用,随缘就好了。有这个心愿,作为一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修行人,想尽可能地弘扬传统文化,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静修的场所。需要各种因缘,发挥不同的作用。虽然从表象上看,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是看到道场也好,还是其他作用也好,我只是尽心去做就好了。有一个正念,有一个愿力,每天都用心去做就好。将来怎么样也不要执着于此,用心在当下就可以了。

拟见:我们生活也是这样,有时候去做一件事,执着于结果,会很累。

一音禅师:对,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无常”才是“常”。总想着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管好坏,都是一种执着,一种妄念。道是什么,道是一颗平常心。直心即是道场。所谓直心,是没有谄曲的心。没有多余的东西,没有妄念。那就是一颗直心,就是道,就是道场。

▲和师父一起种花。他说种花也要用心去种。不用心的话,什么事也做不好。

▲道是什么,道是一颗平常心。

2.

拟见:之前看到您在北京办的画展,后来也出版了《一音禅师指墨》这本画册。有何感想?

一音禅师:画指画这六七年,积累了一些作品。因缘和合促成了这本画册。艺术作品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自己也有点欣慰,但是它不究竟。艺术作品只能说是内心能量的一种再现。不要执着于它,它也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假相。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即便有了艺术上的成果,但它只是一个附属品,是内心能量的一种再现,让大家去感受一下这种能量。也许有人看到了禅境,也许有人看到了执着,会有各种各样的判断,但是不要被别人的判断所影响。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管是建道场也好,还是出版画册也好。它们都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假相。是修行过程中,给大家示现的一个表象而已。不必要执着它,喜与忧都不应该存在。

拟见:是的,不要执着于相。

一音禅师:《金刚经》里说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世间人往往都是因为执着于相而烦恼的,一着相就会起烦恼。

拟见:修行可以提高艺术作品的境界,那么艺术也会反作用于修行吗?

一音禅师:说反作用也谈不上,它是在你修行过程中,你有一定的艺术天分,一定的想法之后,通过自己的修习,用笔墨语言或其他的方式展现一下内心的能量。佛教里讲千百亿化身,就是我们修行过程中本来的自性光明的显现。不管是书法、指画、篆刻、吹箫,它都是千百亿化身。

拟见:尽管种类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来自一个源头,来自我们内心的能量。

一音禅师:是的,来自我们的自性光明。是内心能量的一种化现。

拟见:所以说是不是从事于艺术创作,就必须通过修行来提高自己内心的能量?

一音禅师: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写过一句话叫“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艺术家有时候会有一种执着,就是贡高我慢。总认为自己的艺术作品是最好的,所以会“文人相轻”,互相轻视。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是一种障碍,对于修行者而言这也是修行上的一种障碍。如果突破不了这个贡高我慢,就永远成就不了。艺术上的大成就者,都是开悟的人。他一定是见到自性光明了,心量无边无境,不存在轻视任何人,这样人我的分别就没有了。你轻视别人,说明你还有分别心。艺术家必须要突破这个执着,不突破,就无法成就。内心的能量被这个障碍遮住了,就无法显现。

拟见:看到您经常去黄山,您觉得黄山为什么值得一去再去呢?

一音禅师:也许是过去世的一种业力因缘,发自内心的对黄山的一种喜欢。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通过山水画来表达一种修行的体验,那么黄山就成了我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媒介。黄山就是我心中的黄山,每个人心中的黄山都不一样。我心中的黄山是什么样的,就通过山水画来展现,让大家看到我心中的黄山。自古以来画黄山的人,风格都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心中的黄山不一样。

拟见:每个人心中的黄山都不一样。其实也可以说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都不一样。

一音禅师:是的,之前也说过,心不一样,世界就不一样。一切都是唯心所现。

▲今年一月,在北京举办画展

▲《一音禅师指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心不一样,世界就不一样。一切都是唯心所现。

3.

拟见:昨晚听您说起以后打算为大学生开一些传统文化的体验课,是有怎样的计划?

一音禅师: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虽然说佛教文化是外来文化,但它已经被我们本土化了,已经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不能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去传承,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面临着消亡。作为一个当代青年人,应该有责任、有担当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我自己来说,从小因为喜欢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年的修习,学到一点点东西,也想把它传递给年轻人。

拟见:为什么想传递给大学生这个群体呢?

一音禅师:因为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主要力量。这一代年轻人如果都能去尊重传统文化,去学习、去弘扬,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非常有希望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国、爱民族文化。没有党和政府好的领导,我们不会有这么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那么作为爱国的一个具体落实就是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把自己做好了,都想着为国家做贡献,为弘扬民族文化去尽力,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会越来越强大。用更大的心量来讲,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也会越来越好,希望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都过得幸福。

拟见:文化对人的影响特别大。

一音禅师:一个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信仰,没有宗教仪式的信仰。所以我们当代人,尤其是当代青年人,要有这种前瞻性,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文化会指导我们生活。我们要向古代圣贤学习,这些优秀文化的创造者们,他们都是我们的楷模。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恭敬的心,去学习。

拟见:我自己也在上大学,有时候会觉得迷茫、孤独、情绪低落。面临着毕业,以及未知的挑战。该如何度过这个阶段?

一音禅师: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对即将面临的社会该如何适应它,要做好准备。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去努力。努力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适应社会。你改变不了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这个社会,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良好的、精进向上的心态。去努力践行,知行合一。从思想上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行为上就是要去实践。多想都是浪费时间,说一丈不如行一尺。你知道道理,也要去践行。

拟见:我看到师父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很难,需要缘分。

一音禅师:各有各的因缘。每个人的因缘,业力都不一样,佛教特别讲因果因缘。如果能够真正通过学习体验,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所在。你去做一件事情,永远保持一颗初心,只是去做就好了。你想做的事情,你喜欢做的事情,它对社会、对他人有益,对自己有益,所谓佛教里讲的自利利他就是这个。找到这样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它的结果一定也是好的。至于是什么结果,也不要去想它,当下每一天,每一刻,你都尽可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量,把它做好。

▲从杭州过来感受清修的大学生。

▲知行合一。道理知道,也要去践行。

▲当下每一天,每一刻,你都尽可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量,把它做好。

4.

拟见:认识师父一年了,师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精进。早晚课从来不落下,每天还要建设道场,接待来访的人,画指画,写书法等等。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在虚度时光,感觉妄想太多,而没有去实践。

一音禅师: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过程中用心,不要执着于事情的结果。你知道目标在那里,只管去行走就好了。至于哪一天到达那个目标,也不需要多想。当下每一刻你都很充实,不起妄念,不无聊,就好了。念念都在道中,与道相应就是打成一片。什么时候吃饭、喝茶、睡觉、穿衣都和道相应了,就打成一片了。

至于精进也谈不上,它是每个修行人的平常状态。所谓精进,是和懈怠相对而言的。本来是很平常的,不存在精进与懈怠,是一个很平常的状态。是我们下的定义,因为有懈怠,所以就有了精进。别人说,师父我看到你四点钟起来诵经,就很感动。我问他你感动什么?他就感觉自己的时间虚度了,觉得自己会有那么多无聊的时间。他从出家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所谓的精进,也许对他来说是一种促进。无意中会对他人起到一个好的影响。

拟见:这就好像蝴蝶效应,一件微小的事情,你不知道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音禅师:是的,起心动念都应该去观察,意念也是有能量的。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光明状态。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磁场,你的磁场很微弱,那就影响不了任何人。或者说你的磁场是一种负能量,就会把你带入深渊当中,这样你就会悲观沮丧。如果你的内心是光明的,在那个光明的状态里,你的心量是无边无际的,是清净的,会有很多正能量涌现出来,就会影响别人。我们的生命都是互相影响的。

每个人的佛性都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能量场,所以会互相影响。为什么说一个出家师父的所谓的精进会影响其他人呢,心心相印,是互相有感应的。就像一盏盏灯,灯灯相照。如果你的光很明亮,就会照亮其他的灯。

拟见: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人生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归于虚空,但是您为什么还去做这些事情呢?

一音禅师:认识到空了,也就认识到有。它是不二的。执着于有,执着于空,都是偏执的,要走中道。空是真空妙有,有是妙有真空。它不是消极的,是让你更加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去活在当下,去努力,去践行。

拟见:有时候我也觉得人生虚无,听到这段话之后,觉得自己应该更加积极的去面对生活。

一音禅师:必须要完全燃烧自己,好比一块木炭。有的人很灰心,连点着都没有,太可惜了;有的燃烧一半就没有能量了,心力不足,觉得这个燃烧没有什么意义;还有就是要尽情燃烧,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发一分热。这块木炭尽情燃烧了,也就无怨无悔。人生就像一块木炭,尽情燃烧,发挥它的光和热,就够了。

拟见:您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完全燃烧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一音禅师:对于修行者而言,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乃是人生的意义。你处在怎样状态,意义也会不同。

拟见:师父,什么是爱?

一音禅师:爱是大慈悲。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你都有一颗光明的、清净的、无边无量的心去对待,这就是爱。小情小爱是非常自私的爱,是带有欲望的爱。

拟见:不管是修建道场,上早晚课、诵经、艺术创作、接待来访的客人,还是此刻做访谈,觉得您的状态和在山里面走路吹吹风的时候是一样的。

一音禅师:一切境一切时都在光明的状态中,是一如,不起分别。说话、吃饭、睡觉、喝茶、走路,都是一种平和的、安详的、寂静无我的状态。不要被假象迷惑。说欢喜、说忧愁都不对,因为是无喜无忧的。执着于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因为那件事情而让我们起烦恼,要认识到它的空性。饥来吃饭困来眠,保持一种平常状态就好。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过程中用心,不要执着于事情的结果。

一切境一切时都在光明的状态中,是一如,不起分别。

人生就像一块木炭,尽情燃烧,发挥它的光和热,就够了。

关于查济半山的更多内容:

(点击蓝字可读)

访谈丨一音禅师: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修行

半山而居

摄影 | 世间万象,是你照见自己的参照物。


文字:拟见

图片:一音禅师 拟见


我们每个人

每件事物

每一刹那

都在呈现

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有一种微妙的因果

使万物殊途

有其归宿

END

关注随喜

见说归去应有路丨拟作闲人过此生

阅读  旅行  写作

分享  观照  慈悲

生是过客

跋涉虚无之境

欢喜悦乐|离诸忧恼

心意柔软|诸根清凉

合作联系

微博:  拟见

微信: Padmameet

邮箱: 1115974647@qq.com

(0)

相关推荐

  • 【写于竹林】公元705——内道场

    [接上期--公元705--上阳宫] 公元705--内道场  薛简喊了一声,起轿,声音不大,可那声叹息却清晰可闻. 说是轿子,只是简单的肩舆,被人抬着,脚步迅速,却落地平稳,一道道的宫门从眼前闪过,上坐 ...

  • 只能做自己

    别人的脑袋, 无法安在自己的脖子上. 话说,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 一日天色已晚, 正好遇见一位牵牛的老翁. 文喜禅师: "请问老翁,可否借宿一晚?" 老翁: "你有执着 ...

  • 你的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如果你畏惧生死 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对婚姻不满 婚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的事业不顺 事业问题就是你 ...

  • 禅师的考验

    禅师有三个徒弟,因他们经常受到大家的赞扬,自以为很了不起,就不再想努力修行.禅师为了点醒他们,特举行一场考试.禅师唤来三个徒弟道:只要你们三个在打坐中,经得住考验,就算过关. 1 考试正式开始,三个徒 ...

  • 【诗】    由“言”和“寺”组成,言是心灵独语,寺庙是道场,那么“诗”就是道场里的长啸;是内心能量的外化;是修行者孤独的情感表达。

    ​[诗] 由"言"和"寺"组成,言是心灵独语,寺庙是道场,那么"诗"就是道场里的长啸:是内心能量的外化:是修行者孤独的情感表达.

  • 访谈丨一音禅师: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修行

    从黄山北站出发,抵达泾县.再驱车一路向西50多公里,到达查济古村.再向村庄深处走去,山路迂回,沿途房屋渐少,森林逐渐繁茂,这一刻世界仿佛清净了.顺着标有"一音禅院"的指示牌继续向前 ...

  • 青青翠竹,赏心悦目!

    微风习习,竹叶摇动,鸟儿嘤嘤成韵.看到这些青青翠竹,让人顿感心怡神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贤者乐竹".竹不仅能悦目,亦能醒人.欣赏黄幻吾.乔木.何香凝三位名家笔下的这些青青翠竹 ...

  • 一音禅师:把禅理融入音乐,在音乐中修行

    ▲ 点击音频,聆听美好 山中有僧,自在清扬 在皖南泾县的查济(zhā  jǐ)古村,有一座山,当地人称为查济半山. 这原本是一座寂寂无名的空山,却因为一位僧人在此筑屋修行而名声大振. 许多人慕名远道而 ...

  • 盛夏,送您30幅青青翠竹图!

    黄幻吾作品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宋 释智圆<庭竹>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

  • 盛夏,送您30幅青青翠竹图,清凉一夏!

    黄幻吾作品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宋 释智圆<庭竹>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黄幻吾作品 ...

  • 【诗说心语】明桦:《青青翠竹》

    [总第057301期] 青青翠竹 摄影/文字:明桦 慕竹已久. 青青翠竹离我很远,远到隔着山山水水.层峦叠嶂,也隔着岁月的浮沉.人间的烟火.我在北方默默遥望,竹在南方静静生长. 青青翠竹又离我很近,近 ...

  • 从一音禅师的箫声,来谈洞箫审美和学习

    幽谷兰香 一音禅师 - 一音禅师禅乐 从一音禅师的箫声,来谈洞箫审美和学习         文  |  贺兰原 山中无甲子,岁寒不知年. 有僧一音,自在清扬 山居数年,也常趺坐观雨,拂袖听风 返景林深 ...

  • 他乡之音 ·《青青河边草》演唱:题帕三绝

    青青河边草 作词:琼瑶 作曲:左宏元 演唱:题帕三绝 青青河边草 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 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 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 相思情未了 无论春夏与秋冬 一样青翠一样好 无论南北与西东 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