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的路 | 路明


文/ 路明

镇上有火车站。铁轨往东延伸,经周王庙、斜桥,到硖石,也就是今天的海宁;向西,过许村、临平、乔司、笕桥,进艮山门,到杭州城站。再后头,阿枣就不清爽了。阿枣只晓得,姆妈厂里的生丝一箱一箱运上火车,隆隆驶去,抵达遥远的码头。再漂洋过海,换得珍贵的外汇。那年头,丝比人走得远。

阿枣出生在姆妈厂里的医务站,一栋漂亮的二层小楼。丝厂有自己的幼儿园和子弟小学,还有邮局、舞厅、理发店、招待所和图书室。大礼堂装得下千把人,周末晚上放电影,镇上的年轻人都来看。散场后,一地瓜子皮。

阿枣出生后第七天,阿爸借来运生丝的板车,垫一层被褥,送母女俩去火车站。两角四分一张票,坐到斜桥外婆家。等阿枣满月,姆妈就要回厂里上班了。姆妈是缫丝工,一人负责两台立式缫丝机。车间里闷热,机器轰鸣。泡软的蚕茧里抽出一根丝,粗细约头发的十分之一。丝不能断,万一断了,就要把手伸进滚烫的碱水里,捞出茧子,重新接上线头。

缫丝车间早班、晚班两班倒。食堂供应夜宵,热腾腾的点心直接推进车间。最受欢迎的是笋丁肉丝面,咸菜放得多,汤头交关鲜。每个周六,姆妈都跟人换早班。等下了班,去斜桥的最后一班火车已经开走了。姆妈沿着铁轨走30多里路,去看阿枣。那时的斜桥乡下,家家有桑树,户户养蚕。20世纪90年代初,一担特一级的鲜茧(100斤)能卖到800元钱,抵10亩水稻的收成。

姆妈跟阿枣讲,当年外公迎娶外婆的时候,聘礼是18担米。太奶奶能干,一个人养好几匾蚕,再拿茧子去换米。要不是蚕宝宝,姆妈刮刮阿枣的小鼻子,就没有姆妈,也就没你啦。

到了卖茧的日子,蚕农们挑着扁担,摇着小船,天不亮就出发,赶到丝厂门口的茧站。卖了茧子,兜里鼓鼓的,三三两两到镇上,买米,买布,买鞋,买油盐酱醋,买小姑娘的花衣裳,买小男孩的竹制驳壳枪。勾肩搭背进饭馆,要两个肉菜,再拷一斤加饭酒。

那年的职工大会上,厂长报出一串数字后,骄傲地宣称:厂里就算不开工,也够所有工人吃喝3年。姆妈戴着先进工作者的大红花,坐在大礼堂第一排,手都拍红了。

那是丝厂风光的时候。再往后,往后就不提了。效益上不去,奖金发不下来。先是图书室关门,接着舞厅和理发店打烊,再后来做点心的大师傅走了。年轻一点的工人陆续去了镇上的三资企业。

阿枣记得,那个周五的傍晚,她从学校回到家,看见桌上摆着饭菜。姆妈和阿爸坐在黑暗里,一句话不说。姆妈下岗了。

几个老姐妹劝姆妈,一起去广西。那里有新开的缫丝厂,急需她们这些有经验的师傅工,包吃包住,工资还高。姆妈这才知道,广西也养蚕。据说最早的一批桑苗,就是从镇东边的周王庙移栽过去的。姆妈想了又想,阿枣在读初中,正是要紧的时候。叹一口气,不去了。

斜桥乡下,养蚕的人家少了。什么都在涨,茧价却连年下跌。村里的桑树砍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养蚕,辛苦又没赚头。剩下几个老人,抛不下这祖传的手艺,每年春天养半张蚕种,挣点油盐铜钿。

快过年的时候,去广西的姐妹回来了。阿枣第一次吃到了火龙果。姐妹们说,不得了,那边的桑树一眼望不到头。广西气候温暖,蚕吃得多,长得也快。听说好多苏浙的丝厂,都要搬到广西去。姐妹们感慨,以后阿枣她们的小孩,大概都不认得蚕宝宝了。

还有走更远的。厂里一个机修工,先去了越南西贡,接着是印度班加罗尔,年后还要飞卢旺达。桑树在哪里,缫丝机在哪里,他就去哪里。机修工回来讲,原来人就像一只蚕,忙活大半辈子,把自己困住了。要咬破茧子,飞出去,才晓得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阿枣考上北京的大学,阿爸送她去。姆妈说,我就不去了,省点钞票,给你攒嫁妆。阿枣鼻头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姆妈又说,好好念书,以后争取留在北京,或者到上海。姆妈没出去过,你替姆妈去看世界。

姆妈18岁,想去盐官看潮。姆妈的阿爸说,看什么潮,就是看人头,地里生活也不做,工分也不挣了。姆妈就低了头,一句话不说。到第三天,阿爸勉强同意了,给了姆妈五角钱。姆妈花一角两分买去程的船票,一角五分买只粽子,三分钱买个麻球,带到盐官去吃。剩下两角钱,袋袋里装好。看完潮,跟伙伴们唱着山歌,一路走回斜桥。

后来阿枣问姆妈:潮好看吗?姆妈说,好看是好看的,吓人也蛮吓人的。那么大的水,不晓得从哪里来的,一下子就到跟前了。


(0)

相关推荐

  • 我歌单 高原红(29)《阿爸》 索朗旺姆

    歌曲<阿爸> 阿爸 词:孙辉 曲:孙辉 演唱:泽旺多吉 啊啦吔~ 啊啦吔~ 啊啦吔~ 啊啦吔~ 阿爸那把胡琴在手里拉 沧桑刻上他的脸颊 小时侯我问他高原有多大 他说也没见过布达拉 后来阿爸 ...

  • 上海风情录|香尘: 八宝饭

       八宝饭  香尘                             大寒一到,春节就在眼前.阿爸便开始张罗起一些吃食,而做八宝饭是必不可少的.八宝饭需要用糯米做,以前住在蒋巷时,家里每年除了 ...

  • 黄大爷的爱恨情仇(五)

    医生见小梅阿爸无大碍后,随即走出卧房,小梅娘跟着出去了,这时候小梅阿爸直接问我:你是谁啊? 我说:阿叔,我是海宁斜桥人,叫黄明,因家里连年饥荒,父母也在饥荒中相继去世,不得已出来要饭,经过这里遇见了小 ...

  • “海丝之路”福建第一地标---平和灵通山

    黄 武 疆 笔者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以多种形式,努力宣传"推销"平和的"海洋文化",在"平和乡情"公众号与视频号发表<平和有海在云霄&g ...

  • 闽安古镇:带你探寻千年海丝之路

    闽安古镇 福州自古有着"闽在海中"之说.先人们从这里出发,穿江越海,劈波斩浪,开拓出一条绵延万里的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无数船只出港入城,见证了昔日千帆云集福州城的辉煌历史.而我 ...

  • 圆梦工坊走进澄海,探寻“海丝之路”

    探寻"海丝之路" 弘扬红头船精神 ----何桂珠 "小徐霞客走潮汕"编前话 继"潮州古城"."南澳海防"研学采风之后,圆 ...

  • 史无前例!这家房企竟然用千年前的“海丝之路”完成了一场行业颠覆……

    艳姐说 趁着周末,一口气看完了央视的<海上丝绸之路>. 主旋律浓厚的纪录片,却出乎意料的好看. 无论是"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还是石狮开渔节绵延的船 ...

  • 居住在泉州的郭姓居然是阿拉伯穆斯林后裔,他们是海丝之路见证者

    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百崎回族自治镇位于泉州湾北部,洛阳江入海处.东与张坂镇交界,西与洛阳镇毗邻,南与东园镇接连,西南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及后渚港相望,北与东园镇接连. 1990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 ...

  • 古代“丝瓷之路”的开拓与变迁

    2020-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7日第2005期 作者:李锦绣 分享到: "丝瓷之路"是自古以来连接东西方的海陆两路交通要道.其中的&quo ...

  • 利路修的痛苦,成了笋丝们的快乐

    <创造营>这档综艺选秀节目,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季,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新人,像利路修这样的人却是头一个,当大家都在谈论利路修想回家的愿望,终究会成空的时候,却又印证了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把自己的 ...

  • 再好的笋丝,对于利路修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创造营>这档综艺选秀节目,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季,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新人,像利路修这样的人却是头一个,当大家都在谈论利路修想回家的愿望,终究会成空的时候,却又印证了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把自己的 ...

  • 想下班的利路修,“逼迫”营业的笋丝,这样的团综是不是跑题了?

    纳兰惊梦/文 今年团综选秀最出圈的人物,大概非利路修利老师莫属了. 这个宁静嘴里"他跳.唱.表情,都没有.我喜欢他,非常极端"的利路修,简直是内娱搞团综以来最"奇葩&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