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8

十二、西楚霸王和巨鹿之战

《史记》把项羽写得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事实上,项羽的个人武力值应该是当时第一,用兵能力也是当世第一。

如果司马迁这段文字不是杜撰的,只能说明项羽智商非常高,随便学习一下,就超过了教他的项梁,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叔父能力差,于是用不肯学来避免浪费时间。

项羽平生打仗百战百胜,百战名将,他能是个蠢货吗?

战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赵括的故事大家看过,能讲得头头是道的,未必真的能赢得战争,当然,仅靠着MAX的武力值,也未必能打赢战争,三国第一勇士吕布武力值跟项羽似乎不相上下,但打仗的手艺那可是差远了。

能做到平生未曾一败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只有勇力的蛮汉。

我写两汉的历史,并不是大规模的推广阴谋论。

项羽为什么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到最后却被逼无奈,自刎于乌江?

偌大一个西楚国,到处都是背叛和离心离德,难道仅仅是因为刘邦组织了大量的谋士说客挖的坑吗?

项羽一路打,一路杀,从坑杀20万骊山徒开始,经常性的杀降、屠城,难道仅仅是因为天生残暴?

每个人的眼光都跳不出自己时代的局限性,真要跳出去太远了,要么变成了疯子,要被被打成神棍。

其实从政治制度上,刘邦跟项羽的选择并无二致。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后,分封诸侯,刘邦一路上为了跟项羽斗,更是开出函谷关以东的土地,都给大家分的赏格。

为什么最后大家纷纷背叛项羽而投奔刘邦呢?

从继承法统来说,楚汉相争,刘邦跟项羽都是正经八百的楚国人,一脉承袭的其实是陈胜的张楚政权。

跟着刘邦出走的,都是楚地崛起的新贵们,跟着项羽留下的,都是楚地根深蒂固的老贵族。

最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给了项羽一份本纪,这并非是丫胆大妄为,要非议刘邦获得天下的正确性,而是要营造出楚霸王靠着蛮力和杀戮灭了秦国,汉高祖靠着仁义推翻暴楚建立汉朝的说法,得帝位正大光明。

很显然,汉武帝很认可这层深藏的意思,所以《史记》才能流传下来。

我们后人读历史也好,写历史也好,应该脑子很清楚,能从乱世里靠自己的本事大出一片天下的人,每一个蠢货。

历史在偶然性之外,更多的是必然性,而历史的必然性和内在联系才是我们今天读历史,写历史需要去了解的。

*****

秦朝废分封而设郡县制,县制反而是从楚国最开始施行的。

楚国的风俗既野蛮又彪悍,老百姓与其说是听国王的话,还不如说是听本地封君的话。

楚怀王熊心代表了楚地的传统贵族势力,在他们看来项家是外来的贵族,可以当臣子,但没有资格为君,所以范增作为贵族代表跳出来要求项梁立熊心为王,当项梁战死在定陶,熊心居然能很快就掌握了楚国的实际权力。

就问你,这种本事是一个放羊娃能有的吗?今天别说你放羊,读到研究生毕业小伙子,空投去做一个名正言顺的村长,我敢肯定,这娃八成被村民们耍得团团转。

所以楚怀王凭什么能一手掌握了楚国的大权?肯定是他把行政权已经笼在手中,地方势力已经全部向他效忠。

项羽又不傻,带着军队就是再能打,他能不需要后勤和辎重吗?名不正言不顺的一个毛头小子,二十郎当岁,就是再能打,凭什么让楚地乖乖听话?

再者说,就连项家家族势力都不一定愿意让项羽当一把手,叔叔项伯在,下一代还有项梁的亲生儿子呢。

后来项羽管范增叫:亚父。

想想看吧,秦始皇是怎么逼死的吕不韦?吕不韦一手带出了异人,没有老子哪有儿子,叫一声季父该名副其实吧。

我们再看巨鹿之战里,北上救赵的主力部队里,第一把手是宋义,这是楚怀王的心腹,第二把手是项羽,代表了项家的武力,第三把手是范增。

吕不韦当了季父是因为一手扶持了秦始皇父子当上秦王,范增一个衰老头子,当上了亚父,当然要干出一手扶持西楚霸王的事了。

范增在项氏家族里发现了武力值,兵法能力双逆天的项羽,于是用楚怀王的信任,先扶持项羽当上了项氏家族族长的位置。

你看,一玩魔控的人,第一要素就是要选个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有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傀儡。

秦楚之间,本来就有很多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这是我在前文中一再说的。

章邯一把灭了项梁,楚地格外空虚的时候,居然就这样轻轻放过,北上去跟王离会和了。

王离军团是长期打仗的长城军团,帝国第一精锐主力,王离更是名将王翦的孙子,论资历,论人脉,论信任度,肯定是半路出家的章邯所不及的。

章邯军团的20万人,早就已经被重新整理过,骨干都已经换成了家在关中的老秦人,根本就不是原来的70万骊山徒。

这帮人,只要指挥得法,那是相当能打的。

赵国那帮所谓的义军到底是个什么德行,一个干翻了无数义军的老司机难道心里没有点数?

真的需要40万人跑去合围吗?

最后章邯居然真的丢下了楚地,跑去找王离闹去了,真是奇也怪哉。

正在这时候,秦国的宫廷里又闹起来了。

赵高、胡亥联手抓了李斯,罪名是通敌。

当然,史记里把李斯说成是冤狱。

但我对李斯的人品实在是不敢恭维,秦始皇一死,他就配合赵高和胡亥矫诏,杀了帝国正宗接班人扶苏,以及大批朝廷里对自己不服气的文臣武将。

秦始皇对他还不够好吗?秦始皇的儿子,娶的是李斯家的女儿,秦始皇的女儿,嫁的是李斯家儿子,丞相的地位还不高吗?秦始皇一死,李斯第一个跑过来挖帝国墙脚。

论公论私,李斯的品德都坏的一塌糊涂。

但论起智商来,李斯可不傻,大秦帝国到底是个什么样,这货心里门清。

长城军团是蒙氏家族一手打造出来的,都说赵高恨蒙家兄弟,难道李斯就不恨他们了?

此情此景此时,放长城军团入关平叛,万一真的围点打援成功,王离带着长城军团立下大功,秦二世当然不怕了,就问你,如果军团精锐回来请诛奸邪李斯,秦二世有什么理由庇护他?

李斯有个著名的老鼠哲学,老鼠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是想着跳船跑路,而不是跟你搞什么合舟共济的苦情戏。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推算,那么很容易就能看出巨鹿之战里的种种奇怪之处了。

首先,巨鹿之战里,王离的战法是围点打援,把赵王歇和张耳包围在巨鹿,然后放任赵王四处搬救兵,谁来打谁。

这个策略有问题吗?

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说是起义军,其实说白了都是一帮流寇,对付流寇,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最能打,带头的消灭了,展现出强大的武力,然后再实施仁义,安抚剩余的那些头头们,这是一种办法。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像曾国藩那样,玩结硬寨打呆仗,秦末不像后来的皇帝制度早已深入民心,打慢了,皇帝的权威就会荡然全无。

所以王离的策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时王离军势之强,张耳的好基友陈余心里可能最有数。

张耳被围在巨鹿城中,陈余在外面根本不敢增援,张耳手下的两名将军到陈余那里求了几千兵,试图冲一下,结果全军覆没。

长城军团是久经战阵的九原兵,是的,就是后来出猛人吕布的地方。

所以章邯军团只能做辅助工作,比如说搞一下粮道。

章邯手下的司马欣可是项家的老相好了,项梁的一条命都是他救的。

我之前说过,项梁之所以死,是由于章邯跟楚国贵族们勾兑了一下,阴死了项梁。

那么到了巨鹿之战里,情况逆转,章邯需要反过来阴一下长城军团。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位非常棒的文学家,但他既天真又不懂军事,否则也不会当了太史公公。

这场战斗从北上救赵大队伍出发就开始迷雾重重。

带队的宋义,吃着火锅唱着歌,一点都不慌,找各种理由去拖延时间,难道他真的有拖延症吗?

最后大统领宋义干脆用送自己儿子到齐国担任国相的借口,继续拖延。

当然,楚军辎重肯定不够,所以才有士卒饥寒生怨恨。

如果说宋义早就跟章邯有联络,这也不难猜,楚军在这里等章邯的信号呢。

很可惜,秦朝这时候又搞起了宫廷政变,章邯的上司李斯已经被抓起来下了大牢,跟外界根本没办法通消息。

于是章邯就在巨鹿磨磨蹭蹭,宋义在外围只好干瞪眼,这等秘密又不可能对别人说。

这时候范增看出厉害了。

如果让宋义继续在这里磨磨蹭蹭,士气磨光了不说,真要让九原兵一家伙干掉了巨鹿,围点打援大致成功,章邯在朝中没有人撑腰,掉转过头来真的全心全意帮王离,那么大家都要糟糕。

要改变局面,必须趁章邯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把击破长城军团,干掉最后一支真正愿意支持朝廷的部队。

于是范增用怀王名义,跟项羽联合起来,直接杀了宋义,夺过了军权。

章邯护卫的是王离的粮道,为此,还特别修了一个甬道。

但是很奇怪,以章邯军团后来整编过的武力,20万人,居然能放项羽方面,英布带着2万先行部队过来占领了甬道,还把甬道当成了自己的根据地,跟秦军打起了阵地战。

于是项羽就破釜沉舟的抢过来了。破釜沉舟以后,项羽跟王离打了九仗,最后才赢得了正常战役的胜利,时间都是一个月以后了。

倒霉催的王离,粮道被占,肯定是慌了神,军无粮自溃。

当然,项羽的核心八千子弟兵也是非常能打的,过来拼起命来,战斗力刚刚的。打到最后,王离战斗力越来越低。

本来围观的诸侯军一看,有顺风仗可打,于是一拥而上,连带巨鹿城里的赵军也冲出来了,里应外合,一起把长城军团给剿灭了,活捉了王离。

这时候章邯在哪里呢?照道理讲,他要是看到王离跟项羽决斗,带着20万人直接过来群殴,诸侯酱油军们敢来吗?巨鹿之战能败吗?

然而,章邯就那么一直围观,打外围,就是不过来,整整一个月时间,就在浪。

兵贵神速难道不知道?章邯不是傻子,章邯是太精了。

他派了司马欣到咸阳打探风声,还有啥好说的呢?老领导李斯死了,自己坑死了王离,还能回去吗?

章邯最后继续磨磨蹭蹭几个月,终于带着20万部队直接投降了。

这帮秦军是被主帅逼着投降的,私底下都在密谋串联准备暴动,于是项羽带着诸侯联军把他们给坑了。

项羽这个人,睚眦必报,心胸不够宽广,照道理说,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直接就是害死自己叔叔的凶手,干嘛不一把也坑了?

你要说投降了的贵族不杀,人家后来杀秦王子婴杀得干脆利落,人家可是根本没有得罪过你老项家,都老老实实的投降了,还不是照样不放过?

项羽是个恩怨心很重的人,这三位能当上关中三王,肯定不是靠着投降的功劳。

让项羽成就西楚霸王的威名,靠的是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后,项羽展示出强大又逆天的军事实力,让诸侯们吓得肝颤。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突然就拥有了如此权力,你以为他会怎样呢?

他不傻,知道诸侯们到底怕他什么?当然是武力!

所以项羽就必须像一把长期出鞘的宝剑一样,时刻要用武力恫吓威慑他们。

你知道的,长期处于恐惧之下,固然是有可能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太害怕了,还不如造反,否则这样生不如死,一条命捏在别人手上,太恐怖了。

后来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尊楚怀王为义帝,身边的亚父范增怎么想呢?

范增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可能做到无牵无挂吗?

他的牵挂太多,他扶起项羽,扶持楚怀王都有自己长远的打算,结果人家项羽来个一力降十会,你说范老头该怎么办?

在项羽,人家其实也很累,为了维持住霸王的霸气,让大伙继续颤栗,他就得长期保持强横的武力。

士兵都是人,人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楚人,所以注定了楚霸王是无法留在关中,他根基不稳,家里还有个楚怀王呢。

项羽北上收复了诸侯,当然要西入秦宫去找一笔丰厚的资产,好回去稳固自己的根基,当然,在关中进行残酷的劫掠,也并非是为了所谓的复仇,而是另有目的。

当初的怀王之约,另一路刘邦早就占据了关中,这让这对结义兄弟有了反目成仇的理由了,那么有些人就肯定要利用一下了。

(0)

相关推荐

  • 王离是王翦孙子王贲儿子,出身将门世家,为何在巨鹿之战不堪一击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廉颇.李牧一起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是白起之后秦国最杰出的将领,同时也是秦始皇灭亡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功劳最大的将领,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一起灭亡了东方六国中的五个国家,除了 ...

  • 中国古代四大猛将,没有一个是虚构的,个个武力爆表,力敌千军

    中国古代四大猛将,没有一个是虚构的,个个武力爆表,力敌千军 人类的历史与战争结伴而行,战争不仅是力量和技术的较量,更被文化观念所渗透.要想"金戈铁马气壮如虎",不仅需要政治.经济. ...

  • 秦朝即将灭亡的时候,秦人都去了哪里,为何没有秦人救国复国

    秦朝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成立于公元前770年,以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开始算起,到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关中,逼降了秦王子婴,秦朝才算正式灭亡,与此同时,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在巨鹿一战消灭了秦军 ...

  • 章邯是秦朝最后的顶梁柱,为何宁愿投靠项羽,却誓死不降刘邦?

    秦始皇去世后,注定了秦朝的灭亡,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在沙丘密谋篡位,拥立胡亥为帝,随后逼死了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一系列名将名臣,胡亥当皇帝的同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而章邯以一介文臣之身 ...

  • 连载:两汉四百年32

    四十.大汉政坛的三角关系 刘邦从一个布衣老百姓一路逆袭成为皇帝,靠的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功臣.诸侯王和外戚. 刘邦健在的时候,那三者都依附在皇帝身上,只能成为皇帝统治帝国的工具,修理起来,根本没有反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8

    三十六.天降皇位,砸中了刘恒 刘邦有八个儿子,最没有存在感的大约是代王刘恒. 吕后并非是丧心病狂的毒妇,除了刘如意以外,其他的儿子在早年间,都能带着自己的母亲就国. 刘恒和薄姬这对透明人母子,谁稀罕去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7

    三十五.诛灭诸吕的真相 我前面啰里啰嗦的讲了两天刘与吕共天下的法统,并非是无聊瞎扯. 要知道,权力的背后是统治的合法性,如果吕后大搞刘与吕共天下,并且用它来控制舆论长达八年,那么在长期洗脑之下,是不是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2

    其实吕后接班的时候,手里等于是拿到一个令人头疼的烂摊子. 只有说书唱戏的人才会喊天下太平. 孤儿寡妇的,对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功臣,你要是敢懈怠,少不得人家就要把心思打上门来,不信吗? 当初刘邦健在的时候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1

    二十七.刘邦之死 其实这不叫玄学,很多人在面临死亡重大灾难的时候,往往都有预感. 刘邦显然是个感应灵敏的人,历史上上记载,他曾多次在面临危险时突生警觉,躲过一难,比如说面对女婿手下人的刺杀. 所以像刘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9

    二十五.汉初三杰 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还是非常喜爱带着一起造反的老兄弟们喝酒,<史记>里说,某次皇帝喝得得意了,问群臣:你们看,我为啥能战胜项羽当皇帝呢? 皇帝既然这么问,臣子们肯定是马屁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8

    二十四.无为而治 汉代的故事早就被人讲得烂熟了,特别是开国这段历史,以致于写起来甚至都能让人沮丧,动不动就陷入到洗稿的嫌疑里. 所以我的连载只好另辟蹊径,没那么多故事. 在<史记 曹相国世家&g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7

    二十二.白马盟誓 汉初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叫白马盟誓,据说当年刘邦跟功臣们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能封侯,若违此誓,天下共击之. 这是一件大事,照道理,<史记>.<汉书>都应该收录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6

    二十一.长安和洛阳,仅仅是国都那么简单吗? 等到项羽被杀以后,汉王已经成了天下实际上的共主. 这位BOSS上位,第一时间就是给韩信搞拆迁--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搬迁之前,先把齐地的军队给没收了. 不过这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5

    二十.杀死楚霸王 我小时候很喜欢李清照,她为项羽写过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孩子总能被悲剧英雄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大人知道,哪里有什么悲情英雄,都是自己作的! 当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