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高雅端庄的她,是林徽因的弟子,更是韧性十足的敦煌女儿

作者:山佳
台湾女演员中,特欣赏吴倩莲与刘若英,尤其前者在影片《饮食男女》中的扮相,总是念念不忘,那么洒脱,那么飒爽,也许这就叫合眼缘吧,看着就是舒服。后来才知道,带她俩成长的老师,则是张艾嘉,怪不得呢,其来有自。
而在民国才女中,论才情,论容貌,论品位,林徽因若称第二,没人敢为第一。只可惜,在她51岁时,英年早逝。好在今天的女主常沙娜,则是林徽因的女弟子。
今年已90高龄的她,依然高雅端庄,仿佛依稀看到了林徽因的影子……
01
1931年,常沙娜出生在法国。她老爸常书鸿,就是后来有着“敦煌保护神”之称的常书鸿。
在法国,在学习绘画的中国留学生中,常书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以状元身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并成为油画大师劳朗斯的高徒。
沙娜老妈陈芝秀,则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班学习。刻苦钻研的她,很有灵性,也是奖学金的获得者。
沙娜的出生,让这个三口之家,充满了温馨与和睦。常氏夫妇待人热情,再加上女主人一手上佳的厨艺,以致于常宅俨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法国之家”。而沙娜,就是其中的小公主。
夫唱妇随,假以时日,常书鸿应在法国画坛上大放异彩。但命运之神,从来不按常理出牌。1936年的一天,常书鸿偶然在书摊上,发现了《敦煌图录》。从此,他得知,在自己的祖国,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在吸引着他,那就是敦煌的千佛洞,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即便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了数千年,但其表现手法与技巧,在书鸿看来,仍是十分前卫与现代。
就这样,一次不平凡的相遇,改变了常书鸿的生命轨迹,他决定回国,去敦煌。而妻子陈芝秀,还有一年才能毕业,因此她带着女儿沙娜留在了法国。
02
1937年,沙娜跟着母亲一同回到祖国。那一年,她六岁。在回国前夕,沙娜总能看到老妈买了很多装饰房间的床品、物品,她不明所以。
妈妈告诉她,爸爸现任北平艺专的教授,分到了一个四合院,而买下的这些物品,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家更舒适、美丽。
人算不如天算,“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将一切既定的计划统统打破。想在北平四合院中,装饰、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家,已成泡影。逃亡,成为沙娜一家三口的主旋律。
1941年,常家终于在重庆安顿下来。随后,弟弟嘉陵的出生,使这个三口之家变成四人世界。
而老爸常书鸿,1942年被任命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的副主任。
1943年,沙娜来到了敦煌的地界。敦煌地处西北边陲,而在戈壁滩中的莫高窟,则是距离敦煌县城五十里外的孤僻之地。
没想到,在莫高窟的第一顿晚餐,足足给了沙娜一个下马威,面前就是一碗面,一罐盐,还有一瓶醋。
“爸爸,有菜吗?”
“今天来不及了,就这样吧,明天请你们吃涮羊肉。”
那顿晚餐,永远刻在了沙娜的脑海中。看着老爸无奈的神情,她心里酸酸的,觉得老爸好可怜,这么恶劣的环境,除了工作,他既要劝慰这个,又要疏导那个,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太重。
03
莫高窟,艰苦的环境对一般人而言,实在难以想象。这里,与城市隔绝,日久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异常孤独。
每当常书鸿工作不顺,每当陈芝秀思念家乡的亲人,两人间总会因各种理由,不断争吵。
有次,陈芝秀提出,她带着两个孩子回杭州生活。而书鸿一言九鼎,一家人就得在一起,不能分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芝秀心中充满了苦闷。1945年夏,她决定不辞而别。到达兰州后,她登报,与常书鸿离婚。
沙娜与弟弟嘉陵,得知妈妈离开的消息,抱头痛哭,既是替自己伤心,也是为爸爸难过。懂事的沙娜,也没忘记劝解自己的老爸:“爸爸说什么,我都一定听。”
那时的沙娜,只有14岁,正在酒泉的河西中学上学,是一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女生。
家庭的突然变故,令沙娜转学回到敦煌中学,除考试时回到学校,其他时间,她成了常家的女主人。她既要学着照顾忙于工作的爸爸,还要安抚幼小的弟弟。
沙娜按照妈妈在时一样,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董希文是常书鸿的弟子,他的妻子张琳英,沙娜喊她张姐姐。张姐姐教沙娜怎样做饼干,调剂一家人的口味;还教她如何给弟弟做衣服,如何做得合身又得体。都说长姐为母,对弟弟嘉陵而言,沙娜既是姐姐,还是母亲的角色。
老爸常书鸿,关心女儿的学业,他为千金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课程。除做家务外,沙娜每天要坚持练字,朗读法语,还要跟随研究所父亲为她指定的老师,学习西方美术史,还有中国美术史,但她最爱做的,还是临摹壁画。
常书鸿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保护壁画,临摹一律采用对临的方法,不许上墙拓稿。甩以除了用现成的稿子,都用打格对临的办法来学习。
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沙娜练就了她艺术上的童子功。
老爸常书鸿,可是法国留学生,专业出身,他一有空,就来指导千金沙娜,用中心线找构图关系,人物比例,还要把握人物特征……虽然对临难度大,但迫使自己把眼睛练得很准,提高了造型能力。这样,沙娜学习素描的基本功,就从临摹壁画开始,绘画基础就这样打了下来。
沙娜将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窟的重点壁画,全都临摹了一遍,从中准确把握了历代壁画的时代风格,理解其内容与形式、民族传统与西域影响的关系。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沙娜继续着她不是正规科班教育的学业。
吕斯百,是常书鸿留学法国时的好友。此时的他,身在南京,沙娜就常常与吕叔叔通信,并把学习、临摹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也就是说,吕叔叔协助老友常书鸿一同教育沙娜。
可以说,沙娜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好心人的照顾与帮助。
0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本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国家所有,可如今却面临被取消的结局,这是常书鸿不愿看到的。
为了宣传莫高窟的重要性,于是在1946年,常氏父女在兰州举行了“常书鸿父女画展”,里面有沙娜临摹壁画的一些习作,这是沙娜第一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正巧,在甘肃任教的美国人叶丽华,也看了画展。她很欣赏沙娜的才华,主动提出她可以资助沙娜留学美国。
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对其好意,常书鸿只好敷衍地答了一句“三年之后吧”。
谁知,三年后,叶丽华真是执着地找到了常书鸿,依然提出要资助沙娜出国深造。
经与老友吕斯百商议后,常书鸿接受了此建议。他亲自为女儿找来一个小皮箱,并一笔一划写上“常沙娜”三个字。
常书鸿与儿子嘉陵,一同来到南京,送沙娜上了飞机。弟弟舍不得姐姐,一遍遍“姐姐、姐姐”地叫着。沙娜也很难受,在飞机上大哭了一场。
叶丽华安排沙娜,进入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附属的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在这里,她不仅知道了中国有壁画,而且世界各国都有自己艺术的文明。从此,一扇通往世界艺术殿堂的大门,为沙娜打开了。
正常情况下,沙娜应在美国学习四年,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
令她归心似箭。
沙娜为赚到回家的船票,每天晚上去陶瓷场打工,三百美金到手后,她就买了一张三等舱船票。1950年12月,启程回国。
05
回国后,沙娜协助老爸常书鸿,筹备敦煌文物展览。展览设在午门,而来观看展览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由沙娜陪同。
林徽因,十分欣赏沙娜的临摹作品,她询问了沙娜在敦煌及在美国学习的情况后,当即拍板,请沙娜来清华大学营建系当她的助教。
那一年,沙娜20岁,就成了林徽因的女弟子。
本来,常书鸿想让千金去中央美院学习壁画。没想到,半路出了个程咬金,而且还是老友梁思成的夫人。当然,女儿能为才学品貌俱佳的林徽因当助教,也是神来之笔,天大的好消息。从此,沙娜留在了北京。
在沙娜眼中,林徽因太了不起了,虽然病体缠身,但思路特别敏捷。她一眼就发现景泰蓝的问题所在,于是在其指导下,沙娜将敦煌图案,大胆融入景泰蓝设计之中。从此,敦煌图样在设计中得到新生。从此,沙娜也奠定了后半生走装饰艺术的道路。
1958年,沙娜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设计天顶装饰,受敦煌壁画里藻井图案启发,她在天顶正中设计了一朵唐代风格的、由花瓣构成的圆形浮雕大花。如今,这朵来自敦煌的花,依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顶上熠熠生辉。
回想当年,沙娜说,那是我的幸运。我没想到,我老爸也没想到,全国送展的方案有几十个,最后选来选去,用了我那个敦煌元素的图案。
06
从沙娜的经历看,出生在法国,受教于美国,工作在高校,也算幸运之星。但想到当年的她,常家主妇、姐姐一肩挑,也是韧性十足。没错,沙娜继承了父亲的坚韧,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她都能游刃有余。
文革期间,她下放河北农村。割稻子归来,同事们累得直不起腰来,沙娜却放下镰刀就去挑水,洗衣服。她的衣服,每天都要换,不管多忙多累。
别人挑水,压得呲牙咧嘴。而沙娜总是挑上满满两大桶水,腰板挺得直直的,一路小跑,带劲儿的很。
谁能想到,长相洋气的沙娜,竟有挑水这功夫?
优雅端庄的沙娜,其夫君又是何人呢?沙娜有过两次婚姻,22岁,她经历了第一次婚姻,却以一纸离婚协议,草草收场。
十年后,沙娜嫁与日文翻译崔泰山。婚前约定:一不生孩子,二不做饭,三全身心投入各自的工作。
计划没有变化快,风雨如晦的日子,让沙娜遍尝苦涩。等到1977年,在她46岁“高龄”时,她生下公子冬晖。一家三口,幸福满满。
但在公子13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从此,沙娜与儿子相依为命。如今,长大成人的冬晖,已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下属建筑学院的负责人。
谈及父亲,作为敦煌的保护神,扎根莫高窟近四十年,在沙娜心中,父亲太了不起了,越老越觉得他不容易。
而对沙娜本人而言,在艺术之路上,她似乎受到了命运的垂青,得到老爸常书鸿的指导,并受到叶丽华及林徽因等贵人的赏识;但在人生之路上,挫折与伤痛,并没有轻易放过她。沙娜倒是坦然面对,什么都是辩证的。
生命不息,跋涉不止,这是常书鸿挂在嘴边,也是沙娜牢记在心中的话。人到七十古来稀,如今,沙娜也是九十岁的老人了,她也坚持能做的事,还要继续做下去,不在乎苦乐什么的,该做的就做。
生命不息,跋涉不止,新年开局,送给读到的每个人,深深的祝福。
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三毛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90岁高龄,永远的“敦煌少女”,林徽因弟子——常沙娜

    她21岁时 以敦煌图案为基本形式 设计出新中国第一块丝巾国礼 她还先后参加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建筑装饰 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设计 她就是常沙娜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唯一健在的女弟子,艺术设计教 ...

  • 走进敦煌“保护神”常书鸿

    "我的名字不只是一个称谓,它还是一种隐喻和暗示,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一生." --常沙娜 里昂美丽的索恩河 <沙娜像> 常书鸿 1935 46×38cm 油画 复制 ...

  • “我这一辈子什么都经历了,但_________”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本书,常沙娜就是一部长篇传奇." 只要简单回顾一下这位"敦煌的女儿"的人生,就会知道这句话所言不虚: 她出生于法国,父亲常书鸿是著名画家,也 ...

  • 林徽因4个姑姑的合影曝光,美丽端庄,很是好看!

    一直以来,都未曾发现林徽因几个姑姑的照片.只知道她有5个姑姑,有1个早亡.这次有小伙伴在<卓以玉传>中看到了有关林徽因4个姑姑的合影,所以分享给大家. 林徽因有5个姑姑,大姑名叫林泽民,是 ...

  • 从林徽因让常沙娜画一只与毕加索不同的鸽子说起… | 衣尚中国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飞天:如何从壁画配角成为万众所爱?>这篇其实原本有个尾巴,评论区也有人指出来,最后被我以字数原因给砍掉了,就是大名鼎鼎的舞剧--<丝路花雨>. < ...

  • 鲁迅看不惯她,张爱玲讽刺她,林徽因挖苦她,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民国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在这种血与火的烙印下,各文化间不断冲突,也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一种&qu ...

  • 西湖名人故事---西湖边的林徽因

    钱塘自古繁华,西湖素来风雅.西湖多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文墨笔迹众多,显露的才情也是随处可见, 有才子当然也少不了佳人,到杭州西湖游玩一定留意过这个镂空的女子像,她就是中国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 ...

  • 梁再冰:我的妈妈林徽因

    我的妈妈林徽因 梁再冰 四川气候潮湿,冬季常阴雨绵绵,夏季酷热,对父亲和母亲的身体都很不利.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 ...

  • 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

    <平郊建筑杂录>是梁思成.林徽因(时名徽音)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二人对北京郊区卧佛寺.法海寺和杏子口佛龛等古迹的考察.感发于建筑之美,梁先生 ...

  • 真实的林徽因

    真实的林徽因

  •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真的美吗?看完这组老照片,你就知道了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可以说是那种从小美到大的人,在当年的那个年代才叫做惊艳.那么,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究竟有多美,看完这组老照片,你就知道了.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真的颇有名气,丝毫不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