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体悟 | 读楼宇烈先生《体悟力》

近代工业兴起以来,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越来越大。机器的声响和火车的轰鸣,响彻世界的各个角落。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应接不暇的信息,使现代人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福利,也使社会生活充满了时代气息,然而嘈杂的声响和炫目的光彩,同样也会使很多现代人的心灵迷失于其中。

《吕氏春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上万人操弓同射一个箭靶,箭靶肯定会被射中;以纷繁的万物来戕害生命,生命肯定会受到伤害;假如懂得利用万物来养护生命,那生命也会因滋养而得到成长。

《吕氏春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物化”还是“化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化的核心议题,然而在一个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体系之内,这个主题却难以占有一席之地,其相关内容在学科的划分中也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成为一种纯粹认知的对象,而失去与自身生命的直接关联。

新近出版的《体悟力:楼宇烈的北大哲学课》一书,是八十七岁的楼宇烈先生写给大众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普及读物。楼先生以“体悟力”一词作为本书的名字,应该有其独到的用意。

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说法,已经越来越难以用于辨认中国文化的特征,因为假如我们说中国文化的特征是知行合一,难道西方人提倡知行分离吗?虽然柏拉图一脉的理念论者带有某种知行相分的气质,但亚里士多德还是比较重视从观察中获取知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更毫无疑问是提倡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然而,我们很难说近代科学是体悟式的。

体悟是以生命为前提的,并以自我的生命为核心,体悟在学习中与生命的全面成长是息息相关的。《荀子·劝学》里有一句话对体悟做出了很好描述:“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而没有体悟的学习,则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把从外学得的东西内化于身心,在精神中形成一种明晰的觉察,于是能对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内构成心中的准则,对外则体现为言行举止的恰当得体。

《荀子新注》,楼宇烈校注

这样的体悟式的学习,既让人得以调节身以达到心内在的和谐,又以适当的言行让自我与他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因为生命的本然状态就是和谐,而人在后天会受环境以及他人的无序影响,这其中所形成的很多想法和行为,却未必全面,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片面以及盲目夸大的成分,使得部分上的强势追求压倒了整体的和谐运行,从而导致病态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庄子·天地》中说:“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内在的身心和谐,以及人与外在的他者、他物、天地之间的和谐,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去指导行动来实现的,而是以顺从生命整体的和谐运行来达成的,而生命的复杂性,是经验归纳和理性推理所难以穷极的,体悟才是贯通于整体和谐的必要途径,亦即所谓“通于一而万事毕”。

朵云轩木版水印傅抱石《一望大江开》

在体悟的视角下,“知行合一”和“实践精神”等观念就有了更贴近中国文化特征的理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教育,从 “洒扫、应对、进退”的讲究开始到节欲修身、敦礼明伦的培养,再到引领风气的君子品格的形成,都与现在学校的教育大相径庭,而核心的问题在于思想背景和思维方式中的差异。

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切认识和情感的基础,然而现代教育往往片面地强调物与物之间所谓的“客观关系”,从而抛弃对心物关系的考察,殊不知任何对物物关系的认知,都必然以心物关系为前提。而心物之间,还夹着一个身体,无论是知,还是行,都以身体为必然途径,所以《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为了更好地体悟,而体悟又反过来助于修身,两者相辅相成,由此构成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译注

在一个新的话语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往往受到某些人的诟病。思想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根本性的分歧,无论多么生动的语言,都难以在这种分歧之间架起完全有效的沟通桥梁,因为任何语言本身不具有超越性,必然都会先在地从属于某个思想背景和思维方式。

楼宇烈先生帮助大家分辨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并讲解很多现代人不太容易理解的一些传统观念,以便让人对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所领悟,比如如何理解爱情与亲情、道与德、礼与法、忠与孝、知与行、道与艺、言与意、人与己、适性与逍遥、名教与自然……

楼先生着重拿出中医和艺术来进行论述,也总结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维底蕴:“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为什么“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为什么“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为什么人们丧失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楼先生一直都以不懈的思索在课堂内外讲解着中国文化的本义,以应对时代转变带来的偏见和误解。若是能细细地体悟《体悟力》中的内容,也许就能发现,在近代的思辨中产生的事实和价值、心与物等难以弥合的二元分裂,其实都安然地统一于生命的体悟之中。

(本文原载《中国科学报》 2021年1月14日第7版书评)

本书是楼宇烈教授六十余年思想精华,来自北京大学火爆的中国哲学大课堂。哲学给人的印象是艰深难懂的,但是经过楼宇烈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解,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变得亲切灵动。楼先生醍醐灌顶式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培养大众的哲学思维方式,构筑中国哲学的宽广知识体系。本书是大众学习中国哲学的必读佳作。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0)

相关推荐

  • 子孙保之,保什么?

    读完此文,人生尽通透.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经典,就是要将道理融入生命,哲学化为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西方哲学不要求哲学家言行一致,东方的文化要求必须知行合一,"用你的行为来表达你的思想& ...

  • 【转】楼宇烈:继承传统文化重在实践,《弟子规》倒背如流没用

    "人文的核心就是自觉自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和最重要的特征."4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传馆馆长楼宇烈先生在嫏嬛书房举办的中华文传大讲堂上如是 ...

  • 文化自信需要几代人来“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迈向伟大复兴,大国博弈遭遇世纪大疫,中国人该如何自处?如何与世界互动?中国传统文化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近日,笔者与友人拜访了中国哲学大家.87岁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 叩开楼 ...

  • 北大教授楼宇烈讲:中医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楼宇烈(1934-),男,浙江嵊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整体关联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 ...

  • 在天地间卓然自立——读楼宇烈著《中国的人文信仰》

    <中国的人文信仰> 楼宇烈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位倔强的老人,苦心孤诣地撰写了一部著作,向世人介绍了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

  • 楼宇烈 |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现代人对中 ...

  • 一般人不会懂!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一般人不会懂!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 ​楼宇烈:读帛书《系辞》杂记

    内容提要:从帛书<易传>与通行各本<系辞>的比较来看,现通行各本基本上是在帛书<系辞>基础上整编而成的.帛书本与通行本之间有许多异文,大多属异体字.声义通假字或错字 ...

  • 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楼宇烈 (教授)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中医被古人称为&qu ...

  • 北大教授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治病在“方”不在“药”!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2011年 <瞭望东方周刊>兰溪访谈的实录  责编:木木  商务与投稿微信:FHzhongyi 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 ...

  • 楼宇烈 :读帛书《系辞》杂记

    ▲汉文帝初年的抄本帛书<周易>,全篇用很有规律的汉隶抄写而成,其中虽偶或残存着一些篆书的结构,但其隶书的点.横.波.磔已相当成熟和规范. 内容提要:从帛书<易传>与通行各本&l ...

  • 关注生命,让学生在作文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说思考是人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应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导学生去思考,甚至是去做一个"痛苦的思考者": ...

  • 我读《资治通鉴》体悟的那些“人性”札记

    "细节里有魔鬼",阅读<资治通鉴>应该从细节去还原"历史场景". 甚至当事人内心状态,体会"人性要素"在处事中的妙用. 今日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