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

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

张丹

芷江特殊教育学校

一、主题与背景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培智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没有及时关注或者学生个体原因,使得上课离座、尖叫、拍桌子、与他人打闹的行为经常发生,严重困扰着教师的教学。启智三班的课堂常规不太好,存在很多问题行为,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目标达成度很低,所以特针对学生的在集体教学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先是进行了一个常态课的评析,再进行了一个评析后改进的观摩课,通过这样一个评研的活动,掌握了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二、情景描述

第一堂常态课:由谢妙玲授课的语文《积木》一课,本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模型积木,词语图片、ppt;教学目标是:认读词语“积木”、“房屋”、“汽车”,朗读课文内容“ 我们一起玩积木,我搭房屋,我搭汽车;本节课学生问题行为比较多,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于喜欢绿色的积木而老师随机发的积木,引发了尖叫、离座抢积木的行为;老师在讲解、提问时的时候学生发生拍桌子、与学生打闹;尖叫、离座邓行为;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搭积木操作的时候发生打闹、拍桌子、尖叫等行为。

第二堂观摩课:由谢妙玲授课的语文《积木》一课,本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学具、模型积木、图卡、ppt;教学目标是:认读词语“积木”、“房屋”、“汽车”,朗读课文内容“ 我们一起玩积木,我搭房屋,我搭汽车;本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学具操作,拍桌子、尖叫、打闹的行为较少,部分学生伴有离座行为。

三、问题探究

1.常态课中学生发生了哪些问题行为?

在分发积木时由于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积木,学生发生尖叫、离座的行为;在老师讲解时,学生发生打闹、尖叫、拍桌子的问题行为;在进行提问时,学生发生离座的行为;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发生拍桌子、尖叫的行为。

2.在评析过后的观摩课中面对这些问题行为要怎么做?

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讨论,分析前因后果,究其缘由为什么会发生这个行为并制定干预此行为的相关策略。针对A同学因为没拿到自己喜欢颜色的积木而尖叫,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喜好,在分发积木时应该询问你喜欢那个颜色?自己拿一拿,而不是随机分发;或者是请他表达我要什么颜色的积木而不是用尖叫来获得喜欢的积木。针对经常离座的行为,进行行为约定,如果没有离座会得到什么?离座了会有怎样的后果?让他明白这个因果关系。针对在讲解时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尖叫、拍桌子的行为的学生,他可能是因为没事情可做,为了获得关注,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布置任务,制作学具,让学生有事情可做,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在进行提问时,别的学生会觉得无事可做,所以产生问题行为,那么我们可以请学生在讲台上操作,其他学生在桌子上操作,这也说明了为每一个学生制作学具的重要性。

四、评析与反思

通过第一次教学后的一个评研活动,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干预的措施,第二次的根据给出了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了学生的问题行为,使得课堂的参与度以及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学生的问题行为较之前少了很多。

1.制作学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培智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如果让他长时间跟着老师黑板上、课件上的演示,学生很难完成,在这演示的过程中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再到尖叫甚至打闹的问题行为。如果给每个学生一个学具或作操作板,让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跟着老师的指导语进行操作,有效的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2.分层教学,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有的学生不参与课堂,可能是由于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他发生这个问题行为是为了获得关注,那我们的老师就要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参与课堂,而不是只关注太难,他为了逃避这个任务也会发生问题行为;所有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有效的避免学生的问题行为,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建立强化机制,让学生遵守班级常规

有的学生发生问题行为很频繁,甚至已经成为了习惯,可能是他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不适当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建立班级常规以及强化机制,来约束他的行为,让他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奖励,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惩罚,从而规范学生的问题行为,改善学生的问题行为。

4.建立正确的沟通、表达方式

有的学生沟通、表达方式不适当,他需要得到这个东西时不时通过语言表达:我要什么,而是通过不适当的语言表达尖叫或者通过打人。这就是学生因为不会正确的表达而发生问题行为,所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沟通、表达方式是预防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关键。

学生的问题行为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要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有效的控制好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前因,在问题行为发生时及时给一个适当的处理,或者就学生问题行为发生后给予一个正向的反馈。相信只要老师做好了预防并给予了正向的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