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背雨踉跄跑
时已是暮春,气温却有紧肉的寒凉。一身短衫单衣从车里钻出,冷风扑面,清冷倾刻裹紧身子,逼出寒噤,几点雨打在我的光头上、脸上,不禁仰头看天,天死死板着脸,很明显,这是要给人颜色的意思。这些天暖惯了,我确有退回车内避风躲雨的冲动。
要么跑起来取暖,要么退回车内。
跑圈有句话我以为并不经典:该退缩的时候要有退出的勇气。
要不要退缩自己当然可以选择,如果身体受不了,及时原谅自己毅然退出确实需要勇气,善待自己放过自己与逆境和解也是智慧。但任何时候,退就是逃兵,就是失败,给逃兵给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心安理得地蜗居在温软脆弱的呵护中,舒服的代价是与刚强无缘。
我的性格是:必须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各种不同的、尤其是极端的环境中淬火。
跑起来。
彩虹跑道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泛着天光。光则溜,湿就滑。保持舒适的速度踏实每一步才能跑更久、跑更远。
世间的事当然都有一个度,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正常情况下,关于这个度,不是不足,就是过火。以人本能的惰性,不足的情况很普遍,而于我这类不原谅自己又特喜欢较劲的人来说,很可能容易过份。锻练身体这种事,原本是为了使身体强壮,如果反而伤害了身体,这种愚蠢当然同样不可原谅。
我的原则是:以身体受得了、无伤无疼痛为度,适当触碰耐力底线,以使身体受到磨炼。
我的节奏是:一个星期不少于四次跑步,每次不少于五公里,每星期跑一个半马,每月跑一个全马。
尽量隔日一跑,风雨无阻。让身体与自然作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最好融入自然。
环境极端,身体许可,适当试探性触碰底线。因此,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逐步跨越了如下极限: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50公里越野跑、60公里越野跑、100公里超级马拉松。
我以为,以我的年龄,可以不必再为难自己继续加码了。保持这个节奏,偶尔触碰一下如上任何一个跑步极限,是适度打磨身体、磨炼意志的必须。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自以为智慧的好习惯:只要不要命,遇啥吃啥,不挑食,不讲条件,爽快干下去。
除了战胜自己的座右铭,我还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敲打我的孩子们和学生:这个社会压根就不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别动不动矫情。
这样的心态,极方便与一切状况作畅快的沟通。
今天不错啊。北风呼啸,路两边的树林嗖嗖发出沉闷的轰鸣,一些建筑物的罅隙被吹出尖锐的哨音,那些独立于海边大树小树被风捋直了枝叶,长发飘飘般前仰后合,海上白浪滔天。雨点如豆,打在头上脸上咚咚咚啪啪啪能感受到风给雨点加速助力的劲道和力度,在如此惊心动魄的环境中逆风奔跑,风的阻力虽然明显,但这景致于我是莫大的慰藉。
《诗经》有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间风雨交加,木有鸡鸣,却有涛声。若于云端俯瞰,浩天阔地,彩虹跑道一如彩带飘舞在绿色丰盈的海岸,有个光头在上面孤独地奔跑⋯⋯
其实,逆风跑步有平常阳光明媚、风平浪静难得的好:不容易躁热,不容易出汗。正确的跑步姿势是身体适当前倾,有风的情况下这种前倾刚好抵销逆风的力度。在耳边呼呼风声中,借着逆风的推阻,双腿双臂做不勉强不费力不慌不忙的运动,忘记时间,忘记脚下的路程,让身体配合时间去完成多少是多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跑步最适合思考。他每天跑步10公里,他的许多小说都是在跑步中构思的。他认为,跑步过程中,人的智慧活动非常活跃而有效。我深以为然。
在跑步中思考,大脑通常更清醒更理性更活跃,尤其,忘掉的,不仅是跑步,还有自我。那是灵魂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飞奔。虽不能自比大师,但事实是,我的许多文章也是在跑步中构思的,一篇千字文,在跑步拉伸后,仅需一个多小时就能一气呵成。
跑步APP报13公里时,我折返。
从逆风变顺风,身体瞬间有再脱了一件衣服的轻松,基本上感受不到风力。失去推力的前胸一时半会竟有些不适应。
确实疲劳,因此更能感觉到顺风的轻松。
身上早已湿透了,有雨水有汗水,头上脸上擦不擦都一样,早已经感觉不到雨水的冰凉了。唯一明确的感觉是:湿。
脚下偶有溜滑。这多般是步幅跨的太大脚步跳的太高。顺风之下阻力变小速度会自然会快一点,跑久后身体会有醉酒般不由自主的机械运动,不加控制就有可能摔跤。
逆风更稳因为更小心,顺风易摔因为太轻松。这当中的哲理也只有在经历漫长的奔跑之后才能深刻感受到。
调整步幅,放慢脚步,尤其,抬脚不可太高,最好是那种脚在地面平行移动的感觉。
雨点打在后背打在后脑勺上挺好,背雨的感觉是:天在帮我洗汗。
今天跑得不多,跑完半程马拉松就打住了。奇怪的是,我结束跑步了,风虽然仍然很大,雨却住了,好像这雨就是在陪我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