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发布《诗钟通则》(试行)

按:《诗钟通则(修订稿)》应用于中华诗钟每日一题及各种赛事中,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吸取以往各地制定的各式诗钟规则(通则)合理成分,认真听取了各会员诗钟社的意见,与诗钟界专家进行探讨交流,结合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诗钟规则的论述,形成了《诗钟通则(试行)》,经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第一次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并报请中国楹联学会批准,现予以发布。

诗钟通则(试行)

诗钟是一种高雅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以文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为基础,表现为字句定数、语音依律、体式归类、格目分明、对仗修辞、词意新巧的一种独特文体。诗钟从游戏诗学中而来,因起始是限在燃一段香的时间里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而得名。诗钟以“联”为基本单位。她体现斗巧、斗捷、斗博而限时创作,融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性、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身,锤炼技艺的极致和境界的雅致,反映个人的思想和文学美感、社会情态及时事观感。折枝诗、羊角对、鏖诗、战诗、阄诗、改诗、诗唱、七碎、十四字诗、分曹偶句等,都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诗钟不同体式的称谓。

第一条  字句定数

诗钟一联由上下句组成,每句7字,共14个字。(每句5字诗钟形式己淘汰,骈体诗钟己演化不再载录。)

第二条  语音依律

一、平仄依古韵(平、上、去,入)区分,参照《平水韵》用字。

二、平仄安排。上句尾仄收,下句尾平收。分为正格、别格各两种,如下图所示( ○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

(一)正格

1.

⊙○⊙●○○●

⊙●○○●●○

2.

⊙●⊙○○●●

⊙○⊙●●○○

(二)别格

1.

⊙○⊙●●○●

⊙●⊙○○●○

2.

⊙●○○●○●

⊙○⊙●●○○

第三条  体式归类

诗钟有一定的体式,归为四大类:嵌字体、合咏体、分咏体、笼纱体。

一、嵌字体

嵌字体又称嵌珠体、折枝诗。她要求把限定的字即题字,分嵌上下句的指定位置,因所嵌位置不同,又有不同的格目。题字随机而取,平仄依律而定,通常不自然成对。

二、合咏体

上下两句分别从咏题意的特性等入手,形成对仗表达主题。出题者可加以某种限制,如:限不嵌某字,或者限嵌某字等等,依据出题条件进行合咏。

三、分咏体

按题目的规定,上下句分别咏两件互不相干的人或事物。

四、笼纱体

笼纱体有双暗嵌与明暗分嵌两种,前者称“笼纱格”,后者称“晦明格”。

1.笼纱格。笼纱格的题目为两个字,要求句中不出现题字,通过指代、借代、歇后、剪裁的方法,隐约显现题字,做到“此中有字,呼之欲出”,犹如谜面影射谜底一样。笼纱格并非分咏题字,而是题字暗嵌。

2.晦明格又称柳暗花明格。把两个题字分嵌一联两句中,一明一暗相映成趣。任选一题字作明嵌或暗嵌,上下联均可,所嵌位置不限。

第四条  格目分明

诗钟嵌字有相对固定的格目,是嵌字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范。

一、嵌两字格

1.常用格。嵌字体以俗称一至七唱为常用,雅称以动物身体部位对应嵌字位。

(1)一唱,凤顶格又称鹤顶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第一字。

(2)二唱,燕颔格又称凫颈格。将两个题字分别嵌于上下句第二字。

(3)三唱,鸢肩格又称鸳肩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第三字。

(4)四唱,蜂腰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第四字。

(5)五唱,鹤膝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第五字。

(6)六唱,凫胫格又称鹭胫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第六字。

(7)七唱,雁足格又称鱼尾格、坐脚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第七字。

(8)比翼格也称双飞格亦称为登楼格。将两个题字嵌入上下句相同位置,依次从一唱直至七唱(即下楼格)或依次从七唱直至一唱(即上楼格)得诗钟七联一组。若只要求此格一联,则一至七唱任选其一。

(9)嵌字体有时加某种限制:如句中必须另有某字,曰得某字;若不允许有某字,曰避某字等。

2.魁斗格又称玉盒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上句首字和下句末字。

3.蝉联格又称蝉连格、连理格。将两个题字嵌于上句尾和下句首。

4.辘轳格。将两个题字分别嵌于上下句,下句嵌字低于上句一位。通常辘轳格会在题目中标出具体位置。如上句嵌于第一字位,下句必嵌于第二字。称之为“一二辘轳”,以此类推为二三辘轳、三四辘轳、四五辘轳、五六辘轳、六七辘轳。“三四辘轳”最常见。若六组辘轳题遍,则合称“组合辘轳”。

5.卷帘格。卷帘格似谜格。将两个题字分别嵌于上下句,上句嵌字位相对低于下句一位。此格与辘轳格呈相反形状。最常见为“五四卷帘格”即上句嵌第五字位,下句嵌第四字位。

6.鹭拳格亦称云泥格。将两个题字分嵌上下句的二六位,要求不对、不归边。

二、嵌3字格

将三个题字分别嵌于上下句中,通常有:

1.鸿爪格亦称弯弓格。取三个题字,分嵌于上下句,不得相连、相对、归边,当两句上下两行(或左右两列)并排时,其连线成不规则三角形。

2.勾股格。取三个题字,先定两字嵌于上下句相同位置,余下一字再与其中一字同边而不同嵌首尾,当两句上下(或左右)并排时,三字连线成直角三角形。

3.汤网格。取三个题字,分嵌两句首尾之三,余一角不嵌。

4,鼎足格,又称鼎峙格。取三个题字,一字嵌一句之中(非首尾),两字嵌另一句上,当两句上下两行(或左右两列)并排三字连线成等腰三角形。分大鼎足和小鼎足两种 :

(1)大鼎足(峙)。题取三字,一字嵌在一句的第四字,两字嵌在另一句的首尾,当两句上下两行(或左右两列)并排时,三字连线形成最大的等腰三角形。

(2)小鼎足(峙)。即除大鼎足外,其中两字同边不连(允许有一字嵌在首或尾),当两句上下两行(或左右两列)并排时,与第三个字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三、嵌4字格

1.双钩格亦称香囊格。取四个题字,分别嵌为上下两句首尾。

2.垂珠格亦名睡蛛格。取四个题字,重新组合,两字相连相对,分嵌于上下句。

3.四皓格即四字碎锦格。以四字成语或词组命题,将四个题字,随意分嵌。应不连、不对、不归边,越碎越好。

4.秋千格。将四个题字分嵌于上句首位和第六字位,下句第二字位和末位。反之亦可,将四个题字分嵌于上句第二字位和末位,下句首位和第六字位。

四、五杂俎格又称为五俎,即五字碎锦格。题字限五字,随意分嵌于两句中,不连、不对、不归边。

五、竹节格:取六个题字,分别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相对应位置上。

六、几种特珠格目

1.集锦格。题字分别集同类的名词。如:一句集花名,一句集鸟名;一句词牌名,一句曲牌名等。

2.集句格。上下句各取用一个七字成句相对,对仗工整,文章天成,妙手可得。通常要注明句子来源。

3.连环格。此格即嵌字又分咏,格中有格,一般嵌二字,亦有嵌多字的。

七、碎锦格不单列。四字(含)以上题字,如无特例规定,只要散嵌于上下句,越碎越好,皆可称为碎锦格。

八、历史上出现过,或过于浅显,或趣味性不足,或过于晦涩,或非律等其他格目,本通则不再载录。

第五条  对仗修辞

采用以对偶为基本的修辞方法,且极致追求工、稳、巧。

第六条  禁忌

1.合掌。即上下两句的意义相同;或上下两句中关键部位的词语不同,但词义基本相同者。

2.不规则重字。在上下两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与其相对应的字却不相同。

3.前后失衡。上下两句里同类词一句有两项,一句只有一项;或者一句用典,一句不用典等。

4.分咏合咏犯题。

第七条  创作与评审

一、创作方式分为钟聚与宿构。完成作品或一联一卷,或三联一旗,或两卷,或几旗,随机而定。提交作品后,不可更改。

1.钟聚:以竞技为主,当场出题,限时完成。或以焚香计时,以一段香为限,线断鸣钟,或以钟表计时。

2.宿构:先期命题,在限期内提交作品。

二、命题:分为出题与拈题两种。

1.出题指由出题人指定题目。多用于合咏体与分咏体。

2.拈题指随机拈字为题字。用于嵌字体和笼纱体,以增加诗钟创作的难度与公平性、趣味性。

三、书写格式

1.题目书写:

钟题两字及分咏题目,采用题字之间加隔点“·”的形式,如:“X·X”凤顶格、“XX·XX”分咏。

多字钟题及合咏题,直接书写。如“XXX”汤网格,“XX”合咏。

2.诗钟书写:

诗钟可依具体要求,通常上下句连排书写、或分上下两行并排书写。也可效法前人,上句在右、下句在左,两列并排书写。

四、原则

创作与评审是以文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为基础,以作手的知识融合力、词句组合力和意境想象力为支撑,炼字炼意,用字构思,以意为体,非曲无以达其意;遣词运典,以词为用,非炼无以运其词;天成妙手。

1.属对竞技,以工、稳、巧为极致,讲究铢两相称。

2.选配钟眼。嵌字体要有字有眼。一题到手,两个题字通常词类不同,欲嵌入,先寻得眼字,方有遣词运典造句的范围,与题字搭配组词作眼,以求对仗工稳。

3.重技更重立意,须言之有物,体现新、巧、奇,以贴切、雅致为上。

4.或白战,或典战。用典时,临文触机,灵活引典;融经铸史,脱化无形;倡用熟典,生僻加注。

五、诗钟选录

1.聘请词宗。词宗人数不拘,一名至多名皆可。多门词宗尽可能兼顾各流派风格。

2.评取名次。

第一种:依照传统,由词宗评取以元、殿、眼、花、胪、录、监、斗或评取元、眼、花、胪等确定名次等级。正取之外,可设遗珠、捐取。

第二种:组成词宗评审组,或按一等、二等、三等、优秀奖等名次等级,或按响钟、哑钟等级,进行评选。

第八条  本通则作为诗钟活动、创作、评审、鉴赏的依据

本《诗钟通则(行)》从公布之日起执行。2019年《诗钟规则》(征求意见稿)和2020年《诗钟通则(修订稿)》即行废止,各地规则(通则)与其抵触者参照此执行。由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发布并负责解释。

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

2020年11月22日

中华楹联(zhylwxgzh)编发,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