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什么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是指患者的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向后推迟2个小时或以上,通常指的都是睡眠时间向后推迟。大多数患有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人会称自己是“夜猫子”,感觉自己在晚上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他们平时的睡眠时间通常要远远少于周末的睡眠时间。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症状及诊断
白天嗜睡;在应该上床睡觉的时间睡不着;在应该醒来的时间起不来;没有其他的睡眠问题主诉;有的患者会出现抑郁或行为问题。此外,有些患者会有厌学症,有时会使得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没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查能对该病进行特异性诊断。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原因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通常在青春期比较明显,但是可以开始于儿童时期,很少在30岁以后开始出现症状。引起这一综合征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它可能与青春期的生物钟有关。大约7%的青少年患有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治疗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治疗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充分配合和支持。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把患者的生物钟调整到正常的作息时间上来。调整生物节律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维持已经调整好的节律。
对于有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每天规律睡眠;卧室的环境应该是安静、舒适、黑暗的,室温也应稍低些。入睡前比较平和也有助于睡眠。
此外,可以尝试光疗法。早上的亮光可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因此在早上让孩子有20分钟到30分钟的时间接触亮光,而在晚上要尽量把光线调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