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抢险”方案分析(假日专题,旧文新读)

某国道水库段半挖半填路基由于库岸再造和暴雨冲刷等原因造成路肩挡墙出现病害。 病害主要表现为墙前主要由碎石土堆积体构成的岸坡垮塌,路肩挡墙基础下部形成一个高约1.0m,深约2.0m,长约5.0m的空洞,但挡墙墙体完整,未见开裂变形。但由于路基靠山侧的自然冲沟汇水进入路基后,造成靠河侧岸坡渗水严重。如下图。

病害处治时,技术人员拟拆除原靠河侧高约10.0m既有挡墙,并在原位新设置桩基托梁挡墙+仰斜式排水孔对病害进行“抢险”处治。其中新增挡墙墙高10m,承台高1.8m,宽3.6m,桩基直径1.6m,桩长15m,仰斜式排水孔设置2排长10~15m的“应急”抢险工程。如下图。

咨询时笔者认为该方案欠合理,达不到抢险的目的,原因如下:

1、本次病害处治工程为应急项目,则应突出项目的应急特点,即快的原则。目前墙前岸坡垮塌已1月有余,作为抢险工程是欠合理的。

2、坡体变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靠山侧冲沟汇水所致,因此,抢险工程应重点突出截排水工程,达到快速降低坡体地下水位而提高坡体稳定性的目的。

3、既有挡墙的结构完整性良好,对其进行拆除社会影响欠佳。尤其是新增桩基托梁挡墙修建时,10m高挡墙的修建造成墙后路基翻挖,必导致国道完全断道,社会影响大。

4、抢险工程采用工程规模较大的桩基托梁挡墙,其施工速度慢,工程措施规模大,不宜作为抢险工程措施。

笔者建议方案

1、该段挡墙完整性好,故不宜拆除,而宜尽量利用并应尽快对挡墙下部的悬空部位采用短锚杆+砼回填,防止挡墙出现病害。

2、在路基靠山侧尽快设置截水盲沟和修补截水沟,有效防止山体来水进入路基,防止恶化路基稳定性。

3、建议加强监测,待库水位下降后:

1)结合库岸再造评价,在墙基下部约10m的范围内设置厚30cm的面板式锚杆或锚索挡墙加固一定范围内的岸坡,确保墙基在使用年限范围内的稳定。

2)在墙基下部岸坡渗水处设置一排长度较大的仰斜排水孔对地下水进行疏排。

3)对挡墙稳定性进行评估,必要时设置面板式锚杆工程进行加固。

咨询方案是原方案造价的20%左右,工程针对性强,社会影响小,工程实施后的效果良好。

信公众号:悠游2019

微信号:138803946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