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土工程的实践重要性
岩土工程是典型的老中医学科,一个具有良好的理论的学生在毕业后踏入社会,一定要尽量多去工程现场,将自己学到的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融汇贯通,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道关卡,将在学校中纯粹学习理论的思维和办事方式,逐渐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将过去的理论思维转向实践应用,用理论指导实践,积累经验,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岩土工程师。因为,社会也是一个大学校,学子们走出大学校门的同时,也就迈入了工程实践的这个大学校,也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学习。
否则可能在工程实践中,形成理论是纯粹的理论,不能与实践有效挂钩。有些工程问题发生后,完全想不起来应用理论去解释,去指导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只有当别人解释病害原理后,方才恍然大悟,一幅醍醐灌顶的样子,这就是理论与实践断档所致。
阻隔理论有效指导实践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现场实际训练。在现实生活中,搞理论研究的学者像是现场的技术员,搞工程实践中的工程师像是现场的农民工。解决工程问题,时常见到有些学者动辄“理论上如何如何”,不列出一个让大家看不懂、有n个参数的公式就不能显得有多么神秘。殊不知,岩土工程是接地气的。正如白居易的诗都要让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的懂,方才广为流传。岩土工程是一门实用型学科,用过于精细而高深的方法去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有时可能是忘掉了事物的本质,甚至去一个谎言去验证另一个谎言,其在工程中造成的损失不可谓不严重。
理论只有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去应用、验证,方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纸上谈兵,自古以来就证明是行不能的,尤其是岩土工程。现在很多学生毕业后很少能沉下去到现场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很少能有“电流通过”,这是非常可怕的。走出校园多年后,现场中出了问题需要独自挑起担子时,仍然一幅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样子,或者依据本能提出一些违背基本理论的工程处治措施,着实让人看的心痛。甚至有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岩土工作者,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与其拥有的扎实理论不成正比,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所致。
如某深30m左右的软土,其承载力约为20~30KPa,主线路堤采用刚性复合地基处治,而建于主线路堤坡脚的高约5m的新建村道路竟采用厚约1.5m碎石垫层处理后直接进行填筑,其结果是由于村道失稳导致牵引主线发生整体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