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观展丨金陵风景好:江苏省美术馆藏作品主题展
李白诗云:“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自然环境优美,历史积淀深厚,有着诸多名胜古迹。以此为视觉资源,金陵胜景成为画家创作的重要题材,在明清绘画中,这些描绘金陵胜景的作品一方面某种意义上带有宣传地方文化的“地理志”功能,另一方面也在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体现出某种怀古意象和遗民情结的隐晦传达。新中国成立后直至当下,艺术家也多有对南京风景的描绘与表现,不仅限于自然风光,更将人文生活、工业生产纳入了金陵图景的范畴,呈现出更宏观的面向。
此次江苏省美术馆以“金陵风景好”为线上展览主题,推出自明清以来表现南京风光的馆藏作品,分为山水纪游、城市体验、眷眷乡情三个部分,涵盖了中国画、版画、油画、水彩等门类。晚明之际,对金陵胜景的描绘逐渐发展成为特别的图式和文化现象,不仅限于“八景”“十八景”“四十景”等传统的中国画创作,同时通过各类文士、画家以及书坊不断参与的出版活动中,逐渐发展出诸多版画印本。在不同图像间的互动中,衍生出金陵画家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不断通过图像建构起地域文化的山水图志。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古物名迹,如紫金山、玄武湖、石头城、燕子矶等,都为本土风景图像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给予了画家大量可供描绘的素材。而随着美术史的发展,明清之际所表现的山水画逐渐转变,在20世纪中叶以来的画家笔下,与新兴的建设场面、蓬勃的工业生产以及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等交织成更生动、更多元的“金陵风景”,其表现方式与意蕴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观念改变。
因此,“金陵风景好”并非仅仅只是对名胜风光的记录与描绘,更是画家的情感映射,通过画笔感知在时代中不断成长的南京,也见证了地域发展的历史变迁。其中新金陵画派诸家以“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精神及别开生面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崭露头角,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他们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将传统与现实生活相契合,使清新的生活气息与灵性的笔墨相交融,这些充满时代意趣的作品和亲近自然的情思,成为南京本土地域文化中鲜明的脉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山
/
水
/
纪
/
游
南京古迹名胜众多,尽管早就历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但是直到明代洪武年间,史谨才在《独醉亭集》中首次提出“金陵八景”之说。江苏省美术馆藏的明代黄克晦《金陵八景图》是现存最早的集中表现金陵胜景的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陵八景之石城雪霁 黄克晦 明代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陵八景之凤台夜月 黄克晦 明代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陵八景之白鹭春潮 黄克晦 明代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陵八景之乌衣夕照 黄克晦 明代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陵八景之秦淮渔笛 黄克晦 明代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陵八景之天印樵歌 黄克晦 明代 中国画
嘉靖年间,福建人黄克晦游金陵后作《金陵八景图》,包括“钟阜晴云”“石城霁雪”“凤台夜月”“龙江烟雨”“白鹭春潮”“乌衣夕照”“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八景,其中“钟阜晴云”“龙江烟雨”现已散佚,只余六幅。与此后金陵本地的作者所作相比,黄克晦笔下的《金陵八景》是流连金陵的纪游之作,少几分官方图志的精谨,而多几分怀古幽思的慨然。
城
/
市
/
体
/
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的变革要求画家们必须放弃旧的程式,投身于新生活的洪流中,用新方法表现新题材和新内容。因此,过往对“山水”的表现转化为城市风景中的“山河新貌”,落成的长江大桥、争分夺秒的工地、紫金山天文台等都成为入画的主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傅抱石 虎踞龙盘今胜昔 1964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钱松喦 扬子江上 1964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钱松喦 雨花台 1964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钱松喦 春满石城 1973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亚明 争分夺秒 1976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文治 扬子江畔 1973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魏紫熙 天堑通途 1973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健亲 长江大桥 90X256 1974 油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晋 紫金山天文台 1974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徐天敏 紫金山天文台 1975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文俊 钟山雄姿 1979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丕谟 钟山春色 1981 版画
此外,亦有对街景生活、漫步游玩场面的表现与刻画,这些作品既是画家反映时代,感悟生活,亲近自然的创作观念体现,也是不断在画面中漫步于城市,对地域文化的深入体验。尤其是当代忙碌而繁杂的工作生活似乎会让人陷入迷茫,希望这些画面中的城市风景能让我们驻足目光,留意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文治 梅园长春 1976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魏紫熙 南京梅花山 1955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余彤甫 晓庄水库工地 1959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文俊 南京大钟亭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钱紫筠 金陵玄武湖 1988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畹 玄武湖边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杨逸塘 石臼湖之夜 1980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剑晨 南京药物园 水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咏森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1986 水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眷
/
眷
/
乡
/
情
江苏省美术馆连续数年入选并推出“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先后接受宗其香、吴昊、伍必端、宋源文、程勉等先生及家属的慷慨捐赠。他们大多是出生或生活于南京的艺术家,向江苏省美术馆捐赠了一批在其艺术生涯中颇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既是这段故土情思的回归,同时也为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收藏和研究增添了宝贵的资源和鉴证。这一部分呈现了他们的捐赠作品之代表,其中还有些是以南京风景为主题的创作,体现出作者对家乡浓厚而深切的情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宗其香 南京门西新桥 1984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宗其香 梅花山归来 1989 中国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吴昊 月夜 1977 版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吴昊 郁金香 1983 版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伍必端 丰收曲 1979 版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伍必端 苗家女 1986 版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程勉 夜诊 1965 版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程勉 姑苏河畔 1982 版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