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村名,多有来历,且说泰兴的梓橦殿和佛烫头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古之村名,多有来历,且说泰兴的梓橦殿和佛烫头

杏园秋雨(李长贯)

一位唐姓的泰兴老乡在看了我的《泰兴河失刘官村的美传与非遗传承人》一文后,一定要我说说他们唐庄的来历,并告诉我他们唐庄原来有个古名叫梓橦殿,因此他认为既然我笔下的刘官村与三官殿有关系,而且有故事,那么他们唐庄就也一定与可能有过的梓橦殿有关系,有故事,希望我无论如何给考证一下。按说,这唐姓朋友讲的也不无道理,只是这方面的资料缺乏,我一时也出不了门去走访考查,故颇有点“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为了不使这位朋友过于失望,我于是尽量地从唐庄的历史沿袭与唐姓的起源迁徙两方面去做了一点探讨,并总算多少理出了一点头绪。

唐庄过去隶属泰兴的南沙镇,前几年区划调整后,唐庄与港湾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并有了一个新庄名,叫唐港村,隶属于黄桥镇。于此同时,泰兴新兴起的虹桥镇的东北部,也由一个有原张联、二圩两村合并而成的村子叫唐港村。这里要说的当然是黄桥镇的唐港村。据考唐姓朋友讲的唐港“唐庄”的古名为“梓橦殿”这一说法确实存在,而且唐港的“港湾”也有个别称叫“佛烫头”。

先说“梓橦殿”。梓橦本是古代后妃、仙女意思,最早出自《前汉书平话》,南宋时期演变成子童。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被称之为梓橦,亦称子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被“梓童”所替用于对皇后的称呼。如《西游记》“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梓童”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原文中“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据考证,“子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小童”是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引用论语中《论语·季氏》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秦始皇灭六国后,王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称过去君夫人的各种称谓,事实上君夫人是诸侯正配夫人,但相比皇后,差了一个等级,但是后来的皇后仍然沿袭前称。如《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邓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然是皇后的谦称。宋元时期,“小童”变为“子童”演变史是因为应与当时的文化、使用者心理的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言辞上十分谨慎,当时似乎用“小”称皇后有不敬之意,于是以“子”取而代“小”,“小童”便衍化为“子童”。

不过,唐港村唐庄别称“梓橦殿”之梓橦却是另有所指。这里的梓橦乃梓橦帝君,也作梓潼帝君,又称文昌帝君。《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时的《文昌孝经》认为孝乃万善之源;万行之端。上慈下孝推己及人,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护人家的儿女。在中国的许多道观中都供奉着文昌帝,道教对这位神仙的接纳是在公元6世纪左右。据说文昌帝君是皇帝的儿子,以后不停地转世,为民造福,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神,并负责人们的学习和考试。14世纪以后,中国的许多学校里都供奉着这位神仙。他的生日定在农历的2月3日。特别在清朝时,当他生日时,连皇帝都要派人去祝贺。从中可以看出,文昌帝君虽然是道教的神,但他又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而另一些文献中记载的传说是:在唐朝时,有一个叫张亚的浙江人,后来迁到四川的梓潼居住,在那里当教书先生。他不仅道德高尚,为人诚实,而且很有才华和品行,受到人们的尊敬,他死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他当成神加以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受到历代朝廷的信仰,逐渐演化为文学、学术和考试的守护神,渐渐被称为文昌帝君。
有此可知,梓橦帝君即文昌帝君,其籍为川,这就与唐氏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了。因为唐姓数四川最多,且唐氏原本就有崇尚读书和尊重读书人的美德,故而尊奉梓橦帝君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四川的巴中曾有一座很大的庙,此庙就叫梓橦庙,庙的所在地即称之为梓橦庙镇。四川还有一个地方叫梓橦村,即四川南充的梓橦村。另外,四川绵阳还有一个县叫梓橦县。有意思的是这几处的唐姓都很多。
据考唐姓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自宋到明再到后来的“湖广填四川”,随着人口的迁徙,四川的唐姓则越来越多,以至发展到最多。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唐慎微曾到四川采药,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他尤为敬重读书人,凡读书人请他看病,他都是免费的。他的后人有一支曾定居于四川的梓橦村,由于躲避战乱,然后又迁徙来到延令,且到了延令港湾近处落脚生根。不过,这支人也很有可能与延令洋港的双凤堂唐姓是同一支。

正是因为这支唐姓的先人原就崇尚读书和敬重读书人,又很有可能是从四川的梓橦村辗转而来,所以他们就建了个梓橦殿来敬奉梓橦神君,人们也就称其居住地为梓橦殿。相传农历二月初三,是日为道教“文昌梓橦帝君”神诞日,每年的这一天梓橦殿都会举行大祭的。因梓橦殿庄子是由唐姓最先来此开创基业的,故后来也就渐渐地将梓橦殿喊成了唐庄。这就是唐港村唐庄的由来与沿袭。

至于唐港的港湾,应该说港湾的历史要更早一点,因为我们都知道古泰兴襟江带海,其本身就曾经是一个大港湾,后来大浪淘沙,在成长江冲击平原的过程中,这泰兴的东南处一片黄沙,由此产生了一个南沙的名称;而南沙的此处,河汊交错,渔港弯弯,因像极了佛祖卷曲的头发,于是就有了一个趣名叫“佛烫头”。当然更多的人还是称此处为港湾。
如今,唐庄、港湾合二为一的泰兴黄桥唐港村,新广线、七珊线穿贯而过,东靠宁靖盐高速,南靠广陵立交桥,西与河失镇夏庄村相邻,北与秦庄村相邻,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农产品有苹果、油桃、西葫芦、山药、白萝卜、草莓等,村内资源有钛铁矿、煤、赤铜矿、高岭岩、脆银矿、银等,村内企业有蓄电池厂和水泥厂。新兴的泰兴黄桥唐港村有如许丰厚的资源与这么深厚的根基,其前景将是无比的美好。衷心祝愿唐港村兴旺发达,祝愿唐港村人幸福、安康、快乐!

庚子年农历二月十一于乡轩书斋

(0)

相关推荐

  • 四川这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庙,与曲阜孔庙齐名,成高考祈福胜地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文昌帝君和文昌文化的诞生地,故又称帝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梓潼遗留下七曲山风景区.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 ...

  • 百神传说之文昌帝君(愿莘莘学子,皆能金榜题名,学有所成!)

    文昌帝君,名张亚子,是道教和民间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帝君两侧是"天聋"."地哑"二侍童像. "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星,即北斗 ...

  • 陈国宏老师整理:《文昌帝君阴鸷文》

    文昌帝君,又称更生永命天尊,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即文昌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文昌帝君成为中国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与梓潼帝君张亚子有关.东 ...

  • 东坊子村名的来历

    东坊子村座落在商都县七台镇城东10公里处,是张家口通往商都及大西北的交通枢纽的必经之路.东坊子村建于民国元年(1902年),垦荒放地时,韩凤林之父为垦荒放地商人,负责开垦荒地,故叫韩商人.最初开地的大 ...

  • 商都县一些村名的来历

    村名是人们赋予一个村子的名字,村名不是本身自有或天然的,而是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为众人所知直至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和认可的过程.一个村名就是一个历史故事,看看我们商都这些村名的由来吧! 以政府垦 ...

  • 涉县“李家港”村名溯源 ——兼及牌坊路来历

    涉县城有个牌坊路,1968年以前真有个御史牌坊!名字叫做肃衣坊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1-3 今天突然有一个重大发现,城里李家港地名为什么姓李?! 城里李姓,东戍李栋之后,祠堂在正街,己 ...

  • 【大荔故事】温孝林:观音渡村名的来历

    观音渡村名的来历 文/温孝林 提到观音渡这个村名,人们自然会猜想到,此村一定与观音菩萨有关,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观音渡村名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以前,洛河水清澈如镜鱼翔浅底,两岸老百姓捕鱼.农耕生活也很安 ...

  • 郭建光 | 义昌村名的来历

    义昌村名的来历  郭建光 渑池义昌村中,古有石碑一通,上写董公谏汉王义帝发丧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秦朝末年,公子婴登基,赵高专横跋扈,杀害无辜,朝臣惶恐不安.加之苛税繁重,弄得民不聊天.致使众叛亲离 ...

  • 村名趣谈 | 如来村的来历

    孝义城区西南部柱濮镇有块三面环山的宝地,在山的半山腰有一片凹地,从远望去,西北南三山之凹地相接之处,面积约有一百余亩,形状犹如一块月牙形窊地,在这片窊地上长满了蒲草.冯姓家族的祖先冯如来看准了这块风水 ...

  • 华州瓜坡镇姚郝村名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姚郝村名的来历 姚郝村村委会李吉超摄 姚郝村,位于华州区瓜坡镇东南方向,南面依靠着秦岭北麓的石头峪西梁下.全村有5个自然村,依次为姚堡子.郝家岩.泉沟.王窑和 ...

  • 华州李托村名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李托村名的来历 李托南北主巷道 高振强 摄 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556年1月23日),华州发生大地震,史称"华州大地震". 地震 ...

  • 新民市兴隆店的来历和彰武台门村名由来

    兴隆店的来历 相传,离辽宁省新民市二百多里的大山里,住着一户余姓人家,余老先生与人为善,头脑精明,治家有方,日子过得非常富裕,时间久了,余老先生感觉在本地没啥前景了,想到外边发展.余老先生带着儿子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