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机枪是抗战能胜利的功臣,共获得11万挺,可装备400个师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23年,刚刚独立的捷克得到陆军强国法国的技术支援,由设计师哈力克设计出了一款性能不俗的轻机枪,并很快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二的布尔诺国家兵工厂进行生产,这就是著名的ZB-26轻机枪。其刚刚诞生,就由于其轻便可靠、部件简洁、易于生产等优点,迅速成为国际军火界的新星,行销各国。

编辑搜图

▲使用“捷克式”的外军士兵

“捷克式”在国际上风行一时

1927年,ZB-26轻机枪正式投产时,中国刚刚经历北伐战争和国共分裂,国民党新军阀在疯狂“剿共”的同时,自身也彼此争斗不休,先后挑起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捷克共向中国出口了30000多挺ZB-26机枪,占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以至于国人干脆称其为“捷克式”。

即便在当时国际军火市场上,进口了30000多挺ZB-26的中国也属于大客户,因此逐渐完成了对这款机枪的技术摸底,仿制工作也很快水到渠成地展开了。1932年财政部长孔祥熙为组建税警总团,又出面向捷克方面订购5000挺ZB-26轻机枪,并借此机会向厂方索取图纸、量具等,以便为全面仿制收集技术资料。

编辑搜图

▲“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成为国军机枪主力

1934年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了本国有能力组织生产的主要兵器制式,明确全军“机关枪决定采用捷克式”,实际上就是将这款机枪作为中国军队的统一制式武器。此前,中国军队手中的轻机枪一向型号繁杂,诸如丹麦麦德森、瑞士启拉利、比利时勃朗宁及法国哈奇开斯等不一而足。但后来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升级,捷克式轻机枪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生产也随之升级。

抗战时期,包括内迁入川的阎锡山太原兵工厂在内,先后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修理所等超过30家,高峰时期的1945年月产量超过1100挺。这其中质量最好的为金陵兵工厂改建的重庆21兵工厂,在抗战胜利前累计生产了9000余挺捷克式;产量最大者的是位于昆明的53厂,累计产量超过14000挺。至抗战胜利,各厂出品的国产捷克式累计近4万挺。

编辑搜图

▲仿制的“捷克式”

除此以外,中国还获得了由加拿大为我国定制的4万挺布伦轻机枪,其实这也是英国人1933年在捷克式机枪基础上升级定型的。加上直接从捷克进口和国产的同类型机枪,出现在抗日战场上的捷克式足足超过11万挺,足可以装备400个步兵师。

编辑搜图

▲“捷克式”成抗战主力

编辑搜图

▲“捷克式”的主要对手“歪把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