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家·2021·丽春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文/乐者 (湖北)
往年此时,就有一要好的朋友送我一篮子原汁原味的乡土野生荠菜。可惜,那位朋友他乡谋生去了,再也享受不到荠菜的美味了。近日,闲来无事,找了小城的几个菜场都难觅其踪。真是沮丧失望至极!哪成想一次偶然路过菜场门口,看见一乡下老妪半蹲在墙角,眼前的篮子里分明地装着大半筐久违的野生荠菜,那种很浓的深绿的颜色,四处散开的平整的叶子,一看就知道这是真正的野生荠菜,而人工种植的荠菜叶子上举,颜色比这要嫩绿得多。我真的服了,在这样天寒地冻,朔风肆虐,漫天大雪的时候,还有野生荠菜生长,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荠菜那顽强的生命力!
真乃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时那份激动无以言表!我如获至宝,连价钱也不问,悉数买下,回到家,立马开始精心择拣。荠菜好吃菜难择,一袋子近十斤的荠菜,我整整弄了一下午,一手操着剪刀,一手捏着菜根,像外科大夫手术般将荠菜的根部切除,再扯掉黄腐败叶。晚饭时,迫不及待地先凉拌一盘(其它大部分留着日后做饺子吃)。把荠菜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捞起来,沥干切碎,加葱花、蒜泥、姜末、老陈醋、少许食盐,最后再浇上香麻油搅拌。看着绿油油,吃起来脆生生,完全没有其它野菜那种苦味,有的是满口的纯正清香,这才是我所熟悉的味道啊!荠菜别名护生草、净肠草、地米菜、鸡心菜、菱角菜、地菜等。我们安陆人还是习惯叫它地菜。地菜是平民菜,大众菜,也是我们儿时的救命菜!还记得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每当老母亲从乡野田埂、坡畈、洼地采挖回一筐荠菜,那就是我们的福音!老母亲用荠菜和着碎米熬菜糊糊,我们兄弟几个就饥肠辘辘早早围着灶台转,看着锅里上下翻腾的荠菜糊糊,我们一个个眼睛发绿,禁不住口内生津,馋涎欲滴。待到煮熟,我们也不嫌烫,三下五除二,风卷残云,吃得个干干净净。那时就觉得荠菜是天底下最好的美食!从此,野生荠菜就成了心中永远都解不开的情结,也是我永生的怀念!“珍馐一席,不如野菜一味。”古代文人雅士都对它赞不绝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咏叹;第一部词典《尔雅》中说“荠菜甘,人取叶作菹及羹亦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给好友徐十二信中说“今日食荠极美,惟有天然之珍,虽不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姜夔在“扬州慢”里说“过春十里,尽荠麦青青”;辛稼轩更是把荠菜花当成了春天真正的使者,留下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南宋大诗人陆放翁也说“残雪初消荠满地,糁羹珍美胜羔豚”,又说“春来荠美忽忘归”;清朝的郑燮亦赞曰“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荠菜出身卑微,贫寒,不管地势坑洼平坦,不择土地的贫瘠与肥沃,“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微笑”。默默地不张扬地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冰雪严寒炼就其筋骨,春风赋予了它柔情!默默地生长开花,人们发现了它就甘愿奉献自己,成为珍馐佳品。即使不被发现,它们也毫无怨言,仍然扎根大地,独享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为大地增色添彩!我常常这样想,不经风历雨,严寒酷暑,生命磨难,就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草如是,人也应该如此吧?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简介:
乐者,本名熊在旺,湖北安陆人。爱生活,爱读书,爱思考,偶有作品发表于各地报刊杂志、网络平台。
为方便投稿者投稿,现改为微信+邮箱方式投稿。
——加总编微信(SCJL003),声明所投稿件为“原创首发”。
——微信直接粘贴:内容(题目+文/作者名+正文)+个人简介+风采照。
——中长篇连载(内容提要+正文)投至邮箱2455478558@qq.com
——留下联系地址及手机号。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此栏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法律顾问:吕庆根先生
书法顾问:
侍少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李敬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摄影顾问:
王红军先生(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采编)
特约主播:
水.寒傲似冰女士、宁静女士、清山先生、愚人先生
《当代文学家》(丽春卷)截稿时间:3月25日/出版时间:3月28日/投递时间:4月5日//欢迎广大作家诗人踊跃投稿!!订刊、投稿请加总编清涟一荷微信SCJL003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