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汤治腰疼
许久不写博客了。上一篇还是三个月之前。
这个假期主要是调理自己的身体。收获最大的是对经方的体会。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
一次在浏览网页时,无意中发现了“肾着汤”一方,即“甘姜苓术汤”,用于治腰疼。
腰疼分很多种,病因不同,方剂随之不同。我以前一直吃右归丸等中成药,说不上太起效。我明白不是药不好,而是不对症。又不愿意去医院,太费时费事。以前曾挂过几个专家号,开的方子都挺大,十多味药。抓完药自己回家煎煮太费事,医院煎药我又觉得不地道,药劲出不来。因此腰疼的毛病一直拖着,夏天疼,秋冬更是加重,洗脸时弯腰得咬着牙,连夜里翻身都费劲,干力气活想都别想。要是看到马路上有一块钱,我得用骑马蹲裆式来捡——因为腰弯不了。
这肾着汤只有四味药: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都普通得很,而且没有一味是补肾的。为何就能治腰疼呢?我不禁好奇心起,深入查阅了一下。这一看才知道此方来头不小,原来它出自《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张仲景是东汉人,他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对后世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仲景先师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的处方被后人称作“经方”,运用得当,常能顿起大病沉疴,被行医者尊为“医方之祖”。《伤寒杂病论》经辗转传抄,至晋以后分为二书,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当我知道肾着汤出自《金匮》一书,心里就有底了。要知道,经方都是两千年前甚至更古老的方剂,经仲景先师亲自整理、使用、总结、确定,皆为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总之就是四个字——药简效宏。
方子出身好,但是否适合我呢?乱吃药可是危险的。这怎么办?总不能拿着方子去医院问医生“您看我吃这个方子能行不?”岂不是拿人家专家教授大材小用了?我一想,大可不必那样畏手畏脚。仲景先师在两千年前就在书中非常形象地描写、分析了肾着汤的适应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看到此处,我一拍大腿,仲景先师真是神了!这不说的就是我吗!“腰中冷,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汉代用铜钱,五千钱坠在腰下,怎能自如走动,我的腰疼就是这种状态啊。
因为过春节,直到初七我才上药店抓药。药店的甘草是炙甘草,白术是炒白术,干姜因为太硬切不动就没买,用超市里卖的生姜吧。对了,买药的时候还有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张仲景在书里写的药方用“两”作单位,可那是汉代的两,究竟等于现代的多少克?这在学术上有不同的争论,专家学者、教授权威、名医大家、民间爱好者各执一词,光论文就几十篇。我查了一下看得头都大了,越看越糊涂,原来这个剂量问题是中医里悬而未决而又至关重要的焦点问题。可是我不能等专家们统一结论之后再买药啊!于是,我选择了数值最大的一种观点:汉代一两=现代15.625克。据说中医学院教材说汉代一两约等于现代3克,那能治病吗?赶上炒菜放的盐了。怪不得现在中医式微,和用药剂量有关系。我心里有底,这四味没一个是有剧毒的,吃多了不妨事,无性命之虞。
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甘草30克、白术30克、干姜60克、茯苓60克。这药不贵,一副才六七块钱。
在家一早煎好肾着汤,趁热空腹喝下一碗,坐着片刻就出汗了,不是大汗,而是身上热乎乎的,觉得后腰发暖,十分舒服。我想是姜的作用。中午、晚上各服一次。当天就腰疼大减,弯腰没那么疼,也敢做大动作了。每天一副,好在是放假,有时间煎药。现在吃过七八副,腰疼大好,信心大增。从心底里觉得经方真神奇,仲景先师真厉害!
肾着汤没有一味是补肾之药,为什么能治腰疼?个中道理,实在是妙,它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哲学思想。
有人一听说腰痛,就说是肾亏了,然后满脑子就想着补药补酒的。其实,腰痛只不过是一个症状,和肾亏等同更是可笑。真正的亏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出现的都是不顺的多。
肾这个脏器对应水,水性本寒。本什么,其实也怕什么,比如脾本湿,但恶湿;肾本寒,其实也怕寒。如果水过于寒,那么水的功能就失常了——水不涵木。一个人要能堂堂正正的在世间行走,木气是个很关键的东西,能挺着腰杆做人;如果人出现了水不涵木,那么这个木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不能生发出来支撑一个人。人就会出现腰困,挺不起来,或者觉得要挺起来都觉得很累,觉得腰里挂了几十斤重的东西,也就是仲景先师在两千年前生动描述过的“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他将这个归到“肾着”,就是寒湿之气附着在腰肾区,令气血停滞于此,疼痛有加。
这个问题是不是要用补肾去解决呢?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补这个东西,终非所宜,当器官机能缺陷,你能补它一辈子吗?好的中医善用顺势引导的方法。首先,知道是寒湿在作怪,那就把这个寒邪给去了,把腰这个环境给弄正常了,让这棵树好好的长起来,病痛自然就没有了出现的条件。
肾着汤里共四味药,甘草先把中给镇住。湿从哪里来呢?从脾。那白术就从脾的湿入手,干姜则温阳散滞。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燥出来的水需要一个排泄的通道,那茯苓就起作用了,茯苓甘淡渗利湿、引药归肾,引导寒邪从小便化出。所以,也就把附着在腰肾的寒邪解决了。这四味药,看似平常,实则精当,共奏祛寒除湿之效,寒湿尽去,则冷重自愈,功效卓著。该方玄妙之处,犹如用兵,配合得宜,围魏救赵,仲景先师真乃神人也!我通过自身试药,看到了医圣张仲景经方的疗效不同凡响,可谓立投立效,立竿见影。
201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