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旧体新诗(朱晨)

[200707/2018809]

[评论]朱晨先生三论的[旧体新诗],实际上是在格式上放宽要求的近体格律诗。放宽到什么程度呢?朱晨先生主张,对于平仄声律,只句尾讲而句中不讲。朱晨先生其实主张的是旧体诗里的古风。敝人赞同朱晨先生的主张,并就这旧体古风的界限进行了探索,曾写出《旧体诗的近体与古体一席谈》--探讨古典旧体古风诗怎样“安身立命”?陈迅工 [20150825]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4d2ed0940102w18h

[转载]三论旧体新诗(朱晨)

我曾以“旧体新诗”为主题相继写过两篇文章:《试论“旧体新诗”》和《再论“旧体新诗”》。这两篇“诗论”文章着重提出了“一国三诗”的重要构想,并对之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其中第一篇已在《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6年第2期“学术研究”栏发表。

我谓之的“旧体新诗”(或称“通俗旧体诗”,或“仿旧体诗”),是指采用旧体诗的格式(主要是格律诗词曲的句式),但只注重:一、词意(义),二、节奏,三、(大体)押韵,四、诗意(味),而不讲平仄和其它格律规则所写出的诗。

我们注意到,由于这类诗既具有旧体诗的形式,也含有旧体诗的韵味,又比正规旧体诗要好写得多,特别是容易选好词定好句表达好情意,并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来充分抒发,从而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喜写乐用。长期来人们已非常习惯用这种诗来言志、表意和抒情,特别是其中的律诗句式,在社会上早已大量存在、广泛流行、经久不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已大不同于古代。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现代化事业空前繁多,人们工作节奏大为加快,对大多数人来说,对旧体诗主要是出于事业和工作之外的一种高尚喜好,非常乐意采用其形式赋诗以抒发情感,但又根本无时间、无精力、似也无必要深入研讨其格律并严格按格律创作,于是这类诗便应运而生。

诗,本是人们用以言志、表意和抒情的一种特殊绝好文体,但形式可有多样,并应具诗所共有的最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凝练,有节奏,押韵和有诗意,而不应是其它格律规定和约束。当然,毋庸讳言,中华旧体诗尤格律诗词曲应是中华最美的诗(我并且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诗),可说它达到了“结构美”、“情意美”、“词语美”和“声韵美”四者的最完美统一。

然而,由于写作的难度大和写好的难度更大,它却是“阳春白雪”,在当今社会实际只为占总人口的极少一部分专家、行家和深入爱好者所掌握和运用,况且当今社会对之所创作出能够得上传世佳作的作品也并不很多,而社会上相当多数写诗的人却一直在“唱”着“下里巴人”——长期大量写作我谓之的“旧体新诗”。

事实上,有时确也是能更好写成这种旧体新诗,而不一定适合写成格律诗词曲,就像有时能更好写成古体诗(古风)而较不好写成近体诗(律诗)那样(这“写成古风而不写成律诗”的诗例,历代都可举出许多,特别是还包括历代名家所写出的一些传世名作)。至于人们还可经常见到、为数并不少、于格律尤声律要求相差较大、甚至连古风也难算上的旧体诗作,则还不如归属于这类“旧体新诗”似更觉合适。

由此看来,这类诗在社会上长期来确实大量存在,这类诗的作者在社会上应是一个特别大的群体,这类诗在社会上的客观存在绝不容忽视(也忽视不了),我并且认为,这类诗的出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之必然。因此,中国社会当今诗界的实际状况,应是旧体诗(现称中华诗词)、白话新体诗(词)和旧体新诗三类诗并存的一国三诗,而并非只是前两类诗的一国两诗我认为,中国诗界尤权威专家们应该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大众,重视和关注中国社会的这种实际状况,完全平等对待这三类诗并积极热情引导它们相协调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新需要,我还特别希望能创办一份全国性《旧体新诗》期刊(为作过渡,也可在有关刊物比如《中华诗词》或《诗刊》等上增设“旧体新诗”栏目先作试点),汇同已有的《中华诗词》、《诗刊》和《词刊》成四大刊物,这样,中国在诗歌方面的全国性刊物也就基本齐全了。

我还认为,《旧体新诗》刊物的创办,实是为中华旧体诗的现代化改革试验迈出重要的一步,非常有助于使旧体诗走出“象牙塔”,最广泛地走向厂矿,走向农村,走向机关,走向学校,走向军营,走向老干所和敬老院,走向全国无限广阔的天地,从而极有可能掀起全国学习旧体诗新的热潮和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创作诗歌新的激情。并可预料,这方面的稿源会异常的丰富和充足,有关的爱好者也会空前的扩大和增多。

四大全国性刊物协调发展,特别是,《中华诗词》与《旧体新诗》两刊分工合作(犹如白话新体诗(词)方面《诗刊》与《词刊》分工合作),这更会促使旧体诗爱好者阵容的扩展和水平的提高。我坚定认为,所有这些只会有利于中华诗词在现代中国更好地普及、繁荣和发展。

基于上述观点和理念,我在我不断写作的《健身、养生与人生悟谈》文集中,也有意写进一些“旧体新诗”,其中,有仿格律四言、五言和七言的长律诗,也有仿格律词等。所写出的这些诗和词,我感到确实以写成这种“旧体新诗”形式为好。现我不揣谫陋,列举几首这方面的拙作以为例(附后),恭请诗家、诗评家以及广大诗词爱好者赐教。

特别是,我真诚希望有方家能将它们无损原意改写成格律诗词,并赋予更多的诗意(原诗由于多为直叙,缺少形象思维,在诗意方面较欠缺,但这与“旧体新诗”应无关,而只与作者水平有关)。我是这样认为的:如对之能改写好,就正好说明我于前两篇“诗论”文章所提出的学习旧体诗(尤格律诗词曲)可分两步走以变“陡坡上”为“阶梯上”的作法是完全可行的,尤对许多特感困难的初学者来说,这或许还是一条较易进取的途径;

而如对之无法改写好,则维持这种形式也就是最好的,这又正好说明我谓之的“旧体新诗”完全有其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总之,两方面都表明,这介于旧体诗与白话新体诗(词)二者之间并自具规范和特色的“旧体新诗”,在社会上长期大量存在、广泛流行、经久不衰这种状况是必然的和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旧体新诗”确有它自身顽强的生命力。

文写至此,我也深知,中国诗界对“旧体新诗”会存在有不同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两可,应说这完全是正常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加发扬的今天,有关部门特别是权威专业机构应能创造和提供可对之展开讨论乃至争论的机会和园地,以在讨论乃至争论中求同存异,齐心协力来共同谋求和营造中华诗词在现代中国大普及、大繁荣和大发展的空前崭新局面。尤对中国这个历来的诗词泱泱大国,这还必将成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一项极重要内容。

综上就是我就“旧体新诗”这个主题写这第三篇“诗论”文章的宗旨和目的。如有不妥,敬请专家和广大诗唱词爱好者批评指正。

补述旧体新诗的涵义,并包括楹联在内,可相应称之为旧体新联。我谓之的这种旧体新联,上下联只注重词对、句对、意对和韵脚上仄下平,而不讲平仄、声对和其它格律规则。这类楹联(甚至有的连韵脚上仄下平也不讲究),长期来在中国民间数量更大,流传更广,更是经久不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之同样不容忽视并要同“旧体新诗”一样对待(不赘述)。

附“旧体新诗”选

一、同窗情深

  常忆求学姑苏城,五载同窗情谊深。

  漫漫人生匆匆过,最珍真情长伴行。

二、“夕阳”颂(三首)

  辛劳一生勤一世,人生当珍老来“松”。

  莫去惆怅“近黄昏”,而应放歌“夕阳红”。

  琴棋诗画拳剑功,健身养生乐无穷。

  毋须惆怅“近黄昏”,更会唱响“夕阳红”。

  终生奋斗再创业,“二度青春”火更熊。

  不惆怅“近黄昏”,永是高奏“夕阳红”。

三、虚假广告伪劣假药泛滥成灾

商业广告,几多假冒。竭尽夸大,肆意伪造。登者设骗,“名人”帮叫。策划编辑,媒体加料。竞相炒作,非凡热闹。轰动效应,陷阱暗窖。道德信誉,全都不要。个中奥妙,钱最“知道”。“文明”诈财,害甚过盗。切莫轻信,警惕至要!更有恶害,伪劣假药。虚假广告,为其开道。两相泛滥,虎伥并“涝”。祸国殃民,何时是了?!

四、平生抒怀(仿《诉衷情》词)

  少起萌志科学求,一生迷奋斗。倏忽数十春秋,直在迷中游。

  路不遂,业难就,志难酬。人生苦短,心尚青少,身却暮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