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民间艺术惊掠的瞬间
带学生去镇赉采风,丁香、李花和京桃正怒放,一路都是猛烈芬芳。
我们这个团队,有博士,教授,也有我这样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有学教育学的,学历史的,学物理的,学中文的,学音乐的,学文化产业管理的。
一路也为左老师的先生感动着。他义务担任司机和后勤保障,还说:自从左老师开始研究非遗文化,非遗不仅走入了校园,还走入了我们家。
先看杨百双根雕。简陋的大厅里,有老牛,蚂蚱,玉米,孔雀,老鹰,大象,奔马,小鸟,老农民,牡丹,仙女,艺人,貔貅,砚台,茶台,衣架,古董架,立在红砖地上。根雕里全是奇思妙想。艺术家都是上帝选中的,民间艺术家更是,因为他们要克服更多困难。
杨百双老师还擅书画和剪纸。我们被带着,打开一扇又一扇门。一个房间里的一张小桌子上,放着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是用红纸剪的四瓣的花朵。杨老师说是他收的小徒弟剪的,还没有用刻刀。我很好奇,不知是个什么样的徒弟来学这个?
杨家的院子大得惊人。有未雕的树根,大的像半只水牛头,小的像把茶壶。还有不断大吼的狗,自由自在走来走去的鸡,鸭子和一个可以垂钓的鱼塘。
他们家还有一个灶台鱼饭店,饭店用树皮和根雕装饰,根雕取材不易,雕刻费时,用来装饰不能不说是奢侈。就像画家家里用名贵字画裱柜子,珠宝店老板用红宝石做纽扣。
老板娘年过五旬,但形体极佳,增一分减一分都破坏美感。艺术家的夫人都美,也都抱怨得不到机遇的艺术家挣不来钱。根雕不能当饭吃,但老板娘炖鱼蒸花卷手艺很不错。鱼汤沸腾着,她自有智慧,插上几根筷子,汤就不会冒出来了。
席间,杨老师收的小徒弟来了。他伸过小脑袋看人,接着就像一只小鹿般走来走去。是个细长瘦弱的十二三岁的少年。让他学剪纸,这孩子的父母其实很有眼光。
饭后去柳编园。他们的大门都是柳编的,两只白鹤,图案生动。院子里有蒸过后正晾晒的柳条,一大簇一大簇立在那里,不知接下来会变成筐还是篓?
展厅里,柳编品或朴拙粗犷或精巧细致,附近村子里有好多巧姐都在做这个。据说柳编产品已经销往六七个国家。我们一看,就恨不能把学生都带过来动手实践。有个小伞,精巧到我一再想在手指间撑起它。它那么小,只能挡住半滴雨吧,所以,我被美淋湿啦。
在民间,不知有多少艺术深藏。一旦接触,心神就被惊掠。回来路上,大家仍心心念念。它的余响,像带在身上的珠翠发出的,实在好听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