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殷爱国:走在白崖台乡北张庄的田野上

作者简介
殷爱国: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教师,文学爱好者。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海之蓝
走在白崖台乡北张庄的田野上
作者:殷爱国
8月8日(星期日)应灵丘县白崖台北张庄村杜书记之约,我和妻子、小女儿9:00多出发,行程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白崖台乡北张庄村。在路上眼前不由的浮现出以前山村的景象。杂草纵深、禾柴乱垛、垃圾成堆、畜禽乱跑、粪土满街,若走在崎岖不平的小巷上稍不小心会崴了脚,更糟糕的是稍不留神会踩一脚动物粪便。可眼前的一切让我耳目一新。
北张庄村


60多幢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展现在面前。黄色的小楼房、深绿色的农家小菜园,被洁净如洗浅灰色的水泥路界成了整整齐齐的小格子。绿色的小菜园、绿色的田野、绿色山峦连在一起,绘成了碧绿的海洋。一幢幢黄色的小楼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中,犹如一位位辛勤的园丁在打理着无垠的绿。空气中充满了自由,闲适的味道...微风轻轻地吹来阵阵花草的清香,沁心爽肺,将所有的疑虑一扫而空。
农 家 小 院
一下车,急匆匆刚迈入农家小院就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满院的绿。老农们种的蔬菜长的真好,有生菜、黄瓜、西红柿、小青菜、韭菜,有的菜叶上还有小水珠,这些晶莹剔透的小珍珠在阳光下眨着眼睛,好看极了,让你都不忍心拔掉去吃。四周豆角藤上开满了蓝色、黄色、粉色各色的豆角花,紫色、绿色、白黄色长长短短的豆角在秋风中荡来荡去。修长的葫芦藤爬上了小二楼的阳台上了,脸盆大小深绿色、橘黄色的葫芦被主人连同藤有意挪放在阳台的前沿沐浴着阳光。使满园的绿增添迷人的色彩。顺势抬头,便望见了湛蓝的天空,太阳像被谁挂在蓝天中间,云和风这两个小伙伴怕阳光把葫芦晒化了,时而遮挡了阳光,时而又嬉戏着跑到远方。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和谐、秀美。
“嘀嘀”李校、郭校、兴权、士斌他们的车也到了。大家同感,都被这迷人的绿惊呆了,赞不绝口。尤其是师范毕业第一站工作在此的刘老师。
野餐


“人都到齐了,我们野餐啰!”好客的张永权和凌权两位同时招呼大家。我们在民俗园大院里摆开了烧烤战场,架炉的、点火的、洗菜的、抄刀的、搬桌椅板凳的大人小孩全上阵。
阴凉下。两个约30×300cm2的长木凳并在一起,现成的猪头肉、水煮花生米、豆腐干、白酒、啤酒、饮料…,像变戏法似的,齐刷刷摆满了长木凳。“开吃!”几个小朋友抢先坐了上去,郭校、李校、老马、……,都纷纷落坐。
木炭大烟放尽了,我把烧烤盘架上去瞬间被炽红的木炭考的发白。拿一块厚厚的猪皮放上去,“嗤……”的一声滑润的猪油煎了出来,用铲子推着绕烤盘麻溜的转上几圈,再把切好的猪肉一块一块铺满烤盘,上面洒上调料胡椒粉、孜然等。翻个个,把青椒、豆角各种青菜覆盖在上面,再洒一层佐料,最后把水豆腐切成大片蒙在上面,过一会儿水豆腐连成一体像刚破土的大白蘑菇,圆圆地鼓了起来。你用筷子戳一个孔,一楼青烟扶摇直上,微风拂过缕缕肉香扩散在空中,柔柔的飘入鼻孔,你的嘴角会不由的流出口水来。著名作家张老师把烤出的猪肉、豆角、各种青菜…装盘给大家递了过去。只见小帅哥博文用筷子夹了一块肉塞入嘴里,闭上眼睛慢慢品味,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声,瞧他美的样子,我想真有那么好吃吗?我这笨手笨脚的人能烤出好的味道吗?大家一边聆听着美妙的轻音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烤出来的食物,一边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喜逐颜开,愉快的笑声回荡在民宿园的上空。
把带皮的玉米架在余火上,张老师、刘老师翻烤着。我也上桌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刚拽出一块抽纸揩去嘴角的油,张老师又把烤好的玉米递了过来。剥开烤焦的玉米皮,黄澄澄的玉米粒散发出一种特有的诱人香味,这味道煮玉米、剥了皮的烤玉米是没有的。本来填满的肚子经不起诱惑,又伸手接过一个大玉米啃了起来。
山野清新的气息与烧烤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轻轻地吸一口如神似仙。
泥塑
泥塑间在民宿园停车场后面,泥塑室内,右面是泥塑作品展览区。形形色色、姿态各异的泥塑作品应有尽有。左面是泥塑实践区。
饭后。永钦、刘杰、博文、一平四个小朋友每人领到一块泥。由于第一次玩,拿到泥便胡乱的捏起来。张永权见状急忙制止:“孩子们不要着急捏。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捏泥塑是一次动手的机会,更是一门艺术,也是与心灵手巧的较量。”
“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然后阴干,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若彩再涂上底粉,然后施已彩绘,最后经过窑烧变成了漂亮的泥塑,这是一种民间手工艺。”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
“基本技法有揉、搓、捏、盘、刻、粘、切、挖等;工具有泥工板、湿布、竹刀、牙签、火柴、锥形刀具。”
“介绍完毕,听要领,开始!”揉泥。小家伙们抓起泥,用力摔在捏盘上。再抓起继续摔,反反复复精溜溜的一块泥揉好了。
找中心。把柔好的泥掇在捏盘的中央,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泥没有掇在中央下一步就无法完成。
造型。双手沾一下水垂直护住泥巴,脚踩踏板启动捏盘。速度要慢,两手不要用力挤压泥巴,两个大拇指轻轻用力向下按泥巴。不一会儿泥巴成了一个光溜溜的小盆状。泥巴有的由于没有放在中心、有的是用力太大,泥巴没有成型,失败了。重复了几次都成功了。
小家伙们找到了感觉,成功了,再重新揉,再捏,捏的满头大汗。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强,终于捏出了自己满意的小作品。伸个懒腰,站起来相互看了看,哇!四个小朋友也都变成了泥人了。“哈哈哈”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小脸上。
挥毫泼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北张庄民宿园就是不寻常。今天来的都是教育界的精英。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书育人者,郭校、老马、兴权还是当地著名的书法家;张老师是当地著名的作家,土豆派代表;李校、士斌夫妇是知名的经济学家。
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是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的。这些大腕聚在一起,一边品茶;一边引古论今、谈天说地。“挥毫泼墨吟诗句,借石成章现地书。”郭校灵感大发,取来纸笔,笔酣墨饱,“山窗听雪”“天道酬勤”“晴窗挹翠”“骏业日新”四副匾额一挥而就。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之灵气。
心随着笔尖行走之轨迹走,手亦随之舞动,你会深深地体会到每一撇都蕴含着激情,每一捺都寄托着希望!
砖雕


古代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与体验在居住环境中表达得是淋漓尽致。据村民说,明清以来村里豪门富户一直有,深宅大院不为奇。到现在古建筑只剩下两座门楼保存尚好。在破四旧时,这两家人怕门楼被拆除,用泥巴全部糊成了粗糙笨拙的泥土门楼,才保存下来的。
村民领我们来到一座门楼前。现在这座门楼已人去楼空,年久失修木椽和檩已坍塌,只剩门楼前面的砖雕多年来泥巴被雨水全部冲洗掉了,完好的留给后人观赏。砖雕分为雕座、雕身、雕帽三部分。
雕座。正面左右各雕一条鱼,雕纹细腻,栩栩如生,两边对称,鱼头都向门外有跃出之状,这可能就是鱼跃龙门吧。侧面有小花、蝙蝠等,蝙蝠寓“遍福”。象征幸福延绵无边。
雕身是主体。左右正面和内侧面各雕一兽,好像是麒麟。可能是用来比喻主人才能杰出、德才兼备。外侧面是花莲,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这家主人也许是借莲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坚贞不渝。同时希望莲花永远给家中带来大富大贵。
雕帽。雕有梅花和祥云。梅花寓意为吉利、幸福、高雅。祥云造型独特,婉转优美。内涵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抛开它的用意,再仔细观看砖雕技艺,不乏石雕之刚毅,又具木雕的柔润与平滑,呈现出刚柔并济而又质朴清秀的风格。精妙入神,气韵生动。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飘来一块薄云,像一块深灰色的纱挡住了太阳,哗啦啦,下起了小雨,恰好湿衣服。另一个门楼在一人多高的荒草中,湿淋淋的无法靠近,只好折返。村民说这个门楼上雕有龙和凤,更有欣赏价值。遗憾,下次兑个好天气一定会再来的。
不知不觉,一天就要过去了,快下午6点了。濛濛细雨洗刷了空气中的灰尘,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大家都有点舍不得离开。因为大家感觉到,如果在北张庄民宿园环境中居住,会获得最原始和现代交融的直觉体验:在听觉上,会陶醉于自然界的天籁清音,如郭校所写“山窗听雪”“晴窗挹翠”,“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在视觉上,可饱览自然的华彩绚烂,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在嗅觉上,可沉迷于自然的清新芬芳,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一切可以感受到的琐事细节上,你更能体验着生命的愉悦,体察出自然的物性事理,正所谓“耳闻之而得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在此居住,“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生活中的闲情逸致,会得到升华,逐渐转化为古今文化之美。
“嘀嘀”小姑娘按了几声车笛,把陶醉了的我从痴迷中惊醒,我们一行带着舒适载着快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人忘归的白崖台乡北张庄村。

六刊精美颂,国粹九州弘。
赤县翔金凤,中华起巨龙!

温馨提示:总编微信JY1341918373888

诗文配图图片来自总编。

- 晶莹美刊旗下平台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