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手机前的3个忠告:少花冤枉钱,这三个方面的参数并非越大越好
每年第四季度,也正是各大手机厂商开始“清仓处理”的时间段,相信很多机友都在持币观望,打算年底前给自己或者家里人换一台新手机。面对各个价位琳琅满目的产品,大部分人估计都挑花了眼。
所以今天的问题来了,换手机前究竟应该看哪些参数呢?今天就由好物君带领大家一起解析以下三个盲区,注意收藏哦!
手机屏幕并非越大越好(“小手”的痛苦你不懂!)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改革和创新的速度非常快,各种黑科技也不断出现,同时也不断刷新大众对手机的认知。
如今,大多数旗舰机屏幕尺寸都维持在6英寸以上,甚至有些厂商已经将屏幕扩大至7英寸。
对于平时那些喜欢追剧的机友,大屏手机沉浸感这方面的体验,确实是小屏手机所无法比拟,而且像是如今大部分旗舰机的屏幕已经用上了OLED材料,显示效果完全甚至不逊色于显示器,所以出于各方面的心理暗示效应,很多人就会盲目的崇拜大屏!
虽然大屏手机不失为体验畅快,不过在好物君看来,大屏手机与厂商追求的“轻薄化”理念就已经相违背,考虑到日常的便携,可别为一时的冲动花了冤枉钱,另外,屏幕越大,整机的耗电量也会相对更多。
所以在我看来,不能让我“实现单手操作可以很日常化”的手机,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手机!
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并非越高越好(花时间去了解一下屏幕种类)
好物君先来跟大家科普一下分辨率。
分辨率代表手机中像素的排列组成,像素就是形成图片的最小元素,将屏幕中排列横向的像素点与纵向的像素点相乘,即可得到对应的分辨率。(可以不通俗的理解为,无数的点拼成一个画面这种概念)
如果在相同尺寸之下,屏幕分辨率越高的确越清晰,但也要知道的是,分辨率越高,意外手机GPU负载就成倍增加,直接结果就是用电量激增!
就目前的手机主流分辨率实现性而言,基本达到2K就很足够了!
还有最近几年随着电竞产业的发展,画面的频繁跳转使用,使得高刷新率成为不少人的需求。
“高刷新率”一词是很好理解,可以把它解读成手机在一秒钟之内显示更的画面,比如60Hz就是1秒换图60张,90Hz则是1秒90张,不过它有利也有弊,因为高刷新率对硬件性能的占用率会变得更高,手机也会耗电会更快。
现在各大品牌的旗舰机屏幕基本都标配了120Hz刷新率,支持144Hz的也有,不过比较少,但其实就日常选择OLED屏幕而言,90hz和120Hz最为稳定也最合适,60Hz太小不合适,而144Hz甚至更高的,人眼捕捉能力又有限,其实根本意义也就不大了。
镜头像素并不是越高越好(别再刻意追求超高像素)
手机拍照发展迅速,镜头从500万像素到1200万像素,再到6400万像素乃至一亿像素。
像素数量作为传统参数,渐渐成为人们衡量成像质量好坏的标准。
但好物君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像素并不是决定一款手机拍照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于说并没有那种重要,(具体可以借鉴苹果用了接近10年的1200W像素做参考)
另外还有像是像镜头的锐度、对比度、CMOS尺寸,甚至是手机内部的软件算法等都非常重要。
毕竟相机界可是有一句万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底大一级压死人!”
这里的“底”指的就是CMOS尺寸,该元器件规格越高,相机所得到的进光量就越多,拍照也就更靠谱,如果盲目堆砌像素值所带来的画面提升,差距也自然几乎微乎其微了!!
总结:
其实很多手机产品的参数并非越高越好,比如还有内存运存,很多情况下,其实考虑到日常足够用的范围内就足够了!
对于厂商来说,想要博取消费者的青睐,首先应该围绕用户体验进行提升,比如续航效果、镜头模组等,这些内容远比单纯堆叠硬件要很好多。
而苹果能够用简单的硬件体系来支撑价位,并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些“小细节”都应该是安卓厂商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好物君还是希望各位在换手机前能够多做一些功课,详细了解每款产品的所有参数,这样才不至于吃“没文化”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