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如何成功发表多篇SCI论文
1、要写英文文章。现在很多中文的文章,特别是 IF<1.5 的,也属于 SCI 收录,但是数量只质量毕竟有限,其难度其实不低于英文,并且感觉内容一般般,因此,写文章一定要写英文文章。
2、语法风格。文章内容一定要表达清楚,但一定要让人读懂,看明白。平时做做笔记,一些好的语法、词汇,尽量摘抄,以备平时翻翻,写作前在看看。
3、要选好审稿人。这很重要,平时可以考虑与本领域相关的一些国外学者取得联系,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然后说明自己在做什么样的科研,比如要求他提供一些意见,然后再给他看看自己写的文章,按他的意见进行修改。当然,真正投稿时,推荐他作为评审人是自然的。
4、熟悉杂志。杂志的发表周期很重要,这可最近发表或 online 的文章看出,如果时间拉得很长,说明稿件量很大,队伍排得很长,如果急需刊出的话不宜投稿。我一般有意识的选择的都是月刊。
5、文章的完整性。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 IDEA,但是由于你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够,也会给评审人很不好的印象。第一感觉就是你研究做的不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察,进而会怀疑你所得结论的真实性。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工作尽量要做系统全面,写文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把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写进去,但是一些在类似论文中常出现的考察内容还应该尽可能包括,我们反对文章写得太长,但相较于太短的文章而言,文章内容多一些更好,至少能让评审人感觉你确实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评审人大不了让你修改时删掉一些内容 (至少你有可删的),如果太少就麻烦了。
6、文章书写细节。这一点是很多投稿人不怎么重视的,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反映出一个人治学态度!
7、文章创新性。但现在的 SCI 杂志原则上要求能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有创新性的,但很多基本没什么创新性的东西照样能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why?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会写,一个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再做一遍 (改变材料和实验条件),照样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让你读后即使明知缺乏创新性但仍不忍拒绝的稿件。这也是一种能力。有一些较为相似的领域,有的作者写得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而有的作者写的很简单。
你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到了审稿人手里,他的命运在几分钟内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大多数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人的惰性使然):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 reject;二就是所谓的 well written,提几条不关痛痒的意见就万事大吉。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我试着总结了一些这类小细节,总结如下:
1、标题尽量不要出现 novel, new 等字眼。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 new 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产生落差。
2、Abstract 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 Abstract 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3、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 endnote)来编辑。强调几点。第一,格式要统一,不要张冠李戴,用 author-year 格式那就有 author-year 的样子,用数字格式那就规规矩矩的标出个 1,2,3。第二,人名的拼写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因为某篇文献的作者就是你的审稿人,你都不怕错拼了,人家还能怕错拒你不成。第三,用 et al. 要慎重。有些兄弟图省事,所有文献仅列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一律 et al.,审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
4、节标题一定要准确。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 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 不带 s。
5、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 3 到 5 个句子为宜,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从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6、图表一定要清楚。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 A4 纸的大小。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
7、文章格式。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有时候也有运气含在其中,但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 reject,或者本该是 minor revision 的稿子给批成了 major re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