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要严密

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看到一篇文章,谈到“20 以内的数是否包括 20”,该文汇集了两派观点,一种认为包括 20,一种认为不包括 20,二者僵持不下。我看到这篇文章后的感觉就是,为什么非要说“20 以内”呢?难道不能说“小于 20”和“不大于 20”这两个更清晰的概念?除此以外,小学数学里还有一些地方容易引起混淆,比如问“左右”的时候,往往不说明白是答题人的“左右”还是题目中人物的“左右”,偏偏这两者是相反的。

类似上面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我把它们统称为“垃圾问题”,因为它们除了给学生带来非必要的干扰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上面的问题,假如学生和出题人的理解不同而造成失分,那么这算什么失分理由呢?能归到“审题不清”里吗?当然,也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法——即以“左右”来说,题目里如果有人物,则按题目里的人物方位来定,题目里如果没有人物,则按答题者的方位来定。不过这除了徒增学生的记忆负担以外,又有什么必要呢?难道不能清晰地说“从小明自己的角度看,他的左边(右边)是___, 或者“从你的位置看,小明的右边(或左边)是___”?

再举个例子,小学数学里经常有一类图形题,比如要学生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

全题除了标出一个数值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已知条件了,这样合适吗?这个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吗?那个弧形一定是 的圆吗?虽然小学数学里不讲椭圆面积,但这样的题目仍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除了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才是更重要的。具体到这道 题,正确的题干应该是 “如图,一个边长 4cm 的正方形内,以左下顶点为圆心,4cm 为半径做圆弧,连接左上、右下顶点,求这条线段和圆弧所夹的阴影部分面积。” 自然,在实际的考试中,可能很少有学生真的逐字读完这句话的,但谁能说这些话不必要呢?我坚持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每一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示范。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里都是在培养学生!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严谨而自己不严谨。不能因为学生还小,还没有学很多数学知识就“糊弄”。换言之,能不能得出具体结果是一回事,你是不是把话说清楚了又是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只能”算出某一种情况就认定题目必然是这种情况。在这方面我要特别“表扬”一下我们的英语试卷,比如听力部分往往有这样一段话作为引导:“以下每道题给出一段对话,请在三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那个,每题读两遍。”(大意)
不要觉得只有小学阶段或者数学学科才会出现上面这些问题,我再举个中学物理方面的例子:问下图中 上的电功率和 接入部分的阻值是什么关系?
四个备选答案是这样的:
看上去第四个图是正确的,如果是学生自己画这么个草图也就算行了,但这真的对吗?
如果我们在 Excel 里按照公式仔细画一下图的话,就会发现真实的曲线应该是这样的:
这里重要的还不是功率随 增长时趋于零值时的快慢,更重要的在于二者在功率最大值左侧位置是否有拐点!当然,我们不必要求每个中学物理老师都还记得二次导数,但希望老师们出题时先用一些数学工具认真地画一画图、算一算数据总不过分吧。
作者: 刘瑞祥, 原文自 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b2ad877f0102yxeu.html, [遇见数学] 授权微信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