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乏也有“真假”之分,这5种可能是疾病信号!学会三招,精神抖擞一整天~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最近你是不是也常觉得困倦乏力、头晕眼涩、提不起精神、完全懒得动呢?
秋乏虽然是秋季非常常见的一种问题,但如果放任不管或是错误调理,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更重要的是,有些疾病可能会“伪装”成秋乏,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可能“酿成大祸”。
夏季天气炎热时,人体内的代谢比较旺盛,能量大量消耗,但此时脾胃功能减弱、睡眠不够充足,使得过度消耗的气血得不到适度的补偿,从而让身体欠下了一笔“债”。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出汗量减少,食欲恢复,气血、能量代谢变回稳定状态,机体进入生理性的修整期,为了偿还“夏耗”,人常常会感觉疲惫。
再加上秋高气爽,温度宜人,夜间容易入睡,清晨醒来后又总想多睡一会,这就导致了“秋乏”的发生。
秋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会稍有不同,在体质差的中老年人身上,秋乏症状通常尤为显著。
有些人为了缓解秋乏,选择长时间睡觉,一困就睡这种调养方法其实很不科学。因为这样会导致新陈代谢效率降低,食欲变差,全身气血循环都会不畅,长期下去易造成气血两虚等健康问题。
那总是犯困、没有精神时,应该怎么做呢?
饮食上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疲乏犯困,所以吃饭时一定要做到七分饱、有节制、三餐规律定时吃。
另外,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适当补充也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无力感,使人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像香蕉中就含有较多的钾离子,是补充钾元素的良好选择。
风池穴位于脖颈后、枕骨下方两侧的凹陷处,中医上讲“头目风池主”,按揉它能起到提神醒脑、祛风解毒、平肝熄风等功效。
头后仰,用拇指按揉风池穴1分钟,力度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宜,反复5次,可以有效解困。长期这样按揉,还可以帮助改善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症。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即两耳连线与头顶正中间的交点处。它是全身各经脉阳气交会之处,与大脑联系非常密切,刺激这个穴位可以醒脑开窍、振奋精神,帮助调节大脑功能。
按摩方法很简单,取坐位,用手指按在百会穴上,缓缓用力,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反复5次即可。
配方及做法:西洋参3克,代代花3克,菊花2克,甘草1~2克,冲入开水,加盖焖泡15~20分钟后即可饮用。
西洋参可以消除疲劳、补气养阴;代代花能疏肝健脾、和胃理气;菊花具有提神清热的功效;甘草可以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四者搭配,可以有效改善秋日疲乏。
配方及做法:取玫瑰花4~5朵,薄荷叶5片左右,加开水冲泡,盖盖焖10~15分钟后饮用。
玫瑰花能疏肝解郁,薄荷清凉提神,两者合用能振奋精神、去除烦热。
配方及做法:取5克灵芝、5克炒谷芽、5克生谷芽、20克冰糖放入砂锅中,加1500毫升水煮开后小火煮15分钟,加入3克薄荷叶,再煮1分钟即可关火。
这杯茶不仅能健脾胃、提神解闷,还能促进夜晚睡眠,一茶两用,效果非常好。
秋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些疾病却会“伪装”成秋乏,用犯困、疲倦等症状迷惑你,让你不当一回事儿。如果没能及时辨别,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那都有哪几种“假秋乏”需要大家注意呢?
哈欠连天可能不是秋乏,而是脑卒中的发病信号。据统计,7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
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出现频繁哈欠,并伴有肢体乏力,甚至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研究发现,糖尿病人出现嗜睡的可能性是常人的2倍,因此,疲乏犯困也可能是血糖控制不好的征兆。
如果总是犯困,特别是餐后容易出现严重困意,同时还伴有饮食增多、体重下降、伤口不易愈合等情况,就需要提高警惕,糖尿病很可能找上了你。
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人,如果出现乏力,建议及时监测血糖,按照医师指导调整饮食及药物,以稳定病情。
在风寒的刺激下,颈椎病患者也容易出现犯困、发懒、全身没劲、疲乏无力的症状,即便睡眠充足也难以缓解。入秋后颈椎病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如出现这类症状,应及时到院检查,看是否是疾病发作了。
甲状腺可以调控体内新陈代谢及能量使用的速度,它与疲劳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精力下降、经常疲倦犯困是甲减最先出现的症状之一。同时还伴有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抑郁、便秘、莫名持续寒冷的人尤其要小心。
经常犯困,并伴有皮肤发黄、粗糙、恶心、讨厌油腻等症状,那就需要去医院排查肝病。因为肝病患者的血液中胆碱酯酶含量通常比较低,这就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疲乏、犯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