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借款信和白崇禧的贺寿宴

端午假期,偶见一朋友转发了一篇《朱德写给戴与龄的信》的文章,读后深受感动。此封写于1937年11月29日的信,折射出太多太多。

全文如下: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收复了许多名城。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
此候
近安

朱德

十一月廿九日

于晋洪洞战地

当时的朱德,已是八路军总指挥(1937年8月任),却无力拿出两百元钱赡养家中两位老母。他更是直言:“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要知道,早在二十年前的1917年,年仅31岁的朱德就已经是滇军少将旅长,闻名全国。在那个大小军头都靠劫掠民财,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却是“一贫如洗”,实在是难得可贵。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品质,所以他才能够矢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路经受挫折考验,成为我们敬爱的“朱老总”。
我不由得想起了白崇禧给母亲过九十大寿的往事。1944年3月,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数百万将士正在一线忍饥受寒、浴血奋战。而身为国军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却在桂林老家大张旗鼓为母亲做寿,正式大宴三天,小宴无数,真可谓“高朋满座”“名流云集”。整个桂林城被四面八方赶来的贺寿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竟有数万人计。以致时人感叹:“桂林自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见过今日的热闹场景”。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封家书,可以辉映出伟大战士对民族、对国家的无限忠诚。朱德的借款信,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及人民军队的初心和使命,赤子之心,溢于言表,他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沉的关爱,丝毫没有因为没钱而减损半分,而是愈发光辉。朱老总始终心向真理,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白崇禧这个“小诸葛”,却终其一生,被名利所累,他为母亲贺寿的种种,当时可谓“风光无限”,后事的发展却为其注上了一个颇具讽刺的注脚,恐怕也是他所始料不及的。也许这正是所谓的“偶然中的必然”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