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科学补硒
作者:舒 云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在抗癌、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较大潜能。我国是整体缺硒国家,全国70%左右的土壤缺硒或贫硒,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国人日常硒元素摄入不足。从富硒大米、富硒地瓜,到富硒西瓜、富硒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养生保健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式各样的富硒产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硒虽重要,却是把“双刃剑”,并非补得越多越好。有关研究表明,适量的硒摄入有益健康,而摄入过量的硒则会产生相当的毒副作用,产生毛发脱落、指甲褪色等后果。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我国成人每日硒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天,食用安全范围相对较窄。
科学补硒,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掌握补硒强度,也需要补齐富硒产品相关标准。
迎合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如今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城市还是乡村,形形色色的富硒产品越来越多。富硒鸡蛋、富硒猪肉、富硒保健品、富硒养生杯……似乎只要与“硒”字沾了边,就都可以进阶成“高大上”的功能性富硒产品,吃了用了就能健康无忧。
事实上,因为相关国家标准及监管的缺失,这些打着富硒旗号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明确标注硒含量、含硒类别等信息,它们中究竟有多少是名副其实的富硒产品,又有多少符合生产规范,普通消费者往往很难弄清楚。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把部分非富硒产品也标注成了富硒产品,甚至一些非富硒地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也都穿上了富硒的“外衣”。市场上富硒产品鱼龙混杂的结果,不仅容易造成消费者补硒不足或补硒过量,长此以往也必将影响富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我们期待业界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尽快完成各类富硒产品的标准制定,形成硒产业“国标”。唯有如此,才能让富硒产业健康发展,才能帮助人们实现科学补硒,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