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四)

伤寒论第110条辨: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原文解释】太阳病的第二天,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医生反而用热熨疗法来熨病人的背部,导致出汗很多,火热之邪乘虚内入于胃,胃中津液枯竭,于是出现躁扰不宁、谵语,病经十多天,若病人出现全身颤抖、腹泻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即将解除。若火攻后病人腰以下部位不出汗,反见呕吐,足底下感觉冰凉,大便干硬,本应当小便频数,但反而不频数而量少,想解又解不出,解大便后,头猛然疼痛,并感觉脚心发热,这是水谷之气向下流动的缘故。

过去因为在北方,拿瓦烫协助病人发汗,用烤的方式让病人大汗出,因为不是药汗,不是免疫系统从里面推出来的汗,所以没用。因为病人的大汗出,所以病人里面的津液伤到了,刚刚烤火的热跑到肠胃里面去了,肠胃里面就相对的更干了,结果肠胃津液伤到了,大便都堵在里面,食物在里面坏掉了。

本来得的是太阳病,本应该发汗,这个得汗,应该从药汗来解,如果,我们开麻黄汤的时候,里面有杏仁,还有炙甘草,来补肺的津液,生姜,炙甘草还有红枣这些补津液的药在里面,如果我们是用药汗,除了发汗的药以外,加了一些增润津液的药在里面,所以,病人不会有津液不够的现象。

如果用外热来发汗,这个汗出来是被蒸出来的,不是从里面发出来的,肠子里津液就没有了,所以会出现烦躁,胡言乱语。

十几天以后,突然感觉到发冷,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

照理说谵语的时候大便没有了,结果大便来了,就是病人的津液自己调养回来了,津液返回胃里面了,自己会好。

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肚脐以上有汗,肚脐以下没有汗。故欲小便不得,反呕,此段顺序有错,先把反呕拿掉,先欲失溲,就是急着想小便又小不出来。水堵在里面,足下恶风,脚下冰冷,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人的手脚会有热度都是靠胃的阳气,胃气往下注,到脚指头,脚整个热起来,足下恶风代表胃气没有下注,堵到了。

如果把胃的津液伤到的时候,胃里面干掉了,张仲景说先不要管它,先少少与之。慢慢让他津液回来,或先吃一点稀饭,让他自己调理回来,这样最好。

在这种状况下要不要开处方?先观察病人,如果病人大便鞕,小便量应该会增加,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代表水还是没有回来。

如果大便已,大便正常了,头卓然而痛,为什么?因为大肠和脑是连到的,大便堵在大肠里面。因为前面用瓦去烫过发汗,这大肠的津液回来的时候,阳明燥屎突然浊气往上冲,头会突然痛一下,痛一下就没有了。

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脚会热起来,因为胃气往下走了,胃气往下走就是胃气能达到四肢,能布达津液了。因为病人的津液已经伤到了,这时候用承气汤去攻的话,津液会更伤,所以要在旁边看病人,看病人的大小便如何。

得了太阳病,千万不要用火来烘他,什么电热炉这些,可以用,但是必须要确定没有表证。如果用了电热炉,大汗出了以后,就有可能肠胃里的津液就被伤到了,大便就会干在里面了,然后,看看会不会谵语,如果谵语就是因为发汗太过,津液又没有补回去所造成的。

小便没有就代表他津液没了,这时候要赶快给他一些补津液的药,小便很多就没有关系了,他自己 会好。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12|大小承气汤的区分

    二二七.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这两个死证,是阳要脱了,阳绝的时候,阳一直往上升,病人会直视.谵语.喘满,不能睡觉,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连眨一下都不会,因为人的所有精力全部要耗尽才死. ...

  • 《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的甜肉,中医称「膵肉」,西医叫胰脏,中医观念胰脏是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的地方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郝万山讲伤寒论40-43讲

    第40讲 阳明热证重要的是阳明病的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的外证也就是阳明里热里实证,表现于外的证候,那就是"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八)

    伤寒论第41条辨原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表症未解,水饮停聚,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七)

    伤寒论第40条辨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表症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干呕.发热.咳嗽,或兼口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零)

    伤寒论第35条辨: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回阳九针后,再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

    伤寒论条辨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病发于阳七天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四)

    伤寒论第66条辨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发汗以后,导致了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关于胀满,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四)

    只要出现了一个心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腹满的时候,有实证和虚证.如果是实证,就是我们前面学的承气汤证,前面讲得不够详细,后面进入阳明篇,就会详细介绍承气汤.虚证,那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