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山打杏记】/ 桃源
北山打杏记
桃源
前言:我的故乡扶风,是一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的地方。离开她,在外打拼闯荡已经五十多个年头了。扶风,那里的一草一木、父老乡情,常令我魂牵梦萦,情结心头。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已是七十余岁的老翁了。老人易怀旧,退休后,我将在故乡扶风逝去的生活岁月,撰写成了《我的回忆录》系列。此篇回忆录之六,我的初衷是以“打杏”为线索,来展示故乡扶风的人文地理、山川风光、美丽传说、非遗文化、风土人情、父老乡亲的纯朴与勤劳、儿时玩伴的欢乐与友谊……娓娓道来,稍嫌啰嗦。本想删减更改,但难以割舍对故乡扶风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思来想去,还是以原作示人、不做修饰,顺其自然吧!
庚子冬月于长安
我可爱的故乡扶风北乡,有一条自西向东绵延几千里横贯扶风东西的黃土高山,这就是有名的乔山山脉,我们都称她为北山。山上林草丰茂,花果遍野,山青水秀,堪称扶风的金山银山。
我们村的小孩子,从小就跟着家人,经常进出北山。家里缺柴少薪,就拉上架子车,进山砍柴。自家栽种的旱烟收获了,就进山抽葛条,用它夹烟叶晾晒。收获的季节到了,就进山采野果、打酸枣、采槐花、打野杏……这样进出乔山,对山里的一草一木,山川路径,我们这群小伙伴都烂熟于心,闭目难忘。
记得五十多年前农历五月,一个忙毕的夏天,我们一群十二三岁的小伙伴相约:进北山打杏子。
看到大人们进山打杏子回来,那滿筐滿篮的黄澄澄的杏子,令人垂涎欲滴。我们玩伴中的大我两岁的“孩子王”宗尚哥提议:我们这些孩子也要同大人一样,进乔山打杏。先回家和家里大人商量一下,同意后结伴而行。结果家里让去的只有五人。其它人家里不让去,说是山里狼虫虎豹多,怕不安全。决定去的五人相约回家做准备,第二天就出发进山。
回家后,母亲为我烙了干粮扶风大饼,父亲为我准备了装杏子的大堂笼,用他的长布腰带绑扎好,便于肩背手提。那天晚上,我兴奋得难以入眠,只盼天早些亮。后来不知何时就进入了梦乡。梦中全是滿山遍野枝繁叶茂的杏树,滿筐金黄金黄的杏子……
一声雄鸡长呜,将我从梦中惊醒。赶紧起床穿衣,喚醒母亲,为我准备早餐。
吃完母亲为我做好的鸡蛋挂面,小伙伴们就敲门喊我出发。我们一行五人:宗尚哥、忠田、全喜、朱娃和我,全身佩挂,汇集村口,向北山进发。
五月的清晨,东方启明星眨着眼睛,远近村庄的鸡呜狗叫不断传来,为我们壮行。
我们五人兴奋异常,以急行军速度一路向北:齐城、天度、晁留……一个个熟睡中的村镇都被我们抛在了身后。转眼间就到了孙宪武纪念碑下。孙宪武烈士是我扶风县著名的大英雄。解放前,他是我们扶风县地下党县委书记,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英雄碑下,我们稍事休息,缅怀英烈后,继续赶路。
过了店头镇,天亮时,我们就来到了北山东麓的东观山脚下。突然,一阵象婴儿哭声一般的啸叫声从山顶传来。举目望去,只见西边沟梁顶上卧着三只大狼,仰天长啸。是进还是退?宗尚哥说:隔着一架山呢!管它呢!我们以极快的速度进了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天不怕,地不怕。
进山后,一路风景这边独好。鸟雀在林间歌唱,蜂蝶在花丛起舞。路两旁的草丛里,盛开着各色各样的野花。野酸枣、野草梅、狼尾巴草、咪咪茅……夹杂其中。我们开心极了!不知谁带头吟唱起了扶风祖辈经久流传不衰的古老的扶风口婆:咪咪茅,上高窑。高窑高,拉雀雀。扑楞楞,都飞了……这一起头,我们随口符合,口婆一段接一段:麻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高山上,媳妇坐到热炕上……口婆口,打面斗,面斗没梁,盖新房。盖的新房做啥呢?娶个媳妇生娃呢……呵!扶风口婆,非遗文化,口耳相传,老少皆宜,博大精深,寓意深刻。
就这样,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不知不觉,早饭时节,我们来到了前山杏树林。抬眼望去,满山遍野,山梁上,沟渠里,到处长满高大的杏树。绿叶丛中,几许黄杏挂在枝头,露出她金色的笑脸。走到树下,才发现杏子早被人打光了,只剩下星星点点挂在树顶。看来我们来晚了。商量后,大伙决定继续向深山行进。
进深山不久,突然只见山路边一处石壁陡立,形似大门。这就是有名的北山石门。传说此地原有一大富翁,人称王十万。他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他看到石门里一形似龙头的巨石下,压着一条人间罕见的铁扁担,就起了贪心,想将此宝物化为己有。就命手下日夜不停,砸錾龙头巨石。有一天,来了一位白胡柱杖老人,对他说:王十万,王十万,王把龙头錾。錾开把你全家都冲散。王十万不听老人言,执意錾巨石 。终于有一天,錾开了龙头巨石。只听山崩地裂一声炸雷,只见滔天洪水从石门奔涌而出,直冲王家大院。结果王家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催下场。从此,这里仅留下了这巨形石门。传说告诫人们:为人要适可而止,不可太贪,知足常乐矣!
过了王十万沟,我们就到了一处神奇的地方,奇就奇在这里酸枣树都不带刺。而整个乔山任何地方的都带倒勾刺,只有这里不同别处。据传说,当年杨贵妃游览乔山,路过此处,被酸枣倒勾刺挂住了漂亮的衣裙。杨娘娘大怒,招来乔山土地神,命其惩治酸枣树,今后不许长刺。从此,这里的酸枣树就不敢长刺了。有人还论证说:扶风就是娘娘杨贵妃的故里。
翻过了一架山,淌过了一条河,我们终于到了深山杏树沟。放眼望去,只见对面东沟梁上一片片果实累累的杏林,阳光照耀下,黄灿灿一片,仿佛来到了金装银裏的神话世界。
我们抑制住兴奋狂跳的心,急步儿想翻沟过梁,去对面杏林打杏。突然,北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呼喚:哥~,不能去!我们驻足北望,只见一老翁领着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在招呼我们。到了跟前,老翁对我们讲:碎娃娃,不能去对面,沟深坡陡,太危险!那里的杏小太酸,没人要。我带你们去!我们跟着老人,向北不远,就到了老人家的几孔窑洞前。这时,已到了晌午饭时,我们才感到肚子饿了。老人把我们让进了家,还给端来了滚汤开水。我们拿出了随身带的干粮,吃了一顿愉快的午餐。饭后,老人和小女孩带我们去了他家窑背上的杏树林。
这里有十多棵高大的杏树,上面挂满了又大又圆的黄杏。老人说:娃娃,赶紧打杏吧!打完后,就赶快出山回家,免得家里人操心。我等千恩万谢,感激不尽!说完,老人就领着小女孩回家了。多么好的老人!我勤劳善良、纯朴好客的扶风父老乡亲!
到了杏树下,我们先用木棒、土块抛打。落了一地杏子,我们捡起几颗尝了尝。美极了!好大好甜呀!
打杏开始了。宗尚哥、全喜、朱娃三个上树高手,赤溜溜一眨眼就爬上了杏树枝头。我和忠田两个年龄最小,就站在树下捡拾杏子。
树上的三人抱着树干,摇着树枝。只听见辟里啪啦,只看见金黄的杏子象雨点一样落在树下。摇完一颗杏树再換一夥。等十多颗杏树摇尽,树下已落了厚厚的一层金色的杏毯,在阳光里泛着金光。
他们三人下了树,我们兴奋得喊着唱着,开始往筐子里捡拾杏子。不多一会儿,每人都装滿了各自的筐子,准备满载而归。
在树下,就着杏子,我们吃完自带的干粮,整理好行装,背上辛劳換来的胜利果实,看到天色不早,就兴冲冲踏上了返家的归途。
一路上欢歌笑语,不知不觉就快到东观山口了。这时,天快黑了。突然,一阵狂风突起,滚滚乌云从西边天空涌来,眼看一场暴雨就要来临。山里的天气就象孩儿脸,说变就变。我们赶紧加快行进速度,一路小跑起来。刚出山口,暴雨就开始倾盆而下。我们在雨中狂奔,瞬间都变成了落汤鸡。突然,我脚下一滑,跌了个大跟头,背上杏篮的杏子撒了一地。伙伴们停下扶起了我,我已不能走路了,脚脖子钻心地疼,原来是扭伤了。怎么办?大伙把撒落的杏子捡进我的篮子。宗尚哥一声令下,让大家分別提上我俩的杏篮,他背上我,在暴风雨中,在黑暗的夜路上继续奔走。在宗尚哥湿淋淋的有力的背上,我热泪横流。多么纯真的儿时友谊!让我感激涕零,终生难忘!
到了店头镇,风停了,雨驻了,已到了深夜。我们饥渴难耐,疲劳不堪,只得敲开了一家住户的家门。一位老人打开门,把我们热情地领进他的家。看到我们狼狈可怜的样子,他叫醒了老伴,为我们生火作饭,烘烤衣服。吃饱了饭,烘干了衣,我们千恩万谢,告别了两位好心的老人,我们就继续赶路了。啊!我纯朴善良的扶风父老乡亲。至今几十年过去了,两位好心老人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眼前浮显,我也再没有吃过他俩做的那么可口美味的饭菜。
过了天度、齐城几个村镇,天空开始放睛,东方的天空几颗星星眨着美丽的眼睛,我们的心情也开始明朗起来,脚步也开始欢快起来。
几声悦耳的狗叫,把我们迎接到我家村外。只见村口处,五家大人在焦急地等待我们。我们迎上前去,家人兴奋嗔怪地接过杏篮。我们五个小伙伴,愉快的道别后,就同家人回到了各自温暖的家。那夜,我睡得特别香甜……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把杏子分送给了左邻右舍。乡亲们吃着甜美的杏子,齐声夸赞我们人小志大,将来长大后一定都会有出息。我们听了,心里比甜杏还甜。
啊!我美丽的故乡扶风,我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我纯真可爱的儿时玩伴……
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再也沒有吃到过那次采摘来的,扶风北山的又大又圆、香甜可口的黄杏!
庚子冬月于长安
作者简介: 桃源,原名夏晓。男,1949.1生人,现定居西安市未央区梨园路。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音乐、语文、历史教师,退休前任中学教导主任;退休后从事群众文艺演出、文学写作等活动。
●
主一位编 :张 彦
编一位委 :孙 辉 万 毅 槐自强 巨石
编委一位 :王宏民 夏 天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薛光炜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