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元末农民起义序幕在镇江拉开

□ 孟宪威

至正七年(1347),一支纵横于茅山、花山一带的武装力量震动了元朝廷,这支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惊人的队伍被元廷称为“花山贼”。《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七年九月甲子条载:“集庆路盗起,镇南王孛罗不花讨平之。”同年十一月甲辰条记载了两淮盐运使宋文瓒的一条上言:“江阴、通、泰,江海之门户,而镇江、真州次之,国朝设万户府以镇其地。今戍将非人,致使贼舰往来无常。集庆花山劫贼才三十六人,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

所谓“集庆路盗”与“花山劫贼”无疑为同指。集庆路是南京元朝时的名称,句容当时为其辖县。花山即宝华山,亦称华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华山,在句容县北六十里。山高九里,泉壑殊胜,秦淮水源于此,亦曰花山。《元史》:至正七年,集庆路花山贼三十六人作乱……即此山也。”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的记载则更为详细:“中原红寇(指红巾军)未起时,花山贼毕四等仅三十六人,内一妇女勇捷,聚集茅山一道宫,纵横出没,略无忌惮。始终三月余,三省拨兵,不能收捕,杀伤官军无数。”

从以上记载可知,至正七年春夏之际,一支三十六人的造反队伍,在首领毕四的带领下,屯聚于茅山一带,打败万余官军,纵横三个多月。这使人联想起北宋末的宋江起义,史书记载宋江也是以三十六人横行天下,明代文人谢肇淛在其所著《文海披沙》中即云:“宋徽宗时,山东贼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横行;元顺帝时,花山贼毕四等亦三十六人聚集茅山,出没无忌。宋江中有'一丈青’'花和尚’,而毕四中亦有一妇一僧最勇健,岂皆天罡之数欤?”

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来自何方呢?《乾隆句容县志》收录的《元至正重修学记》中有一条线索:“至正丁亥八月……适有巨盗繇淮甸,历朱方,登茅阜,涉土桥,问津龙潭,欲走江以逸。镇南王令司马会省台帅臣,督十余路戍士围于东华山,抗万夫长、江宁监邑死之,弥月有半,始克殄灭。”

至正丁亥即七年,以上所记无疑就是以毕四为首的“花山贼”事。根据这条资料可知,这支造反队伍原来是从淮河地区过来的,自镇江附近渡江南下,在茅山活动了大约一两月,又北进经土桥(在句容以西),至龙潭,打算进入长江或渡江北上,被从十余路调来的元朝镇戍军包围于东华山。他们奋勇抗击成百倍之多的官军达一个半月,击毙江宁县达鲁花赤等官军将领,终于因众寡悬殊而失败。

尽管以上记载已令人感觉到元朝廷在剿灭花山造反队伍上的大不易,但仍然是美化了元军战斗力的结果,因为最终击败“花山贼”的不是已衰败不堪的朝廷正规军,而是官府招募的盐帮武装。《南村辍耕录》记载:“朝廷召募鹾徒朱陈,率其党与,一鼓而擒之。”“鹾徒”即盐徒,“朱陈”典故出自白居易的《朱陈村》,后世指代联姻家族,“鹾徒朱陈”就是盐徒的宗族。宋文瓒在上言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后竟假手盐徒,虽能成功,岂不贻笑。”

自至正四年黄河大决口,继之以饥荒、疫病,北方广大地区人民困苦不堪,或四散流徙,或揭竿而起。所以“花山贼”应该就是来自淮河地区的流民或离散起义队伍。他们的战斗,犹如揭开了“皇帝的新装”,让元朝廷和军队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陶宗仪即认为:“从此天下之人视官军为无用。”

元末大起义的序幕就此拉开。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爆发乃星火之肇始,随后得到徐州、定远、蕲州、泰州等各地响应,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宋文瓒因“花山贼”引发的“东南五省租赋之地,恐非国家之有”的担心终于变成了事实,不过元朝失去的不仅是东南五省,而是整个中原王朝。

(0)

相关推荐

  • 宁镇扬一体化序幕礼炮将响┃宁仪扬城际非麻将┃一炮可四响!

    都说厨子不看菜谱研究兵法能防忽悠,可有谁知道研究麻将能解万难? NO.1 | 壹 并非零和博弈的宁镇扬一体化大局 ▲宁镇扬一体化大局之地图局,图源地图截图,侵删. 宁镇扬一体化现在成了大众教材:支持区 ...

  • 铁证!茅山自古就是金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金坛句容共享茅山"本就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见诸于史,流传于口. 茅山归属的考证,本质上是舆地学类的考证.历来以正史记载优先,国家地理志次之,府州县地方志又次之.[史记],[唐书 ...

  • 镇江,有这些古老的传统村落值得深情守护

    2021年2月14日17时40分,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临沧市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灾,明火虽然已于当晚被全部扑灭,但千年部落毁于一"炬",令人无比 ...

  • 朱棣经句容攻占南京夺得帝位,永乐十六年临茅山

    史料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 年)是从句容东北面长江上的瓜洲渡江,自镇江经句容下蜀.龙潭,最后攻占了应天(今南京),夺得帝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辛亥功臣镇江都督林述庆

    □ 沈伯素 少年将军光复镇江 林述庆是镇江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辛亥革命中染红了镇江史上重要的一页. 林述庆早就积极参加过革命家赵声组织的反清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以驻镇江新军中一位低层指挥员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郑成功与镇江大捷

    □ 顾 谦 镇江自古以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无论是爱国将领宗泽.韩世忠.文天祥,还是爱国文人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英雄事迹.文学作品,均给这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城市赋予了沧桑而又顽强不屈的气质.明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向日葵是秋天的勋章

    □ 曹春雷 小城外,有片葵花地,入秋后,朵朵葵花浓郁地黄着.周围是漫野的玉米地,叶子尚青.在玉米地的绿包围中,葵花的黄更显灿烂.有时,在黄昏,我骑着车,穿越城市汹涌的人流,到城外去,只为看葵花.夕阳金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人间走遍却归耕

    □ 王春鸣 傍晚,坐在鱼塘的台阶上,身边是深红浅紫的凤仙花丛,我捧着半个西瓜,噗噗地吐出黑籽,吃完,发现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隔着围墙,看见那个不讨喜的邻居,正在他的瓜田里除草,他那条毛发蓬乱的长毛黄狗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菜市上的人间烟火

    □ 二月 我有个习惯,每当心有郁结不得疏通,就主动请缨去买菜,妻子也乐于把权力下放给我.于是,清晨,骑上电动车,带个竹篮,向城郊的菜市进发,尽管不远处就有超市,但我还是喜欢去露天的集市. 这里卖菜的,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巧果飘香七夕节

    □ 张军霞 奶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记忆里,她一直热衷于过节,乡下旧历的那些,一个也不放过.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就是七夕节了,因为牛郞织女的故事,曾一次次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节日时那些有趣的习俗,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昆虫脸谱

    □ 王太生 唱戏的有脸谱,生旦净末丑.昆虫也有吗?或者说,有笑虫和哭虫吗?毋庸化妆的喜怒哀乐. 草木稠茂时,昆虫弹跳恣肆.虫栖草,草匿虫,虫栖青枝,或鼓翼而鸣,或默不作声. 儿时家旁的小河边,坡上遍长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龚自珍《九州》青词考

    □ 董晨鹏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家.这位自号定庵的思想家,明确地将他所生活的时代定位为"衰世":整个中国死气沉沉,庸庸碌碌,皇帝是庸主,朝廷上没有贤明的将相,社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瓦盆和瓦罐

    □ 箫 笛 相比于陶瓷和搪瓷的精细选材.复杂的工艺,瓦盆和瓦罐在所有的烧制容器中是身份最卑微和最接地气的了,它们就是用普通的黏土烧制而成的,没有美妙的外表和精美的图案,样子灰头土脸,因为便宜,在铁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