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阳:世外桃源
流水、人家、古渡、桃花,
歌谣、炊烟、小舟、云霞。
秦岭风骨塑造的南阳盆地,是一只巨大的碗,一路向南,私藏有一个神奇的村落。她神秘古朴,优美诗意地存在着,犹如藏于时光里的宝贝,偶然间看到她竞然开出了人间四月的模样,醉了心扉,逗了清眉,俯仰观听了她的前世今生。
白河,很白,来自碗里,流动的圣水一路缠绕着村庄,村庄浮在水上,于是就有了植被树木茂盛、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群,带来的灵动和有温度的生命,是大自然造物的美。
盛唐伟大而浪漫的太白诗仙,一生好入名山川,从“此地多英杰,邈然不可攀”的福地南阳一路览景咏叹,骑马驾乘至此。春风撩动白衣飘逸,据鞍顾盼,苍茫的天地间,水势回旋,推着沙滩,堆积了三个湾,于是李白诗兴大发,却不知为何,只作了二句诗:“江畔白云里,归村洲如月。”在一块深陷地下的巨石之上,留下了千古之谜。现在这三个沙湾分别从北、东、南三面似月牙形环绕着津湾村,村民都叫它们飞来堤。
飞来堤在津湾,津湾在新甸铺,新甸铺在新野,新野古时,八水竞流,豫鄂两省交界之处,是南襄盆地的中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之要冲。新甸铺是白河商旅古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车马走卒,热闹非凡。宛襄古渡口就位于津湾村北,帆船耸立,白鹭翻飞。神奇传说,方言交杂,民间故事,风俗遗址,在这里口口相传,熠熠生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刘子骥当然是找不到它的所在,陶渊明在《桃花源记 》中虚构了一个如梦如幻,令人神往的世外桃花源。
但是,世间有这么一个地方,每当花开时节,一望无际的灼灼桃花,满目氤氲。穿越诗经而来,掠过唐伯虎的桃花庵望穿秋水,透亮的春光,引起李清照泛舟争渡,仰天长饮杏花佳酿,每一朵桃花都是惊叹号。先打一个伏笔,且看如何峰回路转,溪头忽见。
午后春困,正在读《大乘无量心经》,消磨日子,归心净慧,桃花而知菩萨大行,于是真善美的佛性芳香指引而来,又于是心心念念着梦里问津。我就在春天的睡意里,陶渊明骑乘满天桃花飘在我面前。
他说:“世人皆为名利往,却求世外桃花源,如若静心无欲求,津湾就是妙田园。”
我问:“人人向往桃花源,心中闲情风雨多,燕子归来村雪晴,后遂问津在何处?”
陶渊明笑而不语,用手指向天上桃花,画了三个湾,随着云层海浪涌流,然后转身隐隐于飞桥隔烟之中去了。
我在后边奔跑,急切地想知道究竟是在哪里,却被春三月的鸟鸣叫醒,回味着刚才三道湾。空气里吵吵闹闹,传来泉水丁咚,林中绿叶碧透,篱笆红花,一起盛开的声音。我翻开台历,按大自然的造物节令,现在应该是桃花盛开了吧?刚一推窗,下起了雪,果真应了那唯美诗意之句,三月桃花雪,心境、意境就有了。
好友王书简,约我去踏春。困了一个冬天的疫情,每日伏案疾书,在我仰望的目光里,仍在用文字丈量着故乡和梦想之间的距离以及城市和村庄的差距,出去走走也好,寻找点迷失的东西。就驾车郊外,来到他的家乡——津湾。
村口的小路发亮,野草闲花不当春,紧致而自然,一片充沛的阳光之下,我远远望见一棵巨大的树。阳光正从树叶间筛落下来,每一束光,都那么柔和而妩媚,具有穿透力的灵魂之光,摄魄每个人心房。这是一棵上百年的皂角树,我们的到来,惊醒了它的睡意。它肯定会惊讶的,因为人们知道,它一直存在着,像是一个得道的高僧,仰望苍庐,百年孤独,然而乡村旧风物里的印记,扎根沃土,也透露出曾经的沧海桑田。
从上向下看,巨大的树冠,繁茂的枝叶庇护之下,有一些微微凹陷下去的窝,放低了身段,向上看,树叶在堆积情感,思索命运的安排。我看见一些新绿的芽儿,来来往往的蚂蚁追踪着它的脉络,想排除它的寂寞。风吹过来,我迅速的察觉到,空气中轻微的气流声和急不可待的叫声,春天的芭蕾之曲,打开了风物的舞台了。
在扑楞楞的声音中,一只羽毛乌黑的花喜鹊,落在这棵树上呼朋引伴,头上长冠的鸫鸟非常的漂亮,叽叽喳喳的,竟然又飞来一些麻雀,于是就热闹了许多。这些小生灵是村庄的灵魂歌手,清新、明快、淳朴的叫声,招呼这城里来的人。在绿野仙踪的节奏里,所有的声音,都在吟诵那棵最靓丽的大树。突然感受到真实,和那些平淡的日子相比,树木就是乡村烟火气的见证,这里别有一番情趣。
乡村给人的印记就是破砖烂瓦,石头泥巴,横七竖八的沟沟渠渠,或者是那些露天厕所的糟粕和污垢。就是偶尔有些花花草草也长的不像样子,就更不用说那些羊肠小径了。因为我曾经也是乡村走出来的孩子,所以对于我来说,那就是印在心上的疤,却是真实情感的依托。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惊讶,在碧蓝的天空下,流云鉴光,巨大的尺脉状棉花白在延绵不绝,田野上有抗着锄头看飞鸟的,迎面走来一群羊,平整宽阔的沥青路,召唤花坛里的绿丛,以及茂密的香樟树,太阳能路灯悬挂的红灯笼,显现出来的魅力,颇有都市的风范与精神。竹篱闲花,统一房前设置的观景阳台,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味的别墅。自然光线的变化,使光滑质感的墙壁反射明亮,让人顿觉暖意融融,古木刻牌展示梦里水乡,上面写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以及乡村文明公约。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诗意田园之美,这充满现代气息的,竟然是乡村,让外来人赞叹。
一树桃花一树春,一村桃花春十分。沈从文说,有桃花必有人家;鲁迅说,每棵桃树必是有骨的;萧红说,院子里,东一棵,西一棵,愿开就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好友的院子里,角落里盛开着一树桃花。他的小孩子在树下寻觅东西,撒欢奔跑。我们坐在木质的旧椅子上,随意聊着,信阳毛尖茶的香气飘落在院里。人文、生态、田园、农家小院子里,深切地感受。
忽然听到一位老妇人的责怪:“唉呦,你这小猴娃儿,快下来,快下来。”扭头一看,小家伙爬到桃树上去了,摇落了一地的桃花。头发花白的三姨端着一个桃木排子,是刚出锅的枣花馒头,她端过来让我们尝尝。一边择着篮子里的荠荠菜,一边朝小家伙怒嗔到:“一会儿看不见你,都又猴到树上去了。桃花都晃没有了,到时间你咋吃桃子?猴里很,快下来。”说着佯装扬起手来。小家伙快速滑溜下来,去捡桃花弥补过错,灵性调皮的纯真,慈悲的光透过桃花,我们都笑了。
正说着,来了一位中年人,王书简站起来赶紧介绍:“这是我们津湾村书记,王玉森王书记!”我们互相握了握手,打了招呼,坐下来。我们随意攀谈起来,有句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王书记就谈到了村里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明朝初年,有白、张、王、杜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到这里落户,分散居住,后来各自成村,分别名为白家、张家、杜家。现在这些村落,已经连为一体,统称津湾。津取渡口之意,湾取三道湾之意,就是现在的月牙儿形的飞来堤
飞来堤以前也叫娘娘滩,讲的是清朝时候这里有个孝子叫王大宝,出去经商,数十年杳无音讯,他的老娘天天站在村后的白河滩上望,望了一年又一年,不见儿归来。后来王大宝归乡之后,他的老娘早已不在人世了,邻里告诉他,老娘是想他想死的。王大宝悲伤不已,就在老娘站立的地方,盖了一座小庙祭奠,大行公德,又扶持村民,大家都被感动了,就叫那沙滩为娘娘滩。年代已久,庙已不存了。
村东北方白河渡口东侧的南岸,旧时有钓鱼台,相传是东汉初年,新野籍名士严子陵的垂钓之处,后世称为子陵台。渡口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饭庄、杂货铺、布庄、茶行、油行,还有卖船上用的竹筒,缆绳等铺子,有吃码头饭的人家。岑参吟唱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挥着马鞭,向着北方,飞奔去天涯。大美皇后阴丽华过溪回首惊芳华,听到这浓厚的历史画卷,在心潮澎湃里涌动出一种急切,我说:“走,去看看。”
王书记说:“最应该看的是这里的桃林,正是初开的时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想象的。津湾桃花园,是村民的集体创造,这里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他笑着用手往前一指,我们边走边聊,他说,津湾显著改变的还是近几年,一些出外打工的人回来想创业,老党员书记和大家一合计,咱这儿滩多地多,种些果木应该效益好些,于是就有人开始试着种桃树,沙地土质好,桃脆又甜,就开始规模化发展了,村里面貌改观就得益于桃花源。其实,也还是有些困难的。当初,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减产,影响了种植户的信心。不能眼看着一下子没了希望,有困难,党员一定冲锋在前。我们就请教桃树方面的专家,如何嫁接,如何护理,费了很多周折,慢慢的就好了。桃子滞销,我们考虑可能是许多人不知道,怎样扩大知名度,拓展销路,让外地人也慕名而来,我们就集思广议,就有做桃花节这么个理念,得到了新野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宣传以后,周边的县市知道了,我们利用网络,就放心大胆地做,外省也知道了,外国人也知道了,销路就一下子打开了。
空气中传来了芬芳的气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觉得神清气爽。沿着平坦的草地,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油菜花灿黄流动,开得很有才华,蒲公英顶着白色的梦,蚕豆花婉约情怀,女王菊肆意泼辣,从唐诗宋词里走来。大自然的启示是感动生命的最好注解,在彼此的眼睛里闪亮。
翻过堤上,眼前的一幕,惊艳了我,震撼了我,震惊了我。一江春水,两岸桃花。一叶轻舟,自横水面。你可以想象,在水清沙白的广阔滩涂之上,满天满地的桃花,风吹得它们不停的摇摆。红的,粉的,小骨朵,一层一层的,柔软的,绒绒的,简直是绣在上面的,它们轻而易举就捕获了我,我的眼睛根本忙不过来,也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她们,这是一群妖娆的精灵,这来自天上王母的圣物,七仙女长袖如云,扇动花语。一群一群的小猴娃,在奔跑嬉笑,带动风,颜色仿佛时时刻刻在变化,这是黄药师的桃花阵吗?郭靖在那里追着黄蓉,只听见笑声,看不见人,又看见三个小孩子跪在树下,手捧起桃花,在桃园三结义。这天与地,人与花,融合在一起,分不清谁又是谁的一部分,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王书记说:“现在还有点早,没有达到全盛期,今年我们会举办第六届桃花节,到时候高峰日可以接待游客数万人,还有各国友人前来观赏,桃花节已经是津湾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了。”
一树桃花醉乡村,树树桃花相映人。原生态的自然美,人俨然走入花海里去了。寻遍诗词歌赋,没有一句能说出阳光下,那人花一刹那的微妙感应,绿色如道之妙法,白色如禅之意韵。我想不到还真有世外桃源,那一片粉红在眼底炫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静而本真,含蓄而内敛。
不远处,田垄上,狗在追逐蝴蝶,飞鸟在滑翔,看见几位老人正在挥锄,扬起的曲线如生命的轨迹,这叫做:“锄春”,一锄生清明,二锄涛涛风,三锄一叶一心。意思是松动泥土,大地上,黎明的曙光,显现春天的气息。山谷里的农人采茶之前也锄春,有淅川南水北调迁到津湾的村民,他们保持着纯朴的习惯,以敬畏自然之心,向往着美好生活。大地是人的,人是大地的一部分。乡村振兴路上,风雨雪霜叙述人们探索与奋斗,纯朴、善良的人躬耕一方,以桃花为媒,田园风光里结交好运。怀有敬佩之心,有孺子牛般的带头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这一方宜居宜耕的生态山水。
乡村烟火气息的变化,是时代的发展,这里的沙滩十分的开阔,碧海银滩,可以种植西瓜,也可以发展天然浴场。设想下一步,发展民俗旅游地,挖掘非遗手工艺,我想,我走出津湾之后,不用处处记之,担心寻不到这桃花林。她们是真实存在的,是乡村振兴中国梦里的花朵。不用再去诗词里寻找那美妙田园,世外桃花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她张开怀抱,津湾等待你来寻访踏踪。(此文获躬耕征文散文奖)
-End--
审稿:朱睿,袁荣丽,柳禹
作者简介:熊向阳,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现代诗编审,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大豫文学出书网签约作家,曾任学校海风文学社编辑,北方文学研究所采编记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当代作家》《西南文学》《鄂西北文学》《中国乡村杂志》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