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6):笑声中的歌谣

日子像春天的花朵有盛有衰,像树上的叶子有生有落。不管时光如何变幻,母亲总能化生活中的不快为乐趣,时时处处都唱着那心中的歌。那些滑稽幽默俏皮话,叫人捧腹大笑的歌谣,让枯燥的日子变得妙趣横生。

穿过州城的热闹喧哗,带着内心的激情澎湃,德惠河从阡陌交错的原野一路向东。初夏的河两岸,开满了如云的槐树花,那香气也如漫天的云霞弥漫在空气中。水位渐渐涨高,水也温热起来,是故乡人天然的游泳池。七八岁的男孩子,就能游出好多花样。什么“仰搁凫”“扎猛子”“踩立水”“打砰砰”“蛤蟆凫”“鸭子凫”。阳光灿烂的日子,河边是最热闹的竞技地。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精彩的是扎猛子,泳者一头扎下去,一会儿在远远几十米外拱出来,还踩着水手舞足蹈的,令人拍手称快。最笨拙的架势当属“打砰砰”,初学者在水里手忙脚乱,使足力气拍水,身子还是往下沉,此起彼伏的,旱鸭子成了水鸭子。

母亲教的歌谣应运而生——

奇奇敲,奇奇敲,

站着没有坐着高。

奇奇台,奇奇台,

河里涨水浮了涯(读yai),

三个小秃来洗澡,

摁下葫芦瓢(漂)起来。

秋高气爽的时候,河水没有了夏水的浑浊膨胀,变得瘦削清澈起来。水面像一面镜子,把蓝天白云,把两岸的树木庄稼,桥上悠闲而过的牛羊,还有河边的洗衣妇,都映照在水面上。微风吹来,水波荡漾,物影婆娑,任你是怎样高明的画家,也描绘不出这样动感的美丽。

当然,如果只是清澈,那还算不上有品位的秋水,秋水最迷人的地方,还在于她的给予。清浅的河水里,鱼儿变得慵懒了,成了小孩子手下的败将。傍晚时候,盆满钵满,晚上饭桌上又多了一道美餐。或是糊鱼饼子,或是油炸鱼。吃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这时候,母亲教我们唱——

说了个老头八十三,

每逢吃饭把门关。

叫苍蝇叼了个饭粒起,

他一撵撵到那太阳山。

母亲不会背《锄禾》诗,她用自己朴素的话告诫我们珍惜粮食:“你姥娘说,一个饭粒就是庄稼人的一个汗珠呢!你奶奶吃干粮,从来不拿着,是用双手捧着,掉一个干粮沫沫都用手粘起来。”致使我们到现在还保持着一种习惯,吃饭时要用手捧着食物,掉了的渣渣赶快捡起来。小时候是一种节俭,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地面的清洁。

我们那个年代,吃饱肚子就很好了。我们的零食,大都是母亲就地取材,变着花样粗粮细作。即便这样的“美食”,也是被劳动诱惑着才能得到。这样被奖励所得的食物,我们就会大喜所望——

小巴狗,戴铃铛,

“叮铃……叮铃”到集上(hang)。

待吃桃儿,怕有毛,

待吃杏儿,怕倒牙。

待吃长果个人扒(“剥”的方言)。

待要吃鸡蛋,

逮个母鸡个人下。

待要吃棒花(即爆米花)

先把沙土带回家。

下面的歌谣虽然有点对人不敬,却最能博我们一笑,是沉闷寂寞时的开心果。

说了个老头八十八,

每逢吃饭拉粑粑。

拾起块儿冻冻(冰)擦粑粑,

越擦越流越滴答。

初冬朔风瑟瑟中,院中椿树的最后几片叶子簌簌地落下来。

“长五月短十月”,农家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快。晌午饭刚吃过不久,母亲把上学的孩子们打发走,喂饱了鸡鸭猪狗们,刚刚落座纺了半个穗子,天就傍黑了,黄昏的太阳变成了小屋里昏黄的灯光。如归巢的燕子叽叽喳喳,几个孩子背着书包唱着歌谣回家了——

你那门航挂红蜡,

俺那门航挂白蜡。

俺那红蜡倒兰,

烧着你娘的棉袄兰。

俺那红蜡灭兰,

吓你爹个趔趄。

一吓吓到芝麻店(现在的滋镇),

也有包子也有面。

不宰猪不宰羊,

专门宰你老姥娘。

记忆中,故乡冬日的雪才叫真的雪。舒适温暖的农家土炕上,大人们在小油灯下忙活着,小孩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没有风声,雪花就在这样的夜晚静静地飘落。

飘飘洒洒,是天女散花,是窈窕淑女身着素裙,伸展优美的舞姿致敬田野乡村。天空中飞舞着如花似蝶的六角精灵,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那洁白的身姿把黑夜映成了白昼。当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梦醒来的时候,大雪把各家的门给封堵了。

下雪下雪,冻煞老鳖。

老鳖告状,告个和尚。

和尚念经,念个先生。

先生打卦,打个蛤蟆。

蛤蟆浮水,浮个小鬼。

小鬼撑船,撑给张莲。

张莲磨豆腐,

嘭他老娘一屁股。

推碾子推磨是很缠人的活,我们村子里只有一盘碾子一盘磨。磨盘在大奶奶家的南屋里,有风有雨的天气也能用。碾盘在村北头的空地上,雪后几天都不能用,所以要提前“问下”(预约的意思),一气推完压完,不然那么多人在后面等着呢。

母亲绝不让哥哥推磨,怕应了“小子家转磨道怕婆子”的谮语。我们姐妹三个在磨道里,转悠得头晕目眩的,口中念念有声——

老妈妈,轧疙瘩,

碾不烂,快揍饭,

揍不熟,快点灯,

点不上(音hang四声),快上炕,

上不来,快脱鞋。

脱不下,把那老嫲嫲累趴下。

我们一边推一边喜得上气不接下气,什么晕啊累啊都忘到九霄云外啦。

最初母亲给我们唱之前,往往是先唱《娘花种》。《娘花种》的歌谣不止一个,这个最好玩儿——

娘花种,嘎嘣嘣。

俺唱唱,小狗听。

跟俺(读nan)学(xiao),变花猫,

跟俺走,变花狗。

跟难爬梯子,变成个驴驹子,

跟难爬涯(yai)子,

变成个死孩子。

跟俺打唔啊,烂你那脚吖把。

等我们专心唱完了,母亲哈哈一笑。我们醒过神来,方知上了当,也都笑得肚子疼!

我们的笑声,融化了冬日的雪花,凉爽了闷热的酷夏。“夏日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谁家里如果有一把金灿灿的黄油伞,那可是把孩子们羡慕煞啦。草帽是挡不了大雨的,大人们把面子口袋的两角套叠,戴在孩子头上,长长的披下去,也有的把废水桶改制利用起来,这自制的雨具,遮挡了我们年少的风雨。

下雨安,放泡安,

王八戴着草帽安。

下雨安,放缥安,

王八戴周那破梢(水桶)安!

酷暑的三伏天,风婆婆是绝顶的吝啬鬼,她是绝不会光顾这燥热的乡间,撩动哪怕最小的树枝,给人一丝凉爽的。院子里,老椿树的树荫挡不住炙热的太阳,无以驱赶恼人的闷热。

母亲摇着用麦秆编制的蒲扇,一边摇一边唱——

姐姐姐姐你别哭,

赶明儿哥哥娶媳妇。

红缨儿轿绿镶边,

抬起那轿来颤一颤。

太上老君执客(音qie),

王母娘娘送大饭,

腰喽掖着(音读zhou)把破蒲扇,

走一走,扇一扇,

娘那个巴子好热的天。

母亲灵活地扭动着身姿,汗流浃背却满面笑容,仿佛是在一个快乐的舞台,而不是这酷暑炎夏。轻松的笑声是一股神奇的力量,驱走了恼人的闷热——

小大姐,小二姐,

你拉风箱我打铁。

赚了钱给咱爹,

咱爹戴着缨子帽,

咱娘穿着咯噔鞋。

咯噔咯噔上井台,

井台上,一洼水,

湿了咱娘的花裤腿。

娘啊娘啊你别哭,

赶明儿使花车接你走,

嘛车?轱辘车,

嘛牛?小舐牛,

嘛鞭?呱嗒鞭,

呱嗒呱嗒上西山儿。

西边山上一窝子猴儿,

抽一鞭子乱低头儿!

老鼠可恨也可爱,它浑身灰溜溜的,四条小细腿支撑着一个肥大的肚子,贼头贼脑地四处张望,黑溜溜的小眼珠转个不停,专偷农民血汗换来的粮食,是令人发指的害人虫。但老鼠又是孩子们的最爱,它毛绒绒的身子,精灵古怪亮晶晶的小眼睛,畏畏缩缩的可怜相,是弱小孩子的同类。

母亲的好多歌谣里,老鼠成了主角——

小老鼠,打提(音di)搂。

谁来啦,你姑父。

骑的嘛呀,小马(四声拉长音)虎。

揍嘛吃啊?开抽头。

也没酒也没菜,抽头里边有白面。

擀白饼,炒鸡蛋儿。

不吃不吃又一块儿!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嘀哩咕噜滚下来,

一摔摔成个小泥块。

大老鼠哭,小老鼠叫,

一对蛤蟆来吊孝,

“滚儿——呱!”

好热闹!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老鼠老鼠你别急,

抱个猫咪来哄你。

小红孩,上南山,

割荆草,编箔篮,

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

急得那老鼠啃锅沿。

今儿三十儿,明儿初一儿,

娘儿三个包饺子儿。

他嫂子儿,擀剂子儿。

他妹子儿,调馅子儿。

悄木声的小毛贼儿,

偷走了嫂子的饺子皮,

糟蹋了妹子的馅子儿盆儿,

急得他娘掉眼泪儿!

这个小偷应该是非老鼠莫属了。

除了老鼠,狗啊猫啊及乡间所见的动物,也是歌谣里的常客。农家人的概念里,他们也早已成了家中的一员。

打磨磨转,打磨磨转。

一到黑天快揍饭。

狗拿柴火猫烧火,

小猪在锅台航蒸饽饽。

一抖三哆嗦,

饼子变窝窝。

小巴狗,爬石头,

拉破肚肚流黏粥。

洋夹子菜,烙火烧,

大娘吃了抱野雀。

青青菜,打疙瘩,

打你娘的小嫲嫲。

娃娃哭,住瓦屋。

娃娃笑,坐花轿,

娃娃醒,吃油饼,

娃娃睡,盖花被,

娃娃走,唤花狗,

花狗伸着花舌头。

母亲的歌谣虽然引人发笑,但绝不会伤人的自尊,有时候还帮着受到戏谑的孩子还击别人。张金泉三大娘的孙子小名叫“消停”的,相貌丑,又长了个“梆子脑袋”,前额很大前突,后脑勺外凸。小朋友们见了他,就喊他的外号“三棱剪”,孩子很是尴尬无助。母亲看到了,教给他说,谁再叫你,你就冲他喊——

三棱剪啊,别叫啦,

叫人家笑话,对人不敬,

长大了没人给说个媳妇。

梆子头,聚宝盆,

前坌进,后坌银,

坌得那四下里不求人。

说俺黑,俺就黑,

黑不黑的黑宝贝。

说俺丑,俺就丑,

命里带着两头牛。

丑福人,马上坐,

弯眉细眼儿拾柴火。

在所有母亲的歌谣中,下面这些歌谣应该是最具时代特色的吧。我们小时候,对小日本、美国佬、二鬼子恨之入骨。唱起这些歌谣来,也格外充满了一种爱恨情仇——

苇子湾

苇子湾,放大泡,

那边就是娘娘庙,

娘娘庙里一根绳,

牵着小日本玩狗熊。

洋烟卷

洋烟卷,喷喷香,

这才兴得大快枪;

大快枪,打得远,

这才兴得千里 眼;

千里眼,看得明,

这才兴得大飞艇;

大飞艇,飞得高,

这才兴得杀人刀,

杀人刀,真是快,

这才兴得武装带;

武装带,装枪子儿,

嘁哩喀喳打日本儿;

日本打败了,

中国打胜了;

日本打跑了,

中国打好了!

小叭狗儿

小叭狗儿,土里滚,

王大麻子不买粉。

买了粉,不会搓,

王大麻子不买锅。

买了锅,不会做(ZOU ,四声),

王大麻子不买肉。

买了肉,不会切,

王大麻子不买车。

买了车,不会坐,

王大麻子不买磨。

买了磨,不会推,

王大麻子不买笔。

买了笔,不会写,

倒写,竖写,

一写写了个亲爹后爷爷!

这是抗战时期讽刺二鬼子的歌谣,说那些二鬼子认日本人为亲,忘了祖宗十八代。

还有一些歌谣,唱出了朴素的爱国情怀,笑声中透露着骨气,风趣里蕴含着豪情,唱起来内心有一种别样的畅快淋漓,是我们最喜欢的——

打是打,对是对,

日本来到那天津卫。

天津卫,真不行,

叽哩咕噜过飞艇。

飞机靠着(音zhou)那汽车道,

打嘛鼓,擂嘛号?

机关联,小钢炮,

打得那日本啦啦尿,

喜得那中国哈哈地笑。

天上过飞机

飞机飞机你下来,俺上起。

俺给美国打仗起,

打得美国拉拉尿,

喜得中国哈哈笑。

花儿红

花儿红,叶儿青,

我同哥哥去当兵 。

哥哥拿刀我拿枪,

大家一手打东洋。

东一轰,西一轰,

轰得鬼子下地洞。

东一杀,西一杀,

杀得鬼子没处躲,

王八脑袋开了花!

整理这部分歌谣的日子,我常常想起故乡土地上的野菜花,比如苦菜花、蒲公英。它们扎根于故乡贫瘠的土地上,无论沟沟坎坎,道旁河边;它们经历寒冬,却没有被风霜刀剑所肃杀。它们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坚韧地挺过严寒,在春风里复苏。春日暖阳中,怒放的花瓣端坐在翡翠般的绿叶上,鹅黄色的花蕊闪着金光,沁人的芳香吸引了蜂蝶自来。它们装扮春光,是农家人枯燥日子里的慰藉;它们汲取天地的精华,是农人赖以调剂生活的美味。深秋时节,为了生命的延续,美丽的花蕊变成白色的冠绒,小伞样的张开羽翅随风而去,去寻找自己远方的诗和梦。

我想,从我老家的土地上飞走的苦菜花蒲公英们,是不是也带着母亲歌谣的韵致?我的唱歌谣的母亲,骨子里是不是融入了苦菜花蒲公英们的灵性,抑或也是长在土地上的野菜花呢?

作者:王桂兰,网名:东篱采菊、风信子,中学高级教师,德州市陵城区作协会员。有诗文散见于报刊及多个文字平台。

(0)

相关推荐

  • 狗狗的故事

    (一)那双眼 在我读师范时,我弟弟从前面大娘家抱回家一只小狗,母亲是不喜欢养狗的 ,架不住弟弟可怜巴巴的喜欢,就养了起来.那年我弟弟才读小学. 那只小狗很听话,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纯纯的,满眼里的单纯 ...

  • 王瑜廷:传唱至今的宛东民谣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传唱至今的宛东民谣 作者 | 王瑜廷  王榕 原创 | 乡土赊旗(I ...

  • 界首民间歌谣集之二十五

    界首民间歌谣集 搜集整理:应连飞 老年夫妻八互歌 老有福,需有方. 八互歌,记心上. 一互敬,多协商. 二互爱,情意长. 三互信,莫乱想. 四互勉,共向上. 五互助,热心肠, 六互让,不逞强. 七互谅 ...

  • 【乡土经典】陈小平:长篇连载《回水滩》第十二章 团练

    温馨提示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请点击红色章节链接.本文的付费阅读,只是一种形式,不用付费依然可读到几万字自己喜欢的精彩故事. 长篇连载:回水滩 阅读提示 神农故地风俗画卷, 井冈山下百年传 ...

  • 界首民间歌谣集之二十八

    界首民间歌谣集 搜集整理:应连飞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唱大戏. 不叫小宝去,小宝跟着跑, 拾个大花袄,穿着虱子咬, 扔掉可惜了. (李梦影 口述) 木锨板 木锨板,黄焦泥, 南庄有个大闺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5):“憋闷儿”

    在鲁北老家,猜谜语叫"憋闷儿",是一项很快乐很热闹的娱乐活动."憋闷儿"不分时间,有吃饭的时候,躺在被窝里的时候,有农忙干活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冬日的晚上,母亲纺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4)月光下的歌谣

    农家皎洁的月光透过糊着窗纸的木窗棂,照到土炕上,那是母亲最宝贵的灯盏.这样的夜晚,母亲不点灯,在月光下纺棉花做针线.她会一边忙活,一边教我们唱"唱儿"-- 月光下的歌谣(1) 月亮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3):世相中的歌谣

    母亲不同于父亲,她从不直接教导我们做人的大道理.在她朗朗上口的歌谣里,唱出了世态炎凉,也唱出了善恶福报.小的时候我们也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听出了褒贬,无形中这些歌谣影响了我们的做人准则.母亲勤劳,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序)

    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母亲身上储存了太多有形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无论母亲在或不在,都已在我们心里开花.母亲做的手织布,承载了她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秉性:母亲说的老俗话,记录了她的通情乐观明白事理:母亲的那 ...

  • 母亲节专题-《母亲教我的歌》

    又要到母亲节了,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实在是太多了,平常小编也时不时的会放一些作品出来,这次小编又找了一首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来自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捷克有两个国宝级的大师,一个是<我的祖国&g ...

  • ●母亲节,怎能忘记《母亲教我的歌》

    ●母亲节,怎能忘记《母亲教我的歌》

  • 谨以此歌献给普天下的母亲|提琴超女金本索里演奏《母亲教我的歌》

    <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创作.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 ...

  • 莫言:母亲教我的那些事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五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 ...

  • 母爱情深,一曲《母亲教我的歌》献给伟大的母亲节

    母爱情深,一曲《母亲教我的歌》献给伟大的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