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个孩子,就是让他找到真心热爱的事
进化妈:父母帮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是给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
作者:四月蔷薇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最近,被一位中学生震撼到了。
济南某中学高三学生陈冠彬,凭借解剖小龙虾,在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金牌,获保送清华大学资格。
能在强手如林的奥赛中获得金牌,源于陈冠彬对生物学科持续几年的努力。
刚上高一的时候,生物课上的细胞学吸引了他,凭着对生命科学的热爱,自高一起就准备参加奥赛。
奥赛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对孩子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陈冠彬也想过放弃,但热爱又让他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的指导老师更是感慨道:“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走竞赛的道路,那就是真心热爱的孩子。”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孩子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轻言放弃,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初心依然不改。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坚持, 成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帮他找到真心热爱的事。
有内在热爱的孩子
能活成自己生命中的光
陕西一位十岁的男孩李睢相,从小喜欢阅读,尤其酷爱天文和化学方面的知识。
小小年纪的他,正在创作天文科普书《夜之光》。他从去年暑假开始写这本书,目前已经写了两万多字。
他还把自学的化学知识改编成漫画,目前已经完成第一章《从甲烷到亚油酸的那些事》的创作。
谈到未来,李睢相希望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自信而又阳光,眼中有着掩藏不住的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当孩子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的时候,学习才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幸福。
他们能够调动自己的所有的热情和能量,爆发出生命的力量,在自己喜欢的事上做出一番成就。
看到网上分享的一个故事:
朋友的孩子是班里的刺头,成绩差、习惯差,父母对他极其失望。
然而,这样一个在学习上糟糕的孩子,却痴迷于小仓鼠的饲养,一放学,他就专注地观察小老鼠,眼睛一眨不眨,通过不断钻研,慢慢成为小仓鼠饲养方面的专家。
丰富的养殖经验让他成了饲养群里一位解决疑难问题的老司机,偶然的机会,因为有人打赏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看到了商机,开始倒卖饲料,有偿问答,生意火的一塌糊涂。
孩子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会调动自身的主动性,求知欲极强,对自己的未来有更主动地规划,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更加坚韧的毅力,对于生活也会有非凡的热情。
有自己真心热爱的孩子,生命会被打开、舒展,进而会产生飞跃。
没有内在热爱的孩子
再优秀也是空心人
《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句贯穿始终的经典台词: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没有内在热爱的孩子,就是没有靶子的拉弓,即使获得了高学历,也不知道努力的意义何在,内心空洞荒凉。
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曾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在北大一年级入学的新生里,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有30.4%的人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曾经,那个凭借着“丧文化”出了圈,以自嘲的态度引观众哈哈大笑,在脱口秀领域成功了的李雪琴,曾经却是抑郁症患者。
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李雪琴跟着妈妈生活,由于婚姻的失败,妈妈对李雪琴的成绩看得很重,不允许她考第二名。
为了迎合妈妈的期待,李雪琴一直很努力,考上了北大,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然而,这些荣耀却无法填满内心的虚无,依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幸好李雪琴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
心理学上提到一种心理状态叫“空心病”,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没有内在热爱的孩子,内心中一直有个空洞,即使上了名校,依然没有生活的方向。
他们缺乏生活兴趣,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觉得人生寡淡无味。
帮孩子找到真心热爱
父母需要这样做
为什么要帮孩子找到真心热爱的事?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等人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分为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
自我决定行为,就是个体主动愿意去做的行为。
非自我决定行为则是受外在刺激的控制。表现为不得不做,一旦刺激停止,个体动机也就相应停止。
当孩子做自己真心热爱的事,就是在进行自我决定行为,具有非常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就可以将自己的努力持续下去。
而父母要做的是从孩子的自我认知、特质、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给孩子尽早找到心中热爱的方向。
1、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
纽约华裔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漂亮的芭比娃娃,为此,他遭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这让他一度狂躁和痛苦。
母亲知道后,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沟通,发现他喜欢的是芭比娃娃的漂亮衣服。发现他的喜好后,母亲支持他继续自己的爱好,并且送他去学习服装设计。
成功后的他一度感慨:“母亲比我更了解我,他陪我度过苦苦挣扎,寻找认同的少年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留心观察孩子的喜好和兴趣,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帮助孩子早一点找自己内在热爱。
2、适当留白,让孩子有时间探索兴趣
网上看到一位妈妈给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制定的暑假计划表。
从早上7点起床,到晚上10点就寝,一天的15个小时内,除了每顿饭的20分钟,其余时间都被无缝切割成各学科的学习时间。
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自主的时间,这张表,别说孩子,连成人恐怕都要窒息。孩子更不可能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一开始必须通过对生活的热爱来获得知识,随后他们会脱离生活去求得知识,再往后他们又会带着成熟的智慧,重返自己更为充实的生活。
父母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出自己的真心热爱,毕竟,再有天赋和理想的孩子,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自由发展, 也是徒劳。
3、支持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
江西男孩黄鑫轲,从小就特别喜欢足球,12岁时,他通过选拔,进入欧洲知名足球俱乐部接受训练。
然而黄鑫轲能在喜欢的足球上不断升级,父亲的支持功不可没,他的爸爸辗转带着他去江苏和广东继续训练。
随着黄鑫轲足球技能越来越强,爸爸又带他去北京国奥越野俱乐部,就这样黄鑫轲的足球舞台越来越大。
踢球的舞台越大,支出就越大,爸爸依然拿出全部积蓄,甚至欠下外债,支持儿子能够把热爱的足球运动当成一生的事业。
当孩子的喜好得到父母的支持的时候,他会更好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勇敢去创造。
让孩子找到内心热爱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归为五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带孩子找到他喜欢的事,孩子就能在喜欢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最高需求。
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第九届青少年体育舞蹈精英大奖赛上,业余10岁以下拉丁舞精英组第一名周彦菲,被采访时,她激动地说:
“很谢谢爸爸妈妈当初让我学拉丁舞,我找到了我喜欢的事情。”
父母帮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是给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
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写道:当我真心在追寻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
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价值,世界才会缤纷,人生才会精彩。
点个在看,愿每一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找到内在热爱的摆渡人。
作者简介:四月蔷薇,富书专栏作者,80后宝妈,爱好阅读和写作,和孩子一起进步的成长型妈妈,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