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是啥意思?有无道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人们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俗话有其存在的意义,当然,也有些俗话由于所处时代的发展限制,存在偏颇之处,但是,也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俗话,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有无道理?
第一、六十不交言
人们常说:“家有一宝,如有一老”,这句话放在古代,非常适用,因为古代的信息传递并不发达,人们的观念也是多年不变的,并不会存在“代沟”的说法,老人家过来人的经验,对于年轻人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然而,时至今日,也要采取辩证的态度看待这个观点,老人家的经验和阅历,有可取之处,然而也不可避免的,有些观念也过于陈旧,与年轻人存在代沟和分歧。
如果这个时候,就不要与老人家争执了,双方都要相互体谅。人到六十,身体已经走下坡路了,身心衰弱,如果此时起争执,可能会出现不好的事情,毕竟如果王朗再年轻几十岁,就不会被诸葛亮气死了。
第二、七十不留宿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到七十,算是古稀之年,一个“稀”字,表明在古代,能活到七十岁的人是少有的。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进步,社会保障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活到七十岁,并不是少见。
虽然现在七十岁不算老,但是,在饮食起居上也要格外注意。这句“七十不留宿”虽然很现实,但是也是有理由的,七十岁留宿,不仅仅对老人家不好,如果发生什么不测,对于出于好心留宿他的人,最终也会带来不必要的祸端,典型的例子便是摔倒,老人家对于自己家的环境,比较熟悉,摔倒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到了陌生环境留宿,则摔倒的几率就比较大了,上了年纪摔一跤,可不是小事。
第三、八十不留饭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留饭”,绝大多数是拜访、聚会,八十不留饭,一来劝导人到八十,则尽量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二来,人到八十,最为讲究的是饮食,一旦吃错什么东西,也是比较危险的,既然是留饭,在饮食上也要照顾到别的客人,这样就不能兼顾到老人家的饮食了。
总结:“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也有其他的说法,例如“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六十不劝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等等,总体上看,都是说三个年龄段,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寿”(上寿、中寿和下寿),古人对于三寿的定义不同,在《左传》中,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九十、下寿是八十。在《春秋》中,认为上寿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在《庄子》中,则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下寿是六十。
这句俗话“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当然也存在偏颇之处,但是换个角度去理解,还是有道理的,那就是:人上了年纪,不要轻易动怒(年轻人老年人双方都不要随便起争执)、注意居住(例如地板是否光滑、鞋底是否防滑、家具边角是否磕碰、睡眠环境是否安逸等等)、注意饮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