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是病,得早治!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而且会引起其他多种疾病,得治!”
近日,在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肥胖大会上,来自内分泌代谢学、临床营养学、减重与代谢外科学、心血管病学、代谢生物学以及产学研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共同发出呼吁。
这不是危言耸听。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前排中)在为患者进行减重手术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严峻
“早在2015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首胖’——肥胖人数及肥胖儿童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每每谈到中国肥胖人群的严峻现状,中国肥胖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都忧心忡忡,因为,除了严峻的肥胖防控形势,社会各界包括医药卫生行业对肥胖还一直存在认知误区。
张忠涛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不仅如此,肥胖尤其重度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关系暧昧,而且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是部分恶性肿瘤的高风险因素,治疗起来非常复杂。
“但在重大慢病发生之前,很多人常常对肥胖不以为然。所以,肥胖问题亟须更多重视与有效防治。”作为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领军专家,张忠涛手术治疗了众多肥胖患者,但他更希望“病人的病情能够不发展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程度”。
除了人数众多,中国肥胖人群的增长速度也较快。
“截至2018年,中国18至69岁成年人中肥胖人数约为8500万,其中男性约4800万,女性约3700万。这意味着,中国的肥胖人数在15年间连续增长了约3倍,一半成人超重或肥胖。”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新华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他近期于《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的研究成果,呼吁全社会应对超重和肥胖以更加积极、有针对性的防治。
“肥胖人群的医药费用要比普通人高得多。积极、有针对性的防治,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更多关注肥胖防治问题,并督导肥胖防治进程。”张忠涛分享了一组数据,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经发布的一份报告,肥胖者的处方量是体重正常者的2.4倍,他们住院时间更长,并且需要更昂贵、更复杂的治疗;糖尿病70%的治疗费用、心血管疾病23%的治疗费用和癌症9%的治疗费用,都由超重和肥胖造成。“从医药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控制好肥胖也是为国家、为大众省钱。”
“肥胖其实是一种营养不良,2014在罗马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营养大会就已经明确了这一点。”在中国肥胖大会名誉主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看来,肥胖已经成为一场“公共健康危机”,因而需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物研发等医药卫生全行业及政府机构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联合攻关。
指南、大数据齐上阵,肥胖治疗需要综合方案
“我对肥胖的直观认知来自我的患者。门诊里,来找我的很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都是肥胖人群。”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宇清教授介绍,减重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与健康危害,但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事,目前却没有一个非常集中的解决路径。我们目前的临床科室设置都是专注于各个细分专业,没有一个能够综合管理肥胖患者体重、全周期全方位管理他们健康的地方。
“更融合、更规范,是行业对中国肥胖防治领域的共同期待。”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融合规范发展新进程,首届中国肥胖大会发布了《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等四部指南和《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数据库》。
对于四个指南的发布,张鹏解释道,肥胖治疗最终一定是走向多学科综合治疗,只有营养、内分泌、减重与代谢外科、心血管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起来,才能为“胖友”们提供肥胖不同阶段、不同合并症表现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次《肥胖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指南》《糖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共识》等的共同发布,昭示中国医学各界正在携起手来,合力筑建肥胖防治“护城河”。
而历时3年筹备谋划的《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数据库》,作为我国建立时间最早、覆盖范围最广、登记数量最大的减重与代谢手术大数据,也将在肥胖治疗上贡献“大数据”的力量。
张忠涛介绍,临床实践中,减重外科手术是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唯一能够实现短期和长期持续减重,改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美国、欧洲长达15年的减重手术随访数据显示,术后多余体重可平均下降80%,且有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回归正常。但是相比国外,国内减重手术的数据搜集与研究比较匮乏,为中国减重手术的标准化规范、均质化推广带来障碍。与此同时,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减重手术数据,那么什么样的患者应该做手术、应该做哪种手术、手术需要怎么做,都将受制于欧美数据,而不能给中国患者提供贴合国人体质特点的手术方案。我们需要中国人自己的减重手术数据成果,未来也将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更加符合中国肥胖人群的指南共识。”
正常体重者仍要注意做好体重管理
其实,不只有超重和肥胖人群需要关注体重问题,对于一些体重正常者,也需要注意预防肥胖问题。
“如果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即身体质量指数(BMI)介于18.5-24之间的人群,也仍然需要做好体重管理,要注意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增加肌肉量,减少体脂比。”张鹏说。
张鹏建议,正常体重者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注重体重管理——一是保持正常的作息,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坚持运动,每周要有5次、每次大于30分钟且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要达到出汗以及心率明显增快状态;运动方式可以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任何田径类运动和球类运动。三是要控制饮食量,吃到七八成饱且速度放慢;在食物选择方面,少一些米面类的主食、油炸食品和各种零食、快餐食品,可以稍微多一些瘦肉和绿叶蔬菜,水果每日不要超过一斤的量,同时减少外出就餐。四是多喝水,除了吃饭喝汤外,每日还需要至少喝1500-2000毫升水或者茶。尽量减少各种饮料和果汁的量(每日饮用不超过500毫升),还要尽量避免喝酒。
“如果体重处于超重状态,也即BMI介于24-28之间,那就需要减5-10公斤的体重。”张鹏建议这类人群,要积极建立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除上面提到的体重管理方法以外,在运动方面,要求进一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最好的运动方式是1~2分钟的剧烈无氧运动,接着10-15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这样循环。此外,在饮食方面,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少吃、精吃、不乱吃。
张鹏表示,如果体重达到肥胖状态,也即BMI>28,那就需要较为全面的体检,了解有无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包括对于营养紊乱的调整、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甚至药物和减重手术治疗,以减轻体重,并治疗肥胖相关疾病。除此之外,在生活方面,要求进一步严格控制饮食量和食物选择,在运动方面,由于体重过大,推荐的运动是游泳和健身房的训练,尽量避免剧烈奔跑和跳跃等会造成关节损伤的运动。
.
出品:人民政协报健康周刊
文字:记者/刘喜梅 实习生/张帅康
编辑:张帅康
审核:刘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