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很难读懂《周易》?

文|新知堂原创

《周易》难读是众所周知的,即使在理性昌明的现代,也没有人敢宣称自己已经读懂了它。那么,《周易》为什么如此难读呢?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首先,《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大约成书于商周之际,由于年代久远,有很多文字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彻底搞明白其含义。例如,“坤”、“咸”、“艮”等,我们可以大概读通其经文的意义,但对于这些单字,却很难找到现代语言中与之意义相当的字词。

其次,读懂《周易》固然需要先读懂读通其经文,但又不能拘于文字,犯死于句下的毛病。而这又是我们在研读经文过程中常常自觉与不自觉地犯过的错误。我举一个例子,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经文极其简练,仅四个字,要解释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仅仅是直译文字,我们就可以将它翻译为:隐藏着的龙。不可有所作为。

作这个翻译,大概也不会有太多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这就等于我们已经读懂该爻辞了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什么是潜龙?为什么潜龙就不能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下去,单从文字出发,根本就不能自圆其说。

《易经》这本书是由卦象与卦辞、爻辞等文字内容组成的,但其主体是卦画,而不是文字。经文是解释卦象的,脱离卦象这些文字没有意义。“潜龙。勿用”,解释初九爻的意义,说明其吉凶休咎的性质。初九爻,是“潜龙”,隐藏于地下。“勿用”说明初九爻的吉凶属性。潜龙和勿用之间没有并没有因果关系,我们不能理解为因为“潜龙”所以“勿用”。

最后,《周易》不是说理的著作,卦辞与爻辞,爻辞与爻辞之间不存在明确的逻辑关联,而我们偏偏要将它当作哲学书去读,并试图从中发掘出微言大义来,而这恰恰是不能实现的。几千年的易学,也没有看到过能经得起推敲的微言大义来。

究其原因,《周易》根本就不包含这类内容。《易经》是上古时代的筮书,它的创作可以借用了当时代的一些哲学思想或成就,但就其本身来却不是哲学著作。它创作的目标是实用,而不是玄思。古代人迷信神明,所以凡是遭遇疑难就要求神问卜,《周易》就是卜师为人们释疑解惑的工具。

所以,《周易》难读不仅仅因为文字古奥,而是在我们研读过程中常常将它本身并不包含的思想或内容强加给它。导致越解越繁,反而愈发不可理解。我主张读《易经》一定要先去除心中的成见,不论该成见多么权威。

其次,读《易经》还要搞清楚它内容的形式,《易经》是占筮书,所以它的主体是卦象,经文文字都是围绕着卦象和爻象符号的意义而展开的,是解释符号所象征的意义的。所以,若要理解经文文字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卦象符号的意义。比如,“乾”是乾卦符号的名称,我们要思考,这个符号为什么被命名为“乾”?
当然,在我们具体的研读过程中,理解卦象符号的意义与理解经文文字的意义是交互的,但在其内容的结构上讲,卦象符号才是《易经》的主体,而不是经文。经文解释卦象的意义,居于从属的地位。搞清楚这一关系,对于我们研读《周易》是有帮助的。

点击下面卡片并关注,不错过精彩内容

您若喜欢该文章,请长按下面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