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江华水东村:荣光背后经典层叠的迷糊

【永州古村落】江华水东村:荣光背后经典层叠的迷糊

陈瑜

水东村位于离江华县城9公里的涔天河镇,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因在涔天河水之东,得名水东村。
村口放眼,西河水从旁而过,村前一片洗衣台,古树簇拥,妇孺欢洗,笑声脆耳爽朗,村后是龙形山,脉韵绵绵,温顺匍匐村后,和着绿荫葱茏,摇曳舞动的树木,构成一幅丰盛的田园佳境。
村中央醒目处,就是水东村的总门楼,硬山顶砖木结构,三级风火墙两旁迎风挺立,前有廊厅,两柱鼎立,石门框、门墩石,古韵绵流,上有门匾,双重字体,外显“誥封第”,是明清时期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授予封典,谓“誥封”,内显“勅授登仕郎第”,勅同“敕”,据《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诠释为:“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登仕郎为正九品。
据村民介绍,先祖王辉章,曾经做过皇帝侍读,后下派到地方,为政一方造福百姓,因王辉章年仅四十多就病亡于任上,经皇帝授意,由翰林院制作匾额“诰封第”,用以彰显其德。门楼是先祖王大恩在潭州应试举人后,官至四川潼关知府,为朝廷“正五品”,衣锦还乡而建。因此御赐匾额,后凡江华县令,必定慕名而至。外显内隐,但我没弄明白“勅授登仕郎第”是哪个朝代御赐给哪个先祖的。
进入门楼,宽阔平整的青石板就是村里的主轴,两旁建筑配以主轴构成“丰”字结构,古建筑延青石板左右布局,各自成院,独立成栋,方形厚重,外墙高耸,经典别致,韵味绵长,迈步于古村,无不让人心神宁静,内心和美怡悦。
走进民居,装饰奢华的门庐,雕梁画栋,瑞兽垂悬,门当风格讲究,或图或文,寓意深刻,门墩石雕刻精美绝伦,细腻逼真,甚至能分出公母。
高墙中有精致窗庐,三层婉转凸雕,错落有致,底层为“莲花”,中为“竹节”,上层为元宝,内化于心,内修于性,方能功成名就。在江南名居中极为罕见。
迈过门槛,典型的岭南闽粤厅井式客家建筑风格,南北朝向,三进堂,上中下堂屋,由回廊串连,左右配有厢房,分别叫正房、厢房、下房,在正房与厢房、厢房与下房之间各有一个天井。正房供家中长辈居住,厢房供家庭成员或客人寝起,而下房是长工和打杂人员住的。房屋天井结构呈回字型,有着采光、排水、通风、透气的功能,天井四周及中间用青石板铺成,排水系统良好。
厢房与正房之间,设置走廊,廊上雕刻有麒麟、龙凤图案,各有寓意,蕴藏典故。
屋檐配以精美条形雕板装饰,一边雕刻向日葵图案,一边雕饰蝙蝠图案,寓意多子多福。
古民居门楣、正堂多有匾额,如一民居门楣上高悬“笃庆太原”,据族谱介绍,太原王氏的一支在北宋“靖康之难”后随宋室南迁,继而入湘繁衍,成为湖南王氏的主要来源之一。匾额两旁有一对联:“世德应三公,家声传四杰。”,村民讲述一个开村传说:明初,先祖王秀因占领太原之功而封于韶关。岁月不居,韶关发生了一场大战,不日焚城。一个叫王贤寿的布匹商,在家人的启示下,赶着马车漫无目地开始了躲避劫难的孤旅远行。那一夜,他赶着马车在一座破庙里打盹,居然梦见了连片的荷花和呈“丰”字形的屋宇,他走在闪着幽光的青石板铺路上,拐杖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一群儿孙紧随身后。他得意地笑着说:“这是湘江水的东向,人间瑶池,水秀山俊,年年都会有大丰收!”惊醒之后,脑袋里一直萦绕着梦中的情景。他惊呼,这才是人间天上富饶而美丽的画卷。于是,他赶着马车一路寻找水东这个地方。历经风雨,当他的脚步踏上水东这片土地时,放眼四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就是他苦苦寻觅的家园。
在一座古民居的正堂上悬挂着“人书并寿”,右题:“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湖南学政张享嘉题”   左边落款:“痒生王恢张文生恢器监生恢远之父竹楼先生七秩开一荣寿,大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岁之季……”匾额意思为:书法艺术与人的性格情志同步完善,都达到了圆满的境界,都同样流传千古。
村里还有“庆衍齐眉”,乃光绪四年翰提督湖南学政顾苍波送的一块贺匾,“盛世耆英”乃清朝同治元年江华儒学教谕谭兴龄送的一块贺匾。
水东村还有一个特色建筑就是矗立高耸的五座炮楼,分立村四周,据说,炮楼修造于清朝年间,是军事防御功能的民居楼。炮楼共五层,每层六米,可容纳三十多人,在每一层的墙体四面设置枪口,枪口约二十公分高。为避免炮弹或炸药包、手榴弹投掷进来,每一个枪眼口又增加了拇指粗的钢筋,最顶层是瞭望台,也是狙击外敌进攻的最好发射位置。
客家建筑风格的水东村,别有一番神韵,有惊奇,也有疑惑,惊奇于古建筑的奢华,疑惑于村史脉络迷糊,也许是官员太多,也许匾额太多,至于哪个年代开村?是谁开村?很少有人知晓,来着跟着青石板,混沌于目不暇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