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真是小性儿吗?

作者:正气歌声

在《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即便是最喜爱她的读者,都会承认她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毛病,那就是心胸狭隘、小性儿,对人对事爱挑剔,甚至很是刻薄,又常哭哭啼啼、吵吵闹闹等等;而宝钗则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
并非只有读者有这样的感觉,书中的许多人物也是如此说她。比如史湘云就当着宝玉的面说林黛玉“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也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所以当小红(红玉)与坠儿在滴翠亭说悄悄话,中了薛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时,以为黛玉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十分的紧张,坠儿吓得“半日不言语”,而红玉则说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她们对林黛玉这样的议论,确实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事实为依据的。比如黛玉冷言挑剔周瑞家送的宫花,因疑心而剪掉给宝玉做好一半的香囊,经常和宝玉吵吵闹闹,这些都是事实。这样一来,对黛玉的这种性格评价,似乎都成了一种众口一词、有理有据的定论了,而黛玉也成了尖酸刻薄、心胸狭隘的代名词了。
如今许多读者也有这样的看法,甚至有许多人都说林黛玉根本不值得同情,若是宝玉真娶了她,动不动三天两头闹别扭、吵吵闹闹的,这还怎么得了?所以还是娶宝钗要好一点,起码不至于这样。
这样的想法并非如今才有,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赵谦之曾在《章安杂说》中这样说道:
孙渔生亦曰:“以黛玉为妻有不好者数处:终年疾病,孤冷性格;使人左不是右不是。虽具有妙才,殊令人讨苦。”余笑谓:“何尝不是,但如此数者,则我自有林黛玉在,不必悬想《红楼梦》中人也。”渔生曰:“怪底君恶黛玉,原来曾吃过黛玉苦头的。”附作一笑。
虽然只是笑谈,还是能反映出不少当时人的想法的。如果黛玉真是这样一种性格的话,人们对她怜而远之倒也是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其实是对黛玉的一种误会。
以上所说的一些事情,比如说黛玉对周瑞家的所送的宫花不满,认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其实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维护自尊心的表现。寄人篱下,父母双亡,从此成为孤儿,当然得分外敏感,生怕别人因此而小看自己;剪掉费了许多功夫才做好的香囊,是她误以为以前送给宝玉的荷包没有得到很好的珍惜,被小的们解去了(其实是藏在衣服的里面),这的确也很是伤自尊。这些所谓的“小性儿”的表现,其实是黛玉为了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为,和一般的心胸狭隘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在许多不涉及其自身尊严的事情上,黛玉的为人处事,却是另一副景象。
比如香菱要学诗,只有黛玉很是热心、诲人不倦。整个贾府上下能诗者可谓多矣,但除了黛玉,可有谁具有这样的热心来?香菱学诗的篇章写得十分的生动,甚至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从这段故事中可以看出,黛玉待人诚恳有热心。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黛玉能想到“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因而生怕耽误了她们的时间,并送几百钱给她们打酒吃。试问贾府上下,还会有谁像黛玉这样细心体察并真正关心过这些卑贱的老婆子呢?而偏偏众人认为“心胸狭隘”“尖酸刻薄”的黛玉做到了!这不正说明黛玉有着独有的善良心灵吗?
此外,黛玉对自己的丫环紫鹃甚好,对一向伶牙俐齿的晴雯也是“平日待她甚厚”。妙玉说她是一个大俗人,黛玉又何尝生气过?非但没有,反而对妙玉更为敬重了。试问,这是心胸狭隘的表现吗?
在和宝玉交往的过程中,黛玉的确有过哭哭啼啼、争吵斗气,甚至有时把宝玉气得脸色发黄、心灰意冷的地步,以至于紫鹃都看不下去了,说“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但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两人恋情的初期,黛玉还不确定宝玉对自己的感情是否出于真心,尤其是薛家炮制出了“金玉良缘”之说,黛玉就更是有所顾忌了,害怕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
而偏偏那段时间宝玉和宝钗走得很近,因为宝钗的确是很美,宝玉也不得不为她的美貌而吸引。黛玉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后来,黛玉又有许多天不肯理宝玉。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那天晚上黛玉去找宝玉,敲怡红院的门,因为宝钗半夜三更还来找宝玉,害得大家都不能睡觉,气头上的晴雯给了她闭门羹,随即她又见到了宝玉和宝钗从屋里走出来。这让黛玉如何能不发火呢?而别的两人之间的争吵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是因为黛玉对宝玉用情很深,她捧出了一颗诚挚的心,也要求宝玉那样对她!这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是一种维护自身尊严的表现,是真性情的表现,与什么心胸狭隘、“小性儿”完全是两回事。
在两人感情进入默契期之后,黛玉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了。
在第四十五回中,一个刮风下雨的夜晚,宝玉又来看黛玉,两人交谈了许久,因为夜深了,黛玉很是感叹“谢你一天几次来看我,下雨还来”,所以催他快回去,宝玉于是告辞,书上是这样写的:
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有两个婆子答应:“有人,外面拿着伞点着灯笼呢。”黛玉笑道:“这个天点灯笼?”宝玉道:“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黛玉听了,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一支小蜡来,递与宝玉,道:“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他们前头点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宝玉听说,连忙接了过来,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宝玉便将这个灯递与一个小丫头捧着,宝玉扶着他的肩,一径去了。
就在宝玉要走的时候,黛玉问他有没有人跟着,又嫌他的灯不亮,把自己最好的给他,并批评他重物不重人,知道他“穿不惯木屐子”,又交待他灯笼应该怎么打,路上如何走,不厌其烦。这又是何等的温柔体贴、呵护备致啊!
而在宝玉挨打那一回的“大关键”处,黛玉来看宝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这与宝钗的一通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宝钗抬头一开口就指责宝玉“早听人一句,也不至于今日”,后来又责备宝玉“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从两人对宝玉的态度来看,谁是真性情,谁比较做作,不是一目了然吗?
由此看来,黛玉并非是什么小气刻薄,而恰恰是真性情,爱恨分明,用情至深,所以才会有许多令人误会的举动。不看清楚这些,就不会真正的懂得林黛玉其人。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