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积累素材,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附练习)
写作,是一种技能,就像司机开车、厨师做菜一样。
写作可以分为:技能,工具,兴趣爱好三个层面。很多人都是在“兴趣爱好”这个层面,凭着一腔热血,尽情挥洒自己的表达欲,写自己,写周围的人,写生活,但很快就不满足于此了。开始想进一步提升一下写作,把写作变成自己的“技能”。如果还能顺便赚点钱,那就更好了。
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比如我。但真的要往这方面努力,想系统的去练习时,却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了。觉得写作很难。特别是,好不容易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坐在桌前准备写点什么,可是呆坐半天,脑子里竟一点东西都没有,这让人十分沮丧。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没有素材。方法是我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学到的,我觉得很管用。
《学会写作》的作者是刘杨。在这本书中,他详细了讲了积累素材的方法,我摘选了三个比较实用的,跟大家分享:
一,感受法
想要写出好作品,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能看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情感。
比如在《一缕烟》(《大裂》中的作品)中,作者写到:
隐约中我听到了在这平房的另一侧有鸡叫,是那只被鞋带拴着的鸡,听到那鸡叫,我感到有什么东西离我远去了。我在南方的潮湿里待了四年,房屋里的霉味后来成为一种令人安心的气味,霉味和松节油混合在一起,是一种浓郁的香气。而此时的房间只剩下干瘪的松节油味道。那鸡叫在黑夜里压抑得像一个核桃被挤压掉。
这里就用到了好几个感官词:听到鸡叫、感到有什么东西远去了、闻到浓郁的香气……
“听、看、摸、闻、尝”,是一种直观的感觉,这些感觉是组成日常素材的一部分,很多细节描写都来自于这一类最直接的感受。
在所有素材里,这一类素材最容易积累,但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
所以,我们平时练习写作却又苦于没有素材的时候,可以详细的描写自己这一类感受。多锻炼“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嘴巴尝,鼻子闻”的能力。
1.看
“有画面感”,就是眼睛细微观察。
生活中如何用眼睛搜集素材呢?
(1)看主体,比如你要描写一个人,就要记住TA当时的神情、穿着打扮、举止动作,才能如实地描述。描写一种美食,就要记住色泽,盛放容器,如果有其他人,观察别人对这个美食的反应。
(2)看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人等。
(3)人物的身体语言(其他事物就不需要这一步),很多时候细微的肢体语言往往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比如,我们说一个人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眼神游移,这就能传递很多信息,是不自信还是心里有鬼?是害羞还是刻意地回避一些事?
练习:
(1)有准备地去跟一个人交谈,详细地把交谈过程写下来,要注意到现场所有元素的细节,就好像你用眼睛这架照相机拍了高清照片一样。
要求:尽可能多的细节;抓住最亮眼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感受。
(2)试着只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一盘菜。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情感。比如你看着眼前这盘……的……菜,突然想起一年前那个夏天,妈妈做的那道菜,当时发生了……事情。
2.听
听觉是我们经常会忽视的一种感觉。
汽车鸣笛,下雨的声音,小孩的哭声,音乐……
这些都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放大你的感受。在写作中加入这些细微的观察,能让你的作品更打动人,就像在你失恋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首以前前任很喜欢的歌,让你忍不住掉眼泪一样。
我们也需要用这样的细节,来打动你的读者。
练习:
选择某一个时间段,闭上眼睛,静静的听周围的声音,把它记录下来。比如现在是晚上11点17分,如果你还没睡着,试试看;或者带上耳机,听一首歌,试着去揣摩这首歌有什么故事,而你此时是什么心情。
示例如下:
图片来自《学会写作》
3.闻
气味,很多时候直通内心感受。
比如饭糊了的味道,消毒水味,霉味,汗味。
练习:
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鼻子闻到的味道去描写自己的感受;或者写一个人,例如女人的香水味或者淡淡的洗衣液的清香;男人的汗味等等,试试写出自己闻到这个味道的感受。
二,笔记法
会记笔记,是写作的基本功。
很多人会读工具书,因为工具书条理比较清晰,记笔记也比较好记。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但读小说就不会了,只记住了故事情节。
如果你要写作,读小说就不能这么读。还要仔细揣摩小说如何编排布局,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有哪些写作技巧等。
(1)摘要法
把文章中好的句子、段落、方法、图表等摘录下来。这是最常见的读书笔记的形式。
我自己做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类笔记。上初中的时候,是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这么做的,那时候我们全班每人都有一个“摘抄本”,每天都把自己看到的好句子、好段落写在这个本子上。每个周交上去一次,老师会翻看。
一开始我们很抗拒,觉得浪费时间,一个学期之后,就已经养成了习惯,平时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好的内容都会不自觉的记录。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仍然习惯手抄,因为手抄的时候心里也再次体会一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感触法
这个方法在摘抄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加上自己的思考。
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真正把这本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
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觉得很好:
叫“三栏笔记”。
即:第一栏是书中你要写笔记的那部分内容,第二栏是摘要,第三栏是你自己的感悟。
这样以后想回顾这本书,就有迹可循了。
(3)延伸法
看完一本书后写一篇书评,就属于延伸法。
比如我在写的这篇文章,就是属于读完《学会写作》这本书之后,做的延伸。
三,网上找素材
网络给我们写作提供了便捷,不太确定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搜索。
尤其是写历史题材的小说,有很多我们不太懂的,像人物称呼、一些词语的使用,那么上网搜一搜,就能避免闹笑话。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你也可以每天晚上留出10到20分钟,搜一搜今天的新闻,把它记录下来,下次你没有素材可写的时候,这些新闻加上你的脑洞,说不定都能变成你的写作素材。
总的来说,素材积累是我们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可写,你有再好的文笔,再会写故事也没有用武之地。而我们自身的经历毕竟有限,很难有那么多内容可写,所以搜集素材,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
所以,文中介绍的方法,一定要去试试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然后坚持练下去。写作非一日之功,需多多练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