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兔子捕捉殆尽,猎狗就被烹杀了;敌国被灭亡,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死了。
这是韩非子讲“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一句话。《资治通鉴》将之补充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非子讲这句话时,是根据越王勾践杀文种而言的。范蠡因为看到了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本质,于是写信劝文种尽早离开,并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韩非子讲这句话,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在韩非子眼中,君臣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医患关系、买卖关系等,无不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臣子的作用没有了,不能为君王带来利益,自然就失去了价值,这是符合道法自然的规律。所以,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都知道诸葛亮聪明,摆了一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其实这正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如果活捉了诸葛亮,消灭了蜀国,司马懿在曹丕心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他深深懂得“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的道理,故而找个理由撤兵罢了。同样,死诸葛吓退活司马,也是如出一辙。没有司马懿的隐忍睿智,哪有西晋王朝的一统天下。唯有看得见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长久地保存自我。“利益”关系,正是这一现象之后的本质关系。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